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305980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770553.X
申请日:2015-11-12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反馈式预失真线性化方法,该方法能满足毫米波功率放大器/系统的线性化需求,可广泛用于现代毫米波无线通信发射系统,特别是多载波复杂调制系统中。精准的预失真信号产生是毫米波预失真线性化技术的关键和难点。本发明采用零中频提取技术实现对功率放大器非线性失真信号的采样,采用中频幅相控制技术实现对失真采样信号幅度和相位的控制,并配合上变频技术精准地产生预失真信号,由此形成了反馈式预失真线性化构架,达到了自适应式线性化效果。本发明所述线性化方法,对毫米波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影响小,可适用于毫米波大功率发射系统;可在宽频带内产生预失真信号,可满足宽带通信系统的需求,实现毫米波宽带可控预失真线性化。该线性化方法电路构架简洁,可由现有工艺和技术条件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7276541B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710445720.2
申请日:2017-06-14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改善微波毫米波固态功率放大器线性度的可变矢量混合叠加式预失真线性化方法。该可变矢量混合叠加式预失真线性化方法在传统二极管反射式预失真线性化工作机理基础上,利用可变矢量混合叠加原理,产生随输入功率增加增益扩张而相位压缩的效果,并具有良好的端口驻波,实现在微波毫米波宽频带内补偿固态功率放大器非线性失真的目的。本发明克服了传统反射式模拟预失真技术只能产生随输入功率增加而相位扩张并只适用于线性化行波管功率放大器的缺点,突破了反射式预失真电路带宽的限制;本发明具有结构新颖、简单紧凑、易于加工装配等优点,适合在微波毫米波预失真线性化技术领域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240738A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710445729.3
申请日:2017-06-14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1P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P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矩形波导TE10‑圆波导TE01模式转换器,该模式转换器在把矩形波导TE10模转换为圆波导TE01模的同时,能很好地抑制多个低次模的传输,得到的圆波导中TE01模纯度较高。本发明所述新型的矩形波导TE10‑圆波导TE01模式转换器插入损耗小,电路构架简洁,可由现有工艺和技术条件实现,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
公开(公告)号:CN107275741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449654.6
申请日:2017-06-14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1P5/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P5/16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一种新型的毫米波波导径向功率合成器,该合成器利用八路矩形波导Y分支将径向排列的八个基于扇形波导的功率合成器合为一路。本发明所述功率合成器与传统的基于圆波导径向架构的功率合成器相比,分支路端口幅相一致性能更好,此外该电路还具有小型化,宽频带的特点,可用于满足毫米波多路高效率高功率合成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6684517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710116269.X
申请日:2017-03-01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1P5/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P5/16
Abstract: 新型宽带3dB90°电桥,属于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功率分配/合成技术领域。端口一7和端口二8间连接第一微带线1,端口三9和端口四10间连接第二微带线2,第一微带线1和第二微带线2相互平行;在第一微带线1和第二微带线2间对称跨接第三微带线3和第四微带线4,第三微带线3和第四微带线4与第一微带线1和第二微带线2相互垂直;在第一微带线1和第二微带线2的中心位置间连接第五微带线5,在第三微带线3和第四微带线4的中心位置间连接第六微带线6,第五微带线5与第一微带线1和第二微带线2相互垂直,第六微带线6与第三微带线3和第四微带线4相互垂直;第五微带线5与第六微带线6正交交叉。本发明具有宽频带、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684517B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710116269.X
申请日:2017-03-01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1P5/16
Abstract: 新型宽带3dB90°电桥,属于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功率分配/合成技术领域。端口一7和端口二8间连接第一微带线1,端口三9和端口四10间连接第二微带线2,第一微带线1和第二微带线2相互平行;在第一微带线1和第二微带线2间对称跨接第三微带线3和第四微带线4,第三微带线3和第四微带线4与第一微带线1和第二微带线2相互垂直;在第一微带线1和第二微带线2的中心位置间连接第五微带线5,在第三微带线3和第四微带线4的中心位置间连接第六微带线6,第五微带线5与第一微带线1和第二微带线2相互垂直,第六微带线6与第三微带线3和第四微带线4相互垂直;第五微带线5与第六微带线6正交交叉。本发明具有宽频带、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等特点。
-
-
公开(公告)号:CN107275735B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1710445723.6
申请日:2017-06-14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1P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同轴微带转换器。该转换器包括一腔体、一同轴线、一过渡腔以及一微带线。过渡腔位于微带线与同轴线之间。微带线一端接地,一端为输出端。在微带线距离接地端四分之一波长处的背面金属板和介质基片上有一通孔,同轴线的内导体穿过过渡腔和通孔,与微带线的条状导体相连。由于同轴与微带线的连接点的一端是四分之一波长的短路线,保证了同轴内导体处于微带线上最大电压,即电场最强位置,并且使用了过渡腔来进行回波补偿,避免了常规过渡产生的辐射损耗,使该同轴微带转换器具有较小的插入损耗和良好的端口驻波。该同轴微带转换器结构新颖、简单紧凑、易于加工,实现了同轴微带转换器结构上的创新,适合在微波领域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276541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445720.2
申请日:2017-06-14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改善微波毫米波固态功率放大器线性度的可变矢量混合叠加式预失真线性化方法。该可变矢量混合叠加式预失真线性化方法在传统二极管反射式预失真线性化工作机理基础上,利用可变矢量混合叠加原理,产生随输入功率增加增益扩张而相位压缩的效果,并具有良好的端口驻波,实现在微波毫米波宽频带内补偿固态功率放大器非线性失真的目的。本发明克服了传统反射式模拟预失真技术只能产生随输入功率增加而相位扩张并只适用于线性化行波管功率放大器的缺点,突破了反射式预失真电路带宽的限制;本发明具有结构新颖、简单紧凑、易于加工装配等优点,适合在微波毫米波预失真线性化技术领域推广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