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金属外壳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32517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272928.4

    申请日:2016-04-28

    Inventor: 陈裕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43/18 H01R13/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器金属外壳及其制作方法,首先在一金属板材上镭射成型图案,然后通过冲压、冲切形成多个侧壁;所述图案在至少两个所述侧壁的交界处连续,弯折多个所述侧壁成型所述连接器金属外壳,使得多个所述侧壁在弯折时可通过所述图案进行对位,提高对位准确率从而提高产品良率。此外,镭射成型的所述图案使得所述连接器金属外壳的表面平整,解决在所述电连接器的生产过程中所述连接器金属外壳送料困难的情况,从而提高其生产效率。

    电连接结构制造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50863A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210589221.8

    申请日:2012-12-29

    Inventor: 陈裕升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结构制造方法,先在一料带上冲制多个结构单元,再通过模具的模穴一侧向模穴以及模穴至少一侧连通的一侧流道注入液态绝缘材料,经冷却后形成本体以及本体至少一侧的一连接部,连接部与料带相连,然后将结构单元自料带上分离且相对本体的一侧弯折,最后切断本体与连接部相连处,即成型为电连接结构。本发明通过在本体的两侧设置同时由同种材料一体成型的至少一连接部,而本体透过连接部连接于料带,如此使后续结构单元从料带分离进行弯折的工序时电连接结构不脱离料带,影响连续作业。

    电连接器及该电连接器的插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16012B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0810124912.4

    申请日:2008-06-11

    Inventor: 陈裕升

    Abstract: 本发明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设有一主体部,该主体部前端向后端凹设形成一第一收容空间,该主体部于第一收容空间的顶面延伸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端子通道,该主体部前端设有一第二收容空间,该第二收容空间与第一收容空间相连通,该主体部的前端面向前延伸设有一舌板,该第二收容空间位于舌板的上方,该舌板具有一工作面,于该工作面上延伸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二端子通道;多个第一导电端子,分别对应收容于一该第一端子通道内;多个第二导电端子,分别对应收容于一该第二端子通道内。当插入一记忆卡时,不会有其它信号的串扰,信号传输稳定;且其插入到位后凸出量不会太长,不会出现晃动,对接稳固。

    电连接器及该电连接器的插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16012A

    公开(公告)日:2008-12-03

    申请号:CN200810124912.4

    申请日:2008-06-11

    Inventor: 陈裕升

    Abstract: 本发明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设有一主体部,该主体部前端向后端凹设形成一第一收容空间,该主体部于第一收容空间的顶面延伸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端子通道,该主体部前端设有一第二收容空间,该第二收容空间与第一收容空间相连通,该主体部的前端面向前延伸设有一舌板,该第二收容空间位于舌板的上方,该舌板具有一工作面,于该工作面上延伸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二端子通道;多个第一导电端子,分别对应收容于一该第一端子通道内;多个第二导电端子,分别对应收容于一该第二端子通道内。当插入一记忆卡时,不会有其它信号的串扰,信号传输稳定;且其插入到位后凸出量不会太长,不会出现晃动,对接稳固。

    一种电连接器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641057B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010411529.8

    申请日:2020-05-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电性连接一待测试元件和一主板,包括:一弹性本体,具有上下贯通的一端子槽;一个上端子和一个下端子安装于同一个端子槽内,上端子具有一第一头部显露于弹性本体上方,向上接触待测试元件,下端子具有一第二头部显露于弹性本体下方,向下活动接触主板;芯片模块安装前的第一状态至安装后的第二状态,上端子向下竖直位移,第二状态的弹性本体相对于第一状态的弹性本体向下弹性变形,向下弹性变形的弹性本体于左右方向不平衡抵接第二头部的左右两侧,第二状态的下端子相对于第一状态的下端子倾斜设置,从而使得下端子与上端子之间接触更加稳定。

    一种电连接器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641057A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2010411529.8

    申请日:2020-05-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电性连接一待测试元件和一主板,包括:一弹性本体,具有上下贯通的一端子槽;一个上端子和一个下端子安装于同一个端子槽内,上端子具有一第一头部显露于弹性本体上方,向上接触待测试元件,下端子具有一第二头部显露于弹性本体下方,向下活动接触主板;芯片模块安装前的第一状态至安装后的第二状态,上端子向下竖直位移,第二状态的弹性本体相对于第一状态的弹性本体向下弹性变形,向下弹性变形的弹性本体于左右方向不平衡抵接第二头部的左右两侧,第二状态的下端子相对于第一状态的下端子倾斜设置,从而使得下端子与上端子之间接触更加稳定。

    二极体金属支架的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89166A

    公开(公告)日:2011-09-21

    申请号:CN201110052649.4

    申请日:2011-03-03

    Inventor: 陈裕升

    Abstract: 一种二极体金属支架的制作方法,其步骤包括:将一设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的金属板材置于一冲压模具上,所述冲压模具包括一下模组和位于下模组上方的一上模组:所述下模组包括一下基体,所述下基体的上表面设有凹陷部,于所述凹陷部的外周缘凸设一挤料部,所述上模组包括一上基体,于所述上基体的下表面凸设有与所述凹陷部对应的一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的侧壁与相邻所述上基体的下表面形成一倒角,将所述金属板材进行冲压成型,所述上基体的上表面向下挤压所述第二区域,所述挤料部同时也向上挤顶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由于受到相对向的挤压力而推动所述第二区域向所述倒角处移动。

    连接器金属外壳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32517B

    公开(公告)日:2018-07-03

    申请号:CN201610272928.4

    申请日:2016-04-28

    Inventor: 陈裕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器金属外壳及其制作方法,首先在一金属板材上镭射成型图案,然后通过冲压、冲切形成多个侧壁;所述图案在至少两个所述侧壁的交界处连续,弯折多个所述侧壁成型所述连接器金属外壳,使得多个所述侧壁在弯折时可通过所述图案进行对位,提高对位准确率从而提高产品良率。此外,镭射成型的所述图案使得所述连接器金属外壳的表面平整,解决在所述电连接器的生产过程中所述连接器金属外壳送料困难的情况,从而提高其生产效率。

    二极体金属支架的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89166B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110052649.4

    申请日:2011-03-03

    Inventor: 陈裕升

    Abstract: 一种二极体金属支架的制作方法,其步骤包括:将一设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的金属板材置于一冲压模具上,所述冲压模具包括一下模组和位于下模组上方的一上模组:所述下模组包括一下基体,所述下基体的上表面设有凹陷部,于所述凹陷部的外周缘凸设一挤料部,所述上模组包括一上基体,于所述上基体的下表面凸设有与所述凹陷部对应的一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的侧壁与相邻所述上基体的下表面形成一倒角,将所述金属板材进行冲压成型,所述上基体的上表面向下挤压所述第二区域,所述挤料部同时也向上挤顶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由于受到相对向的挤压力而推动所述第二区域向所述倒角处移动。

    电连接器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773937Y

    公开(公告)日:2006-04-19

    申请号:CN200520113203.8

    申请日:2005-07-14

    Inventor: 陈裕升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本体及容设于本体中的若干端子,本体上表面具有可承接对接电子元件的承接面,承接面上设有若干排插孔,该承接面上设有若干可用于抵接对接电子元件的肋条,且肋条位于相邻两排插孔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可完全避免中央处理器芯片在扣上散热器及散热风扇后因扣合力过大而导致中央区域翘曲变形的情形,从而确保中央处理器芯片在震动环境下依旧完好无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