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风结构及空调器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642266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891458.0

    申请日:2024-1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送风结构及空调器,该送风结构包括:底盘,底盘具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与主风管道连通;新风模块,新风模块水平安装于第二腔体内,新风模块具有第二出风口;以及新风通道,新风通道设置于底盘内,新风通道的一端与第二出风口连通,另一端延伸至第一腔体并与第一出风口连通。通过底盘双腔体结构和新风模块的水平安装布局,配合新风通道将新风引导至与主风管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在保证空间有效利用的同时,实现了新风与主风管道气流的统一出风,从而达到改善送风效果的目的。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柜式空调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870021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862654.0

    申请日:2023-12-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及柜式空调,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换向风机,壳体的顶部形成有上风口和下部形成有下风口;壳体的内部形成有风道;换向风机包括风机壳,风机壳可转动地设置在风道内且形成有风叶腔;风叶腔内可转动地设置有风叶;风机壳处于第一工作位时,使风叶转动,靠近上风口的室内空气可经上风口进入风道,后经下风口排出;风机壳处于第二工作位时,使风叶转动,靠近下风口的室内空气可经下风口进入风道,后经上风口排出;控制换向风机处于不同位置时,可实现不同方向的出风,提高了空调室内机换热效率,降低了空调室内机的功耗,解决切换风机转向时风机效率降低、送风量损失大及室内空气的温度变化慢等问题。

    一种加湿组件、空调柜机及加湿组件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4693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696893.3

    申请日:2023-12-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加湿组件、空调柜机及加湿组件的控制方法。一种加湿组件包括蜗壳组件,设有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湿膜,用于加湿所述第一出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道的气流,设于所述第一出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道;挡风板,用于开关所述第一出风道和/或第二出风道,设于所述第一出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道内。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湿组件在蜗壳组件设有两个出风道的结构基础上,通过湿膜对两个出风道进行加湿,并结合挡风板来控制一个或两个出风道的启闭,进而能够实现不加湿、单风道加湿、双风道增强加湿等多种加湿方式的选择,提高了加湿方式的多样性以及加湿强度的可控性,更易于满足人们的加湿需求。

    密封碗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92845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817228.9

    申请日:2023-07-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密封碗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其中的密封碗,包括密封碗本体,密封碗本体的底壁上构造有能够密封套装于冷媒管的管外壁的穿管孔,密封碗本体包括第一分体、第二分体,第一分体与第二分体组装拼合形成密封碗本体,且第一分体与第二分体的拼装配合面穿过穿管孔以将穿管孔分隔为处于第一分体上的第一弧部及处于第二分体上的第二弧部,在密封碗与冷媒管装配状态下,第一弧部与第二弧部分别处于冷媒管的相对两侧且共同形成对冷媒管的环抱。本发明杜绝了现有技术中插装过程由于过盈密封的原因带来的装配困难的问题发生,同时不存在对冷媒管的管壁外侧进行涂抹润滑油的需求,彻底杜绝违规润滑导致的质量问题。

    过管结构和空调器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300248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1710561826.9

    申请日:2017-07-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过管结构和空调器。该过管结构包括安装架(1)和挡板(2),安装架(1)上设置有过管孔(3),挡板(2)活动设置在安装架(1)上,挡板(2)上设置有受驱件,安装架(1)上设置有弹性件(5),弹性件(5)与受驱件之间形成弹性滑动配合,以驱使挡板(2)向着缩小过管孔(3)的方向运动。根据本发明的过管结构,能够有效提高防护能力,避免鼠虫等进入空调器内部,提升空调器的使用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