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附式阻燃接入光缆及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06360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521738.8

    申请日:2023-11-1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吸附式阻燃接入光缆及制造方法,阻燃外护套内部设有密封容置空间和多个加强件,底部具有水平面;阻燃外护套横截面的外周形状为弓形;多个加强件位于密封容置空间的外围;光纤带设置在密封容置空间内,并其外包裹有阻水带;吸附件连接在水平面上,具有多个吸附腔。将光缆通过吸附件与墙面或地面贴合在一起,加强件均匀分散添加在光纤带四周,重力分散较为均匀,使光缆不易受到大风天气或光缆施工时的旋转弯折影响。阻水带替换常规光缆中纤膏的使用,通过以上的设置可以在取消套管、纤膏、油膏等非阻燃性材料,且不影响光缆的抗弯曲和减震性能,并且减少了在遇到火灾时的接触火的面积,起到物理阻隔火灾对光纤通信影响的作用。

    一种测试低烟无卤材料火灾性能指数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82180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62361.7

    申请日:2023-04-2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测试低烟无卤材料火灾性能指数的方法,涉及低烟无卤材料评价测试领域。本方法根据不同标准样品的阻燃性能指数FRPI和火灾性能指数FPI进行拟合,可以得到FRPI‑FPI线性关系式,使得只需要获取待测样品的阻燃性能指数FRPI,就可以根据得到的FRPI‑FPI线性关系式计算得到待测样品的火灾性能指数FPI,以实现对待测样品的阻燃性能的评价,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可以通过仅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就能精确的测试低烟无卤材料的火灾性能指数,在保证测试精度的前提下,简化了测试流程,降低了测试的门槛,实现更便捷、快速的评估低烟无卤材料的阻燃性能,且整个测试过程不会出现明火,安全系数高,对环境友好。

    一种光缆及其制备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6292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235742.2

    申请日:2024-09-04

    Inventor: 项海鹏 马善魁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缆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光信息领域。光缆包括光纤组件以及套设在光纤组件外表面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包括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设于所述第二保护层和所述光纤组件之间,其中:所述第一保护层的材料包括结晶度为75%~90%的聚乙烯;所述第二保护层的材料包括聚甲醛。聚甲醛具有硬度高、光滑度高的特性,作为保护层的外层即第二保护层,可以起到很好的防鼠啃咬效果,然而聚甲醛刚性太大,不耐冲击,在受力冲击时容易出现开裂,因而利用结晶度为75%~90%的聚乙烯作为内保护层即第一保护层,韧性更优的聚乙烯材料可以吸收冲击能量,弥补聚甲醛层不耐冲击的缺陷,提高光缆耐老鼠啃咬的性能,提高其耐冲击性能。

    一种轻便抗震车载光缆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59411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329128.6

    申请日:2024-03-2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轻便抗震车载光缆,由于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多模光纤、编织防弹丝层、多孔泡沫层和外护层;外护层的外侧具有减震凸起,减震凸起具有弧形面,并且采用硬性耐磨材料制成。在车辆上与其他部件接触、激烈碰撞时,外护外护层上减震凸起可吸收第一波震动带来的能量冲击,高硬度使得外护遭受碰撞不易损伤。有连续震动余波袭来,减震凸起与多孔泡沫层配合进一步吸收震动余波来提高成缆内部光纤的稳定性,提高了减震性能。编织防弹丝层隔绝光纤与多孔泡沫层的直接接触,便于光纤在一定空间内的自由移动,保证了弯曲性能。外护层与多孔泡沫层配合使用具有保温功能,从而减少EMI和满足更高带宽,具有耐磨弯曲性能和稳定性,满足车辆使用环境的需求。

    一种层绞式气吹微缆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5854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360918.7

    申请日:2024-09-2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层绞式气吹微缆,包括外护套,外护套内设有以加强件为中心绞合设置的多个光单元,外护套的表面设有螺旋分布的设计尺寸的纹路;纹路的数量为多个,且在层绞式气吹微缆横截面的圆周上均匀分布;一部分纹路与另一部分纹路以加强件的直径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层绞式气吹微缆的直线性因子β≤0.02,动摩擦系数小于0.3,光缆整体单位密度ρ位于0.0005‑0.0015g/mm3之间,以上结构纹路对称均匀设置,使得气吹产生的气流均匀作用在外护套的外侧,以增加气吹的距离,同时由于直线性因子和动摩擦系数小于设计值,两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减少气吹过程中的线性变化,并提升气吹力,另外对纹路尺寸和光缆整体单位密进行具体限定,最终提升在弯曲较多的路由下的气吹距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