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639115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511014603.8
申请日:2015-12-31
Applicant: 湖州师范学院
IPC: A23K10/37 , A23K10/12 , A23K10/14 , A23K20/142
Abstract: 一种氨基酸强化型发酵酶解豆粕及其应用,属于饲料技术领域。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构成:发酵酶解豆粕95-98%、赖氨酸1-4%和蛋氨酸0.5-2%。本发明采用7种有益菌和3种酶制剂相组合,对经过粉碎的豆粕粉和少量玉米粉进行72h时间的好氧、微好氧、厌氧状态的发酵、酶解,使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得到清除,细胞壁得以破壁,非蛋白氮被转化为菌体蛋白,蛋白质部分被分解成多肽和小肽,并生成较多的B族维生素,综合改善了豆粕的营养性能,使之成为一种优质的饲料蛋白源,以此为基础,再适量添加赖氨酸、蛋氨酸,进行氨基酸平衡,使之成为一种可用于替代或部分替代鱼粉饲用的新蛋白源。
-
公开(公告)号:CN110012988A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910378023.9
申请日:2019-05-08
Applicant: 湖州师范学院
IPC: A23K50/80 , A23K10/22 , A23K10/37 , A23K10/12 , A23K20/163 , A23K20/158 , A23K20/105 , A23K20/174 , A23K20/20 , A23K20/1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动物的配合饲料,特别是涉及一种促进日本沼虾生长并提高其抗应激能力的配合饲料。该配合饲料中各组份的重量百分比为:鱼粉28.0%,发酵豆粕28.0%,菜粕7.0%,花生粕7.0%,玉米淀粉11.0%,豆油0.5%,亚麻籽油1.5%,鱼油1%,花生四烯酸油脂1.5%,卵磷脂0.5%,胆固醇0.5%,氯化胆碱0.5%,多维预混料2.0%,多矿预混料3.0%,纤维素3.0%,诱食剂3.0%,羧甲基纤维素钠2.0%。该配合饲料能促进日本沼虾生长,并提高其抗应激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90832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232458.8
申请日:2025-02-28
Applicant: 湖州师范学院
IPC: A01K61/59 , A23K50/80 , A23K20/1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罗氏沼虾蚤状幼体存活和变态发育的脂肪源及驯食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所述脂肪源为大豆卵磷脂,其添加量为饲料总质量的4‑8%。所述驯食方法为从孵化一周后以饲料与卤虫交替投喂,饲料粒径从80目逐步过渡至20目。本发明中大豆卵磷脂的高乳化性与适口性使饲料脂肪利用率提升,配合梯度投喂驯食方案促进幼体摄食适应性,将脂肪源优势与渐进式驯食策略相结合,从而突破人工饲料替代卤虫的技术瓶颈,降低病原风险及育苗成本,形成可复制的标准化和规模化育苗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5639115B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511014603.8
申请日:2015-12-31
Applicant: 湖州师范学院
IPC: A23K10/37 , A23K10/12 , A23K10/14 , A23K20/142
Abstract: 一种氨基酸强化型发酵酶解豆粕及其应用,属于饲料技术领域。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构成:发酵酶解豆粕95‑98%、赖氨酸1‑4%和蛋氨酸0.5‑2%。本发明采用7种有益菌和3种酶制剂相组合,对经过粉碎的豆粕粉和少量玉米粉进行72h时间的好氧、微好氧、厌氧状态的发酵、酶解,使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得到清除,细胞壁得以破壁,非蛋白氮被转化为菌体蛋白,蛋白质部分被分解成多肽和小肽,并生成较多的B族维生素,综合改善了豆粕的营养性能,使之成为一种优质的饲料蛋白源,以此为基础,再适量添加赖氨酸、蛋氨酸,进行氨基酸平衡,使之成为一种可用于替代或部分替代鱼粉饲用的新蛋白源。
-
公开(公告)号:CN216722704U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220213224.0
申请日:2022-01-26
Applicant: 湖州师范学院
IPC: A01K61/5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降低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过程中自相残食的躲避装置,包括:主体模块,所述主体模块包括壳体、底端固定在壳体顶端中部的固定杆、设置在壳体内底壁上的配重块、设置在固定杆顶端的定位组件、设置在固定杆外侧面上的支杆以及安装在支杆上的躲避网片,壳体呈圆柱状,直径为30cm,高度为50cm,用于设置躲避管道,同时用于安装定位组件以及躲避网片,在壳体的外侧面上开有躲避管道,躲避管道横截面呈圆形,横向设置为四个,上下设置为四层且呈纵横交错的状态分布,用于供河蟹在逃避同类时进行有效躲避,该降低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过程中自相残食的躲避装置,具有降低河蟹相互残食死亡率,增加河蟹产量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16219557U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22889933.9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湖州师范学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诱食性评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华绒螯蟹诱食性评估装置,包括评估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评估机构包括迷宫平台、设置在所述迷宫平台内部的投放盒、活动连接在所述投放盒上的闸门、固定在所述迷宫平台内的挡板、设置在所述迷宫平台上的三脚架、固定在所述三脚架上的摄像机。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将绒螯蟹放置在投放盒内,然后将待评估的饲料放置在上下两个投食区,等到绒螯蟹稳定后打开闸门,使绒螯蟹穿过迷宫进行进食,然后可以根据不同饲料区域内存在的绒螯蟹的数量多少来评估饲料的诱食性好坏,且该装置每次可以同时开展两个实验,不会出现绒螯蟹打斗和等级摄食的行为,灵敏性更好。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