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持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387662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134489.5

    申请日:2017-03-08

    Abstract: 本发明的握持装置(10)包括:第1部件(11),具有第1轨道部(15)、第1楔部(16)及将第1轨道部(15)和第1楔部(16)相连结的第1连结部(17);第2部件(12),具有第2轨道部(25)、第2楔部(26)及将第2轨道部(25)和第2楔部(26)相连结的第2连结部(27)。第1连结部(17)在第1楔部(16)和第1轨道部(15)之间形成间隙,以便由第1轨道部(15)引导与第1楔部(16)之间夹持线状体(L)的状态的第2楔部(26)。第2连结部(27)在第2楔部(26)和第2轨道部(25)之间形成间隙,以便由第2轨道部(25)引导与第2楔部(26)之间夹持线状体(L)的状态的第1楔部(16)。通过握持装置(10),能够减轻握持线状体所需作业的负担。

    握持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387662B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1710134489.5

    申请日:2017-03-08

    Abstract: 本发明的握持装置(10)包括:第1部件(11),具有第1轨道部(15)、第1楔部(16)及将第1轨道部(15)和第1楔部(16)相连结的第1连结部(17);第2部件(12),具有第2轨道部(25)、第2楔部(26)及将第2轨道部(25)和第2楔部(26)相连结的第2连结部(27)。第1连结部(17)在第1楔部(16)和第1轨道部(15)之间形成间隙,以便由第1轨道部(15)引导与第1楔部(16)之间夹持线状体(L)的状态的第2楔部(26)。第2连结部(27)在第2楔部(26)和第2轨道部(25)之间形成间隙,以便由第2轨道部(25)引导与第2楔部(26)之间夹持线状体(L)的状态的第1楔部(16)。通过握持装置(10),能够减轻握持线状体所需作业的负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