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生成素1突变体的设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947818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311800.6

    申请日:2022-10-2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增强与Tie2结合的血管生成素1突变体Ang1A451D的设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通过序列同源性分析、晶体结构分析和分子动力学计算等最终确定蛋白突变位点:在Ang1的与受体Tie2结合区上丙氨酸突变成天冬氨酸,利用点突变PCR技术获得突变基因Ang1A451D。本发明还公开了表达载体的构建以及转染哺乳动物细胞高效重组表达的方法,制备的血管生成素1突变体增强与Tie2的结合力(约50倍),并可以提高Tie2的胞内磷酸化水平,促进内皮细胞的稳态。因此,可将其作为缓解脓毒症炎症风暴的候选药物,其在生物工程制药业及基因工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一种耐高温金属橡胶复合结构密封垫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35009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10461899.1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金属橡胶复合结构密封垫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密封材料技术领域。所述金属橡胶密封垫由以下原料制成:基底金属橡胶、填充物聚四氟乙烯、石墨、云母。填充物按重量百分比由石墨2~5%、云母5~20%,余量为聚四氟乙烯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填充物预处理→研磨→混合→加入金属橡胶毛坯→加压成胚料→烧结并冷却→加工成成品。本发明制备的金属橡胶密封垫以金属橡胶为骨架,聚四氟乙烯、石墨、云母的均匀混合物作填充,通过填充改性克服了传统聚四氟乙烯密封垫的冷流效应、蠕变性差、回弹性差的不足,同时提高了密封性能,填补了高温高压下清洁密封的空白。

    一种超疏水石墨烯/聚乙烯醇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999425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349323.8

    申请日:2021-11-1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疏水石墨烯/聚乙烯醇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制备方法包括:首先将氧化石墨烯和聚乙烯醇在去离子水中混合均匀,再放入冰箱中,使氧化石墨烯沿着冰晶形成的方向分布;随后通过冷冻干燥机让去离子水升华,保留氧化石墨烯多孔结构,同时析出的聚乙烯醇加固了多孔结构;然后在石墨烯/聚乙烯醇气凝胶表面和内部气相沉积低表面能修饰剂,得到牢固的超疏水石墨烯/聚乙烯醇气凝胶。本发明制备的超疏水石墨烯/聚乙烯醇气凝胶在高速高精度的油水乳液分离中具有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

    一种用于临床检测新冠肺炎患者血浆中活性尿激酶受体的试剂盒

    公开(公告)号:CN112180103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147152.6

    申请日:2020-10-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应用领域,涉及一种新的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2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预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人体内活性尿激酶受体的含量作为COVID‑19患者的预后生物标志物。本发明通过检测 COVID‑19患者、无症状感染者或健康人体内活性尿激酶受体的水平,发现 COVID‑19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体内活性suPAR的水平远高于健康人的,无症状感染者体内的活性suPAR水平也略高于 COVID‑19患者。本发明所得结果说明检测COVID‑19患者体内suPAR的水平可以作为患者的预后生物标志物,为 COVID‑19患者的早期分诊提供一定价值。

    一种MS2蛋白纳米颗粒耦连单羧基酞菁锌的制备方法和在抗乳腺癌上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841073B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911203934.4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S2蛋白纳米颗粒耦连单羧基酞菁锌的制备方法和在抗乳腺癌上的应用,将单羧基酞菁锌通过共价耦连的方式结合在MS2蛋白纳米粒表面,具有水溶性好,载药量高,均匀和稳定的特征。酞菁化合物的疏水性导致其在生理环境中聚集,影响了它们的光物理(降低的1O2形成)、化学(降低的溶解度)和生物学(不充分的肿瘤定位)性质,降低其光动力疗法(PDT)功效。通过这种纳米共价耦连提高了酞菁锌对乳腺癌的药效,纳米颗粒可以显著改善单羧基的溶解度,并提供适当的粒径和表面性能,延长血液循环,从而允许通过增强的渗透性和保留效应(EPR)的肿瘤的选择性累积,在乳腺癌的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尿激酶受体稳定突变体suPARcc在真核胞外蛋白表达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575314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565212.X

    申请日:2020-06-1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可溶性尿激酶受体突变体suPARH47C/N259C(suPARcc)在真核胞外蛋白表达中的应用,具体是通过融合表达的方式提高外源蛋白质的表达量,同时利用suPARcc与配体ATF的高亲和性,利用ATF亲和柱从大体积的发酵液中直接高效地捕获目的蛋白。本申请是将suPARcc和常规蛋白酶切位点整合至真核表达系统载体,获得suPARcc基因融合表达载体。待表达的目的基因和suPARcc基因以正确阅读框融合,构建融合表达重组质粒。融合表达重组质粒经转染和稳定细胞系筛选,在真核细胞经诱导分泌表达获得含标签和目的蛋白的融合蛋白,融合标签最后可以通过常规蛋白酶去除。

    一种血管生成素1突变体的设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947818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211311800.6

    申请日:2022-10-2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增强与Tie2结合的血管生成素1突变体Ang1A451D的设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通过序列同源性分析、晶体结构分析和分子动力学计算等最终确定蛋白突变位点:在Ang1的与受体Tie2结合区上丙氨酸突变成天冬氨酸,利用点突变PCR技术获得突变基因Ang1A451D。本发明还公开了表达载体的构建以及转染哺乳动物细胞高效重组表达的方法,制备的血管生成素1突变体增强与Tie2的结合力(约50倍),并可以提高Tie2的胞内磷酸化水平,促进内皮细胞的稳态。因此,可将其作为缓解脓毒症炎症风暴的候选药物,其在生物工程制药业及基因工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一种耐高温金属橡胶复合结构密封垫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35009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210461899.1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金属橡胶复合结构密封垫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密封材料技术领域。所述金属橡胶密封垫由以下原料制成:基底金属橡胶、填充物聚四氟乙烯、石墨、云母。填充物按重量百分比由石墨2~5%、云母5~20%,余量为聚四氟乙烯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填充物预处理→研磨→混合→加入金属橡胶毛坯→加压成胚料→烧结并冷却→加工成成品。本发明制备的金属橡胶密封垫以金属橡胶为骨架,聚四氟乙烯、石墨、云母的均匀混合物作填充,通过填充改性克服了传统聚四氟乙烯密封垫的冷流效应、蠕变性差、回弹性差的不足,同时提高了密封性能,填补了高温高压下清洁密封的空白。

    用于高温管路的金属橡胶弹性摩擦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13915444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271214.9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高温管路的金属橡胶弹性摩擦阻尼器,包括两个半环单元,所述半环单元包括金属半环、由内至外设置在金属半环内的若干层半环状的金属阻尼波纹板,相邻的金属阻尼波纹板之间设置有金属橡胶主体,最外层的金属阻尼波纹板与金属半环连接固定;两个半环单元端部可拆连接,连接后形成环体包裹固定在管路外周侧,最内层的金属阻尼波纹板内贴管路,本阻尼器结构简单紧凑,安装空间小,引入阻尼合金和金属橡胶复合结构,不仅可以充分摩擦耗能,并且可以根据实际工况选择金属橡胶层数,适用于高温环境且减振性能好,采用包覆结构解决了传统减振装置结构大、占安装空间等不足。

    一种MS2蛋白纳米颗粒耦连单羧基酞菁锌的制备方法和在抗乳腺癌上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841073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203934.4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S2蛋白纳米颗粒耦连单羧基酞菁锌的制备方法和在抗乳腺癌上的应用,将单羧基酞菁锌通过共价耦连的方式结合在MS2蛋白纳米粒表面,具有水溶性好,载药量高,均匀和稳定的特征。酞菁化合物的疏水性导致其在生理环境中聚集,影响了它们的光物理(降低的1O2形成)、化学(降低的溶解度)和生物学(不充分的肿瘤定位)性质,降低其光动力疗法(PDT)功效。通过这种纳米共价耦连提高了酞菁锌对乳腺癌的药效,纳米颗粒可以显著改善单羧基的溶解度,并提供适当的粒径和表面性能,延长血液循环,从而允许通过增强的渗透性和保留效应(EPR)的肿瘤的选择性累积,在乳腺癌的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