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062624A
公开(公告)日:2007-10-31
申请号:CN200710100982.1
申请日:2007-04-28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41J2/23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控制装置,其中在向用于分别驱动具有记录头的记录线的多个驱动线圈供给驱动电流的记录头驱动电路中,设置有与多个驱动线圈公共连接并且伴随针对驱动线圈的驱动电流的供给停止而流动感应电流的电路,并且由热敏电阻检测出感应电流所引起的该电路的散热温度。CPU基于检测出的温度来控制记录头的动作状态。从而,在利用记录线记录图像的记录装置中,能够根据伴随记录线的驱动的散热确实地进行有效的保护,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过热。
-
公开(公告)号:CN101638013B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0910160135.3
申请日:2009-07-24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nventor: 中槙基裕
IPC: B41J29/393 , B41J2/01 , B41J1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41J11/0095 , B41J11/0025 , B41J13/0009 , B41J13/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接收到的纸宽信息、能以中央基准安装卷纸、且能在以中央基准配置的纸上的打印区域正确地进行打印的打印控制方法及打印机。打印机(1)在接收数据中不包括打印对象的纸(12a)的纸宽的情况下,以打印对象的纸(12a)的纸宽作为最大纸宽。并且,从输送路线A的端到喷墨头(14)的打印开始位置的距离L为L=Lm(Lm:纸的页边尺寸)。另一方面,在接收数据中包括纸宽的情况下,以纸的安装位置作为中央基准,以接收的纸宽作为印刷对象的纸的纸宽。并且,从输送路线A的左端到喷墨头(14)的打印开始位置的距离L为L=1/2La-1/2Lb+Lm(La:输送路线A的幅度,Lb:打印对象的纸的宽度,Lm:纸的左侧的页边尺寸)。
-
公开(公告)号:CN100551713C
公开(公告)日:2009-10-21
申请号:CN200710001723.3
申请日:2007-01-16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nventor: 中槙基裕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能够缩短在主计算机与记录装置之间进行双向通信时的等待时间,提高总处理能力。在根据由主计算机(80)发送来的指示搬送记录介质的同时,利用记录头(18)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点阵式打印机中,构成为在朝向记录头(18)的记录介质的搬送路径上设置了检测记录介质的端检测传感器(52)的结构。控制该点阵式打印机的CPU(61),在由主计算机(80)指示了进行记录介质的搬送时,根据端检测传感器(52)的检测状态、以及端检测传感器(52)与记录头(18)之间的距离,判定能否进行所指示的量的搬送。
-
公开(公告)号:CN101554806B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0910133542.5
申请日:2009-04-10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通过适当控制抽出辊的抽纸动作,从而能够以适当的张力状态输送纸的打印机的送纸控制方法。在卷纸打印机(1)利用送纸辊对(34)进行送纸时,若根据缓冲机构(32)的变位检测到作用于纸(8a)的张力超过了上限值(时点t2),则在从该时点经过了与进给速度(V(34))对应的动作开始延迟时间(DLS)(第一延迟时间)后的时点(t3),开始由抽出辊对(33)进行的抽出动作,若张力回到上限值以下,则在同样经过了与进给速度(V(34))对应的动作停止延迟时间(DLE)(第二延迟时间)后的时点(t5),停止抽出动作。在抽出动作控制中,能够不产生振动和波动地控制张力变动(作用于送纸辊对的负载变动)。
-
公开(公告)号:CN101081578A
公开(公告)日:2007-12-05
申请号:CN200710104217.7
申请日:2007-05-23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nventor: 中槙基裕
IPC: B41J11/70 , B41J29/38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机以及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其在附带了针眼的连续打印纸上进行印刷时,防止因撕下的操作而在前头的印刷和继续部分的印刷之间可能造成多余空白的事故。该打印机(1)具有传送连续打印纸的纸张传送电动机(14B)和在所述连续打印纸上进行印刷的记录头(13),对连续打印纸进行规定的印刷之后再在使所述连续打印纸前进到切断位置之后,使其后退到下一个印刷开始位置的装置,其包括:撕下的控制装置(114),其具有以下一个印刷开始位置作为下一页的开头的第一动作模式和以下一个印刷开始位置作为其继续部分的第二动作模式;撕下的动作决定部(104),其指定上述第一动作模式和第二动作模式的任一动作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02447801A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110267908.5
申请日:2011-09-09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nventor: 中槙基裕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3/1284 , G06F3/1209 , G06F3/1229 , G06F3/124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支持多个命令体系的电子设备,与所执行的命令体系的规格无关地能够保持向其他命令体系进行切换的功能。基于主计算机(200)发送来的命令进行动作的复合机(10)执行下述动作,即,与主计算机(200)发送来的切换命令对应地进行多个命令体系的切换,在切换了命令体系后,还对用于切换命令体系的规定的转移条件进行设定,在设定的转移条件成立时恢复至切换前的命令体系或者切换为其他命令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01081578B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申请号:CN200710104217.7
申请日:2007-05-23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nventor: 中槙基裕
IPC: B41J11/70 , B41J29/38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机以及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其在附带了针眼的连续打印纸上进行印刷时,防止因撕下的操作而在前头的印刷和继续部分的印刷之间可能造成多余空白的事故。该打印机(1)具有传送连续打印纸的纸张传送电动机(14B)和在所述连续打印纸上进行印刷的记录头(13),对连续打印纸进行规定的印刷之后再在使所述连续打印纸前进到切断位置之后,使其后退到下一个印刷开始位置的装置,其包括:撕下的控制装置(114),其具有以下一个印刷开始位置作为下一页的开头的第一动作模式和以下一个印刷开始位置作为其继续部分的第二动作模式;撕下的动作决定部(104),其指定上述第一动作模式和第二动作模式的任一动作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00564044C
公开(公告)日:2009-12-02
申请号:CN200710100982.1
申请日:2007-04-28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41J2/23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控制装置,其中在向用于分别驱动具有记录头的记录线的多个驱动线圈供给驱动电流的记录头驱动电路中,设置有与多个驱动线圈公共连接并且伴随针对驱动线圈的驱动电流的供给停止而流动感应电流的电路,并且由热敏电阻检测出感应电流所引起的该电路的散热温度。CPU基于检测出的温度来控制记录头的动作状态。从而,在利用记录线记录图像的记录装置中,能够根据伴随记录线的驱动的散热确实地进行有效的保护,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过热。
-
公开(公告)号:CN101003216A
公开(公告)日:2007-07-25
申请号:CN200710001723.3
申请日:2007-01-16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nventor: 中槙基裕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能够缩短在主计算机与记录装置之间进行双向通信时的等待时间,提高总处理能力。在根据由主计算机(80)发送来的指示搬送记录介质的同时,利用记录头(18)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点阵式打印机中,构成为在朝向记录头(18)的记录介质的搬送路径上设置了检测记录介质的端检测传感器(52)的结构。控制该点阵式打印机的CPU(61),在由主计算机(80)指示了进行记录介质的搬送时,根据端检测传感器(52)的检测状态、以及端检测传感器(52)与记录头(18)之间的距离,判定能否进行所指示的量的搬送。
-
公开(公告)号:CN102447801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110267908.5
申请日:2011-09-09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nventor: 中槙基裕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3/1284 , G06F3/1209 , G06F3/1229 , G06F3/124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支持多个命令体系的电子设备,与所执行的命令体系的规格无关地能够保持向其他命令体系进行切换的功能。基于主计算机(200)发送来的命令进行动作的复合机(10)执行下述动作,即,与主计算机(200)发送来的切换命令对应地进行多个命令体系的切换,在切换了命令体系后,还对用于切换命令体系的规定的转移条件进行设定,在设定的转移条件成立时恢复至切换前的命令体系或者切换为其他命令体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