一种矿渣磷石膏基固废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87422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387822.8

    申请日:2025-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矿渣磷石膏基固废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矿渣磷石膏基固废胶凝材料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原料包括矿渣45‑55%、磷石膏40‑50%、电石渣0.5‑5%和硅灰2‑10%,水灰比为0.35‑0.50,将矿渣、磷石膏、电石渣和硅灰混合均匀后加入水搅拌得到浆体,倒入模具静置脱模后标准养护得到所述矿渣磷石膏基固废胶凝材料。本发明采用矿渣和磷石膏两种含钙固废作为主要原材料,以电石渣作为碱性激发剂,加入硅灰进一步改善固废胶凝材料性能,具有低碳、低成本、高性能等特点,同时减少因固废材料大量堆积造成的环境与生态问题。

    一种用于软弱地基加固的竹基混凝土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22834882U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20538961.1

    申请日:2025-03-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软弱地基加固的竹基混凝土结构,包括竹桩、竹杆和混凝土垫层,所述竹桩和所述竹杆均设有多根,多根所述竹桩均匀插设于软弱地基中,且所述竹桩的上端位于软弱地基外,所述竹桩的上端开设有用于所述竹杆穿过的通孔,所述竹杆穿插设于所述通孔中,所述混凝土垫层浇筑设于所述软弱地基上方,且所述竹桩的上端及所述竹杆均位于所述混凝土垫层内。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软弱地基加固的竹基混凝土结构,实现了竹桩与混凝土垫层的有效连接、共同承载,有利于抗滑,有利于抵抗不均匀沉降,可保证竹桩与混凝土垫层刚度平滑过渡,降低混凝土垫层与竹桩连接时刚性突变问题。

    用于软弱地基加固的预制混凝土芯-充填砂排水竹桩

    公开(公告)号:CN222834879U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20540133.1

    申请日:2025-03-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软弱地基加固的预制混凝土芯‑充填砂排水竹桩,包括竹桩,所述竹桩表面开设有多个用于排水的排水孔洞,所述竹桩内部中心设有预制混凝土芯,所述竹桩的内壁和所述预制混凝土芯的外壁之间设有环形空腔,所述环形空腔中填充有排水砂,所述竹桩的下端设有用于便于所述竹桩打入软弱地基的预制混凝土桩尖。本实用新型在竹桩外侧开排水孔洞,竹桩内腔放入预制混凝土芯,并在预制混凝土芯与竹桩中间充填排水砂,可以起到排水及加固软弱地基的效果,兼具排水与承载荷载的双重作用,可广泛应用于软弱地基的加固处理。同时,在竹桩下方设置预制混凝土桩尖,可便于将竹桩打入软弱地基。

    用于软弱地基加固的套筒式芯砼-环砂预制竹桩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22685460U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20291116.9

    申请日:2025-02-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软弱地基加固的套筒式芯砼‑环砂预制竹桩结构,包括第一竹桩和第二竹桩,所述第二竹桩套设于所述第一竹桩中,所述第一竹桩表面开设有多个用于排水的竹身孔洞,所述第二竹桩内部填充有混凝土,所述第一竹桩的内壁和所述第二竹桩的外壁之间设有环形空腔,所述环形空腔中填充有排水砂。本实用新型的套筒式芯砼‑环砂预制竹桩结构,通过采用套筒式第一竹桩和第二竹桩,并采用注浆和注砂分别形成加固结构和排水结构,可以起到排水及加固软弱地基的效果,兼具排水与承载荷载的双重作用,可广泛应用于软弱地基的加固处理。本实用新型的套筒式芯砼‑环砂预制竹桩结构还具有成本低、取材便捷、材料绿色可再生等优势。

    一种土工格室与土工格栅复合加筋结构和碎石垫层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22100522U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22594899.6

    申请日:2024-10-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工格室与土工格栅复合加筋结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层加筋土工格栅、第二层加筋土工格室和第三层加筋土工格栅,所述第一层加筋土工格栅、第二层加筋土工格室和第三层加筋土工格栅之间设有固定连接件,所述第一层加筋土工格栅、第二层加筋土工格室和第三层加筋土工格栅上分别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固定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碎石垫层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土工格室与土工格栅复合加筋结构,可以更好的限制垫层结构的三维变形,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减小路基沉降,进一步分散路面荷载,减小路面平整度所受影响,且可适用工程环境多。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