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纺丝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77140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10422932.6

    申请日:2012-10-2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静电纺丝装置,包括贮液池、高压静电发生器、气体发生装置以及接收装置,所述静电纺丝装置还包括可转动的金属导气管,该金属导气管呈环形且部分位于所述贮液池内,所述金属导气管内形成有气体流动空间,所述气体发生装置连通于所述流动空间,所述金属导气管的外壁上间隔设有通孔,所述高压静电发生器电性连接于所述金属导气管。本发明的静电纺丝装置,通过旋转金属导气管带动溶液静电纺丝与通过旋转金属导气管上的通孔产生气泡的静电纺丝相结合,可实现纳米纤维的规模化生产,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一种多孔气泡静电纺丝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864504A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210390064.8

    申请日:2012-10-1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多孔气泡静电纺丝装置,其包括贮液池、高压静电发生器、气泵、设于贮液池正上方的接收部、金属电极、与接收部连接的接地电极,所述贮液池的上端开口,所述贮液池通过金属电极与高压静电发生器相连,所述贮液池的溶液中置有一多线圈旋转金属导气管,所述多线圈旋转金属导气管通过金属电极与高压静电发生器相连,所述气泵与旋转金属导气管相连,所述多线圈旋转金属导气管上的圆形部分上穿有若干小孔。本发明的多孔气泡静电纺丝装置通过设置具有多个小孔的多线圈旋转金属导气管,多线圈旋转金属导气管旋转时,其上带有的溶液在静电力的作用下,可以产生大量的纳米纤维,可实现微米或纳米纤维的高效率、低耗能、连续化生产。

    多孔气泡静电纺丝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51753A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210389004.4

    申请日:2012-10-1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多孔气泡静电纺丝装置,其包括贮液池、高压静电发生器、气泵、设于贮液池的底面且垂直向上的喷头、设于贮液池正上方的接收极板、导气管、金属电极、与接收极板连接的接地电极,所述贮液池的上端开口,所述喷头通过导气管与气泵相连,所述导气管与气泵相连处高于贮液池的液面,所述贮液池通过金属电极与高压静电发生器相连,所述贮液池中间设有一金属板,所述金属板上设有若干小孔。本发明的多孔气泡静电纺丝装置通过设置多个小孔同时均匀性产生大量气泡,可实现微米或纳米纤维的高效率、低耗能、连续化生产。

    一种气泡静电纺丝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677197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85550.6

    申请日:2012-06-0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气泡静电纺丝装置,该气泡静电纺丝装置在贮液池的容器壁上增加了一个加热装置,可以对贮液池的容器壁进行加热,使贮液池中的溶液或熔体温度维持在人为控制的所需温度上,从而降低由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产品品质的波动,提升工作效率。

    一种具有降血糖活性的桑皮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36964A

    公开(公告)日:2009-01-07

    申请号:CN200810021592.X

    申请日:2008-08-1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降血糖活性桑皮提取物的制备方法,首先从桑枝条上剥取桑皮,干燥后粉碎制成桑皮粉末,其特征在于:将桑皮粉末用10~95%醇水溶液于60℃~90℃回流浸提1~24h,获得的醇水抽提液先过滤,去除水不溶物和残渣,再经旋转浓缩仪浓缩,获得醇水浓缩液;加入2%木瓜蛋白酶,60℃震动酶解2h;接着用氯仿、正丁醇混合溶剂去除蛋白;在去蛋白的醇水抽提液中再加入1%活性碳脱色,抽滤,即得到淡黄色澄清的桑皮活性提取液,经喷雾干燥或真空冷冻干燥制成粉末状桑皮提取物。本发明利用单味药材—桑枝的桑皮直接提取具有α-糖苷酶抑制活性的降血糖药物,其工艺简单、成本低、效率高。

    气泡纺丝装置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864509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210407119.1

    申请日:2012-10-2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泡纺丝装置,包括贮液池、气泡发生装置和接收装置,所述气泡发生装置连接于所述贮液池内,并在贮液池内液体的表面产生气泡,所述接收装置接收所述气泡破裂产生的射流,所述气泡纺丝装置还包括一涡流发生装置,该涡流发生装置用以在所述贮液池内液体的上方产生涡流。本发明利用龙卷风机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气泡纺丝方法,其通过涡流发生装置在聚合物溶液或熔体的上方产生涡流,涡流拉伸气泡进行纺丝,可实现微米或纳米纤维的高效率、低耗能、连续化生产;为纳米纤维的规模化生产打下基础,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设备简单,易操作,适应性强,为满足大批量生产及产品应用等对纳米纤维及其相关产品的需求提供帮助。

    气泡复合静电纺丝装置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965744B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210548457.7

    申请日:2012-12-1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气泡复合静电纺丝装置,其包括贮液池、高压静电发生器、气泵、喷头、接收部、导气管、金属电极及与接收部连接的接地电极,贮液池的上端开口,贮液池通过金属电极与高压静电发生器相连,喷头通过导气管与气泵相连,导气管与气泵相连处高于贮液池的液面,贮液池中包括有口径不同的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内分别存放不同的流体。本发明的气泡复合静电纺丝装置仅根据不同口径圆管产生大小不同的气泡,通过气泡自身结合使得不同流体复合成新的气泡,在静电作用下被拉伸、破裂,从而产生纳米纤维,可实现纳米复合纤维的规模化生产,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设备简单,易操作,适应性强。

    层次结构超细纤维制备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851752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210388370.8

    申请日:2012-10-1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制备层次结构超细纤维的装置,包括多个旋转贮液池、高压静电发生器、气源装置、多个喷头、接收装置、导气管、金属电极和接地电极,旋转贮液池上方开口,底面设有垂直向上的喷头,旋转贮液池和喷头的数量一致,喷头通过导气管与气源装置相连,导气管与气源装置相连处高于旋转贮液池的液面,旋转贮液池通过金属电极与高压静电发生器相连,上方设有接收装置,接收装置与接地电极相连。采用该装置可实现层次结构的超细纤维的高效率、低耗能、连续化生产,通过多个旋转贮液池同时纺丝,通过旋转,纳米纤维缠绕,可实现层次超细纤维的大量生产,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设备简单,易操作,适应性强。

    一种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966415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545037.3

    申请日:2012-12-1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包括排气管以及位于所述排气管内部的至少一级吸附层,所述吸附层与所述排气管共中心线,且所述吸附层外壁与所述排气管内壁相匹配;所述吸附层包括气体吸入层、气体排出层、以及位于所述气体吸入层与所述气体排出层间用以吸附尾气中的有害物质的纳米材料填充层。通过在排气管内设置与排气管内壁相匹配的包含纳米材料填充层的吸附层,纳米材料填充层可实现对空气中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铅尘等物质进行有效的阻挡及吸收净化,保证经排气管排出的空气质量,减少环境污染,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而且,纳米颗粒体积相对较小,减小了净化装置的整体体积,降低了净化成本。

    气泡复合静电纺丝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65744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548457.7

    申请日:2012-12-1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气泡复合静电纺丝装置,其包括贮液池、高压静电发生器、气泵、喷头、接收部、导气管、金属电极及与接收部连接的接地电极,贮液池的上端开口,贮液池通过金属电极与高压静电发生器相连,喷头通过导气管与气泵相连,导气管与气泵相连处高于贮液池的液面,贮液池中包括有口径不同的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内分别存放不同的流体。本发明的气泡复合静电纺丝装置仅根据不同口径圆管产生大小不同的气泡,通过气泡自身结合使得不同流体复合成新的气泡,在静电作用下被拉伸、破裂,从而产生纳米纤维,可实现纳米复合纤维的规模化生产,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设备简单,易操作,适应性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