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浆料预分散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275159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105296.5

    申请日:2020-10-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石墨烯浆料分散装置技术领域的一种石墨烯浆料预分散装置,包括分散罐和超声波分散装置,分散罐的罐体内设有水冷夹套,罐体顶部螺纹连接有顶盖,分散罐内穿设有中空的搅拌轴,搅拌轴与顶盖和罐体的底部均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连接,搅拌轴穿过顶盖端转动连接有旋转接头,顶盖上设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主动齿轮,搅拌轴上设有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搅拌轴的中部连接有搅拌组件,搅拌组件上设有刮板,超声波分散装置包括设于罐体内的超声波换能器和设于罐体外的超声波发生器。本发明能够对罐体内壁实现高效清理,同时对物料的冷却效率高,可有效解决物料搅拌过程中因升温导致的团聚问题,保证物料分散效果。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用碳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225195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106501.X

    申请日:2020-10-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负极材料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用碳化装置,包括碳化箱,碳化箱上设置可拆卸的箱盖,碳化箱侧壁由内壁、夹层、保温层和外壁组成,夹层内设有加热线圈;箱盖上中心固定设有连接搅拌轴的减速电机;搅拌轴两侧分别设有一列搅拌叶片组,碳化箱内壁内侧上固定设有两列挡片组,搅拌叶片组与挡片组运动不干涉;碳化箱一侧设有氮气罐,氮气罐通过气管与碳化箱底板中心连通;箱盖设有加料漏斗;箱盖上固定设有储液箱和排气孔,排气孔通过排气管与储液箱连通。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石墨粉料与液体包覆材料混合均匀,碳化效果好,大大提高了反应的产率以及产品的质量。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加工用炭化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064169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239494.2

    申请日:2024-03-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炭化设备过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加工用炭化设备,包括框架座,所述框架座的上侧设置有燃烧筒,所述燃烧筒与框架座之间设置有燃烧组件,所述燃烧筒的外侧与框架座的上侧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燃烧筒的内侧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与燃烧筒的一侧设置有泄压组件,所述燃烧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框架座内侧底部的若干组燃烧器,若干组所述燃烧器之间固定连接有燃气管。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加工用炭化设备,通过整体的配合使用,通过碳化筒的内部产生的可燃气体导入若干组导火筒中进行辅助燃烧,进行回收资源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295774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436916.6

    申请日:2022-04-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系统,硅碳负极材料的包括内核和外壳,内核为微米硅颗粒,外壳为多孔碳骨架层,内核与外壳之间留有空腔,空腔内有碳纳米管和纳米碳颗粒构成的交联结构,交联结构中的碳纳米管嵌入内核和外壳中;交联结构中的碳纳米管的长度方向沿微米硅颗粒的径向分布;碳骨架层外部有致密的碳包覆层。本发明中的硅碳负极材料是在硅颗粒表面利用多孔的氧化铝‑纳米碳为模板,并采用温度梯度法定向生长一层沿径向分布的碳纳米管。本发明的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硅颗粒的体积变化不影响外壳结构,可在外壳表面形成稳定的SEI膜,有利于保证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用粉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337623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103970.6

    申请日:2020-10-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用粉磨装置,包括雷蒙磨本体、集粉箱和预筛分破碎装置,集粉箱顶部设有旋风分离器,旋风分离器通过进气管与雷蒙磨本体的出粉口相连通,预筛分破碎装置包括筛分箱,筛分箱顶部设有集气罩,集气罩顶部设有排气口,排气口通过抽风管与旋风分离器的进气管相连通,筛分箱内设有振动筛和破碎腔,振动筛倾斜设置,集气罩上设有进料斗,破碎腔内设有反击辊,反击辊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反击辊与振动筛的筛上物出料口相对应,筛分箱底部通过闸板阀与雷蒙磨本体的进料斗相连接。本装置可保证雷蒙磨进料的稳定性,减少雷蒙磨进口的物料量,延长雷蒙磨的使用寿命,降低雷蒙磨的运行能耗,节约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的生产成本。

    一种连续化制备高纯碳纳米管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225200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102872.0

    申请日:2020-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化制备高纯碳纳米管的方法及装置,包括由上至下顺序连接的原料罐、预热反应器、纯化反应器、冷却罐;预热反应器内安装有螺旋叶片;纯化反应器内安装有螺旋滑道;纯化反应器连通有酸气进管A、惰性气体进管A;纯化反应器上部的侧壁连通有废气排管;螺旋滑道固定在支撑柱上;支撑柱为中空的圆柱。本发明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预热反应器能够控制未纯化的碳纳米管的预热时间,使得未纯化的碳纳米管得到充分的预热;纯化反应器内,未纯化的碳纳米管与酸性气体进行充分的反应,提纯效果好;冷却罐可回收利用纯化后的碳纳米管的余热,节约资源。

    一种碳负极材料振实密度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08121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232196.8

    申请日:2022-10-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负极材料振实密度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样,测试样品的有效密度dt;2)样品均分成A样和B样,A样筛分成粗颗粒、中颗粒、小颗粒,依次测试振实密度得到d1、d2、d3;计算理想堆积状态的振实密度d:d=d1+d2+d3‑d1*d2/dt‑d1*d3/dt‑d3*d2/dt+d1*d2*d3/(dt^2);3)B样进行振实密度测试,得到d0;4)计算颗粒流动性能评价指标D1和级配优化评价指标D2:D1=(d2/dt‑0.4)*10;D2=d0/((D1‑0.8)*d)。本申请可以用来单独分析研究负极材料的流动性能和级配优化程度,有利于根据上述指标变化有针对性的对相应工艺进行改进,从而提高负极材料质量控制的有效性。

    一种石墨烯浆料预分散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5196627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1018854.3

    申请日:2022-0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浆料预分散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称取一定比例的石墨烯原料、表面活性剂、分散剂、溶剂;S2,将S1中称取的石墨烯原料、表面活性剂、分散剂、溶剂按比例加入预分散罐,调节搅拌器转速为1000‑1200rpm,转速随加入量的增多而提高,直至搅拌均匀;S3,称取质量比为10‑15的改性剂,设定搅拌器转速为1000rpm,直至搅拌均匀,得到石墨烯浆料A;S4,将S3中的石墨烯浆料A放入超声波仪中进行超声波振动,得到最终的石墨烯浆料B。本发明可克服范德华力和π‑π相互作用,避免石墨烯发生团聚,提高分散效果,且可根据需要进行改性,石墨烯浆料不会受到制约。

    一种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864906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604550.9

    申请日:2022-05-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系统,负极材料包括原生颗粒和二次颗粒,原生颗粒和二次颗粒的粒径范围均为20~40μm,原生颗粒为粗石墨颗粒,二次颗粒包括中石墨颗粒,中石墨颗粒的外部包覆一层小颗粒,中石墨颗粒与小颗粒通过粘结剂连接;中石墨颗粒的粒径范围为10~20μm,粗石墨颗粒的粒径范围为20~40μm,小颗粒的粒径范围为1~10μm,小颗粒为细石墨颗粒和导电剂,原生颗粒与二次颗粒的质量比为3:7~4:6。本发明可以实现负极材料在料浆中快速均匀分散,缩短搅拌时间,避免小颗粒团聚,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避免长时间搅拌对负极颗粒形态的破坏作用,有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质量。

    一种锂电池用负极材料制备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206680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1104008.4

    申请日:2020-10-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加工技术领域的一种锂电池用负极材料制备装置,包括第一倒锥筒和第二倒锥筒,第一倒锥筒通过连通管连接在第二倒锥筒的上方,第一倒锥筒的筒壁内设有加热夹套,第二倒锥筒的筒壁内设有冷却夹套,第一倒锥筒的顶部两侧对称固定有伸缩机构,伸缩机构的顶部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中部固定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下方转动连接有搅拌轴,搅拌轴的上部位于第一倒锥筒内且设有多组搅拌片、中部位于连通管内且设有锥形堵头,底部位于第二倒锥筒内且设有螺旋搅拌叶,连通管内设有与锥形堵头相匹配的凸沿,搅拌片和螺旋搅拌叶的设置不与伸缩机构的伸缩行程相干涉。本发明方便物料的高效加热和冷却,有利于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并节约加工能耗。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