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523402A
公开(公告)日:2004-08-25
申请号:CN200410004835.0
申请日:2004-02-09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PC: G02F1/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6286 , G02F1/1345 , G02F2001/13629
Abstract: 提供一种可以减小布线电阻的值的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连接连接于安装端子160的上层布线152与第1基板间导通端子170的第2布线图形12包括基底电极122。在该基底电极122的侧面122A上不附着无机绝缘膜140。因此,覆盖于基底电极122的各侧面122A的上层布线152和第1基板间导通端子170经由侧面122A电连于基底电极122。从安装端子160到第1基板间导通端子170的路径,成为上层布线152→基底电极122的一方的侧面122A→另一方的侧面122A→第1基板间导通端子170。通过在第2布线图形12的中途用由金属膜构成的基底电极122,可以大幅度地减小布线电阻。
-
公开(公告)号:CN1534357A
公开(公告)日:2004-10-06
申请号:CN200410029495.7
申请日:2004-03-19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PC: G02F1/1345 , G02F1/1343 , G02F1/133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94 , G02F1/13452 , G09G3/3611
Abstract: 该电光装置具有:保留该第1基板的一部分的区域而在该第1基板上形成的保护层;在该保护层上形成的第1电极;在上述保护层上形成并与上述第1电极电连接的第1基板间导通部;与上述第1基板对向地配置且形成第2电极的第2基板;在上述第2基板上形成并与上述第2电极电连接的第2基板间导通部;以及介于上述第1基板间导通部与上述第1基板间导通部之间并电连接两者的导电构件。再者,具有密封材料,该密封材料包含上述导电构件,且跨形成上述保护层的区域和未形成上述保护层的区域被涂敷,以贴合上述第1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
-
公开(公告)号:CN100354732C
公开(公告)日:2007-12-12
申请号:CN03156845.9
申请日:2003-09-10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PC: G02F1/1345 , G09G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555 , G02F1/1345
Abstract: 在应用基板间导通的电光装置和使用其的电子设备中提供一种结构,在降低布线电阻的同时,可防止以透射模式和反射模式显示的图像产生色斑。在电光装置1中,在第一基板10上按顺序形成ITO膜构成的基底导电膜110、银合金膜构成的光反射膜120、滤色层7R,7G,7B、作为平坦化膜的有机绝缘膜130、氧化硅膜等构成的无机绝缘膜140、ITO膜构成的第一驱动电极150和取向膜。从安装端子160到第一基板间导通端子170的第二布线图形12中使用与光反射膜120同时形成的金属布线,但从第二基板20露出的部分被中途切断,该部分上形成与第一驱动电极150同时形成的布线。
-
公开(公告)号:CN1287206C
公开(公告)日:2006-11-29
申请号:CN200310100256.1
申请日:2003-10-13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nventor: 坂井一喜
IPC: G02F1/1341 , G02F1/133 , H01L2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553 , G02F1/13439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针对具有由银单质,或银合金构成的反射层的电光装置,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反射层的小凸部等的形状异常的发生的结构。在液晶显示装置(200)的的背面侧基体(210)上,在基板(211)上,形成有反射电极(212),在该反射电极(212)中,依次形成有由ITO等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构成的基底导电层(212A);由银单质,或银合金构成的反射性导电层(212B);由ITO等的透明导电体构成的透明导电层(212C)。上述透明导电层(212C)的厚度小于基底导电层(212A)。最好,该透明导电层(212C)的厚度在5~30nm的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312521C
公开(公告)日:2007-04-25
申请号:CN200410029495.7
申请日:2004-03-19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PC: G02F1/1345 , G02F1/1343 , G02F1/133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94 , G02F1/13452 , G09G3/3611
Abstract: 该电光装置具有:保留该第1基板的一部分的区域而在该第1基板上形成的保护层;在该保护层上形成的第1电极;在上述保护层上形成并与上述第1电极电连接的第1基板间导通部;与上述第1基板对向地配置且形成第2电极的第2基板;在上述第2基板上形成并与上述第2电极电连接的第2基板间导通部;以及介于上述第1基板间导通部与上述第1基板间导通部之间并电连接两者的导电构件。再者,具有密封材料,该密封材料包含上述导电构件,且跨形成上述保护层的区域和未形成上述保护层的区域被涂敷,以贴合上述第1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
-
公开(公告)号:CN1499270A
公开(公告)日:2004-05-26
申请号:CN200310100256.1
申请日:2003-10-13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nventor: 坂井一喜
IPC: G02F1/1341 , G02F1/133 , H01L2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553 , G02F1/13439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针对具有由银单质,或银合金构成的反射层的电光装置,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反射层的小凸部等的形状异常的发生的结构。在液晶显示装置(200)的背面侧基体(210)上,在基板(211)上,形成有反射电极(212),在该反射电极(212)中,依次形成有由ITO等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构成的基底导电层(212A);由银单质,或银合金构成的反射性导电层(212B);由ITO等的透明导电体构成的透明导电层(212C)。上述透明导电层(212C)的厚度小于基底导电层(212A)。最好,该透明导电层(212C)的厚度在5~30nm的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499249A
公开(公告)日:2004-05-26
申请号:CN200310100566.3
申请日:2003-10-16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nventor: 坂井一喜
IPC: G02F1/1333 , G02F1/1339 , G02F1/1341 , H01L2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553 , G02F2001/13456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针对具有由银单质,或银合金构成的反射性导电层的电光装置,提供可提高反射性导电层的耐腐蚀性,并且可抑制反射率的低下的结构。在液晶显示装置(200)的背面侧基体(210)上,形成反射电极(212),其中,在基板(211)上形成基底绝缘层(211s),在该基底绝缘层(211s)上,依次叠置由银单质,或银合金构成的反射性导电层(212X),由ITO等的透明导电体构成的透明导电层(212Y)。该透明导电层(212Y)按照比反射性导电层(212X)大的厚度形成。最好,该反射性导电层(212X)的厚度在80~300nm的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00380219C
公开(公告)日:2008-04-09
申请号:CN200410004835.0
申请日:2004-02-09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PC: G02F1/136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6286 , G02F1/1345 , G02F2001/13629
Abstract: 提供一种可以减小布线电阻的值的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连接连接于安装端子160的上层布线152与第1基板间导通端子170的第2布线图形12包括基底电极122。在该基底电极122的侧面122A上不附着无机绝缘膜140。因此,覆盖于基底电极122的各侧面122A的上层布线152和第1基板间导通端子170经由侧面122A电连于基底电极122。从安装端子160到第1基板间导通端子170的路径,成为上层布线152→基底电极122的一方的侧面122A→另一方的侧面122A→第1基板间导通端子170。通过在第2布线图形12的中途用由金属膜构成的基底电极122,可以大幅度地减小布线电阻。
-
公开(公告)号:CN1495475A
公开(公告)日:2004-05-12
申请号:CN03156845.9
申请日:2003-09-10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555 , G02F1/1345
Abstract: 在应用基板间导通的电光装置和使用其的电子设备中提供一种结构,在降低布线电阻的同时,可防止以透射模式和反射模式显示的图像产生色斑。在电光装置1中,在第一基板10上按顺序形成ITO膜构成的基底导电膜110、银合金膜构成的光反射膜120、滤色层7R,7G,7B、作为平坦化膜的有机绝缘膜130、氧化硅膜等构成的无机绝缘膜140、ITO膜构成的第一驱动电极150和取向膜。从安装端子160到第一基板间导通端子170的第二布线图形12中使用与光反射膜120同时形成的金属布线,但从第二基板20露出的部分被中途切断,该部分上形成与第一驱动电极150同时形成的布线。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