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78597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517916.8
申请日:2024-04-26
Applicant: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IPC: B41J2/17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墨盒,能以第一姿态沿第一方向插入打印装置的安装部内,包括:墨盒主体,墨盒主体内具有容纳腔,容纳腔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沿第一方向,第二腔体和第一腔体依次分布,第一腔体用于容纳液态介质,第二腔体的容积小于第一腔体的容积;芯片,设于墨盒主体上;其中:芯片与第一腔体较第二腔体更早进入打印装置的安装部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于墨盒内设置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用于容纳液态介质,在墨盒的墨水标称量不变的情况下,引入一个第二腔体来分走第一腔体的部分容积,以减少第一腔体空置区域对应的气体量,第一腔体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导致的内压升高幅度有限,从而不足以造成出墨口漏墨。
-
公开(公告)号:CN114590033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164146.4
申请日:2022-02-22
Applicant: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IPC: B41J2/1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再生墨盒及其制造方法,涉及打印机技术领域。其中,再生墨盒,包括改制墨盒、安装座和回装件;改制墨盒包括盒体,盒体设置有盒底面、盒顶面和第一侧壁面,第一侧壁面垂直于盒底面和盒顶面,第一侧壁面上设置有与安装座边缘相卡合的把手接合部,安装座至少局部卡合在把手接合部内,安装座用于定位固定回装件,回装件包括把手,把手位于安装座背向盒体的一侧。通过在回装件和改制墨盒之间增加安装座,安装座与改制墨盒的把手接合部卡接,回装件固定在安装座上,从而可以提高回装件的牢固度。此外,通过安装座可以将回装件在改制墨盒的第一侧壁面上定位固定在预定位置,从而可以提高回装件的回装位置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590398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448950.2
申请日:2020-12-09
Applicant: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IPC: B41J2/17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再生墨盒,该再生墨盒包括原墨盒、芯片和外置体,所述原墨盒包括墨盒体,所述墨盒体具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底面和顶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所述顶面与所述底面相对设置,所述底面具有出墨口;所述芯片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外置体连接于所述墨盒体的第二侧面并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底面,使得所述再生墨盒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原墨盒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所述再生墨盒在第二方向上的高度大于所述原墨盒在第二方向上的高度;本申请通过在原墨盒的第二侧面连接有外置体,能够将小容量型号的原墨盒再生为大容量型号的再生墨盒,以解决了大容量型号墨盒空壳不能满足市面上的需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376609A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910145497.9
申请日:2019-02-27
Applicant: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IPC: B41J2/1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墨盒回收方法及回收墨盒,墨盒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储墨腔室,储墨腔室包括第一分腔室和第二分腔室,第一分腔室内设置第一负压控制机构,壳体上与第一分腔室相应位置处设置出墨口,出墨口与第一分腔室连通,墨盒回收方法包括:在壳体上与第一分腔室相应位置处开设开口;将第一负压控制机构移动到第二分腔室中;通过开口将第二负压控制机构设置在第一分腔室中;密封封装开口。第一负压控制机构和第二负压控制机构共同用于储存墨水,提升墨盒的容量,同时与出墨口相应的第一分腔室中新的第二负压控制机构,具有较强的吸附力及控制力,保证在扩大墨水容量后仍能将墨水维持在储墨腔室中,避免了漏墨现象,提高墨盒的使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304939B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710625651.3
申请日:2017-07-27
Applicant: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IPC: B41J2/17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墨盒再生方法以及墨盒。所述墨盒具有存储墨水的腔室,所述腔室内设置有负压控制机构,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墨盒的表面上加工定位隔板用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腔室连通;将所述隔板插入所述腔室内;通过所述定位孔将所述隔板定位至预定位置,所述预定位置为所述隔板与所述负压控制机构相贴合的位置;将所述隔板与所述壳体固定。本申请能够对隔板固定前起到定位的作用,进而防止隔板与负压控制机构之间产生间隙,防止再生墨盒漏墨。
-
公开(公告)号:CN106476438B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510524524.5
申请日:2015-08-24
Applicant: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IPC: B41J2/17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41J2/175 , B41J2/17503 , B41J2/1752 , B41J2/1755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反式连接的墨盒,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出墨口(11),以出墨口(11)所在的平面为第一面(1a),第一面(1a)的长边方向为X轴,短边方向为Y轴,与X轴、Y轴相互垂直的轴为Z轴;与壳体(1)连接的是操作部(2)和抵接部件(3),操作部(2)的一端设置在壳体(1)上,操作部(2)在X轴远离壳体(1)、在Z轴朝向第一面(1a)延伸出另一端,且操作部(2)的另一端在X轴向壳体(1)方向延伸出第一墨盒侧定位部(4),抵接部件(3)在X轴方向与操作部(2)的另一端位于壳体(1)的同侧。本发明设计的墨盒在安装的过程中,杠杆主体并不需要转动较大的角度,这样即使墨盒与杠杆主体之间的空间较小仍完成安装和拆卸,也有利于墨盒和打印机的小型化。
-
公开(公告)号:CN11901705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357505.3
申请日:2024-09-26
Applicant: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拆卸夹具、拆卸组件及芯片拆卸方法,该芯片拆卸夹具包括夹具主体、拆卸部、施力部和倾斜部,夹具主体设有定位部,定位部设有开口部,定位部用于容纳墨盒的至少部分,以对墨盒进行定位;拆卸部安装于夹具主体,用于拆卸墨盒上的芯片组件;施力部安装于夹具主体,用于接收外部施力以驱动墨盒朝向靠近拆卸部的方向移动,以使拆卸部能够拆卸墨盒上的芯片组件。本申请通过施力部推动墨盒朝向拆卸部的方向移动,以使拆卸部能够拆卸墨盒上的芯片组件,其拆卸方式能够避免损坏墨盒,同时拆卸下来的芯片承载部较小,便于被再次回收安装。
-
公开(公告)号:CN114559748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320888.1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IPC: B41J2/1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墨水供应装置,应用于墨盒,所述墨盒包括打印头壳体和墨囊,所述墨囊包括墨囊本体和面盖,所述面盖与所述打印头壳体可拆卸连接,并围成容置所述墨囊本体的安装腔,所述面盖上设有填充口,所述填充口连通所述墨囊本体的内腔,该墨水供应装置包括气囊,所述气囊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均连通所述气囊的内外两侧,所述出气口被配置为与所述填充口密封连通,所述气囊为弹性元件,所述气囊被配置为在所述进气口封闭时收缩,以将所述气囊内的气体导入所述墨囊内。本发明提供的墨水供应装置可在墨盒更换墨囊后将墨囊内的墨水供应至打印头,避免出现打印断线墨水不畅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572206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447752.8
申请日:2020-05-25
Applicant: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IPC: B41J2/1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墨盒及再生墨盒的制造方法,涉及喷墨打印机技术领域,其中,墨盒包括打印头、打印头壳体、面盖和隔板;打印头用于在打印介质上形成符号;打印头壳体内设有分隔壁,分隔壁将打印头壳体内部的空腔分隔成第一墨水腔和第二墨水腔,第一墨水腔和第二墨水腔连通设置,第一墨水腔内设有多孔吸水介质;面盖盖设在打印头壳体顶端的开口并封闭第一墨水腔和第二墨水腔;隔板设置有与第一墨水腔上端开口连通的通孔,隔板用于在打印头壳体和面盖的接合处下方密封第二墨水腔。本发明提供的墨盒通过隔板在打印头壳体和面盖的接合处下方密封第二墨水腔,从而可以有效防止灌注墨水会出现漏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962464A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811162009.7
申请日:2018-09-30
Applicant: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Inventor: 邱涌群
IPC: B41J2/1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墨盒、打印设备和墨盒回收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墨盒包括外壳,外壳内部通过分隔壁分隔成多个腔室,多个腔室包括可变腔室和位于外壳端部的空余腔室,可变腔室内部设置有用于驱动墨水流动的驱动元件,外壳内部设有连通开口,连通开口通过切掉分隔壁的一部分来连接可变腔室和空余腔室,可变腔室中的液体可以受力流入空余腔室中,空余腔室用于和可变腔室连通以容纳墨水。这样扩充了整个墨盒容纳墨水的空间,且当可变腔室内的墨水受到驱动元件的挤压时,能够迅速流动到空余腔室中,不至于由于液体的压力作用在外壳上,而使得面盖和外壳焊接处出现裂痕,从而导致墨盒漏墨的现象发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