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534074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459415.3
申请日:2018-05-1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棱镜采光模块,包括透光的基底层、固定设置在基底层上的大棱镜层,大棱镜层包括多条截面相同且平行相接排列的三棱镜,三棱镜具有三个棱面,分别为与基底层固定连接的第一面、与第一面的一侧边相接的第二面、与第一面的另一侧边相接的第三面,所述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中最宽棱面的宽度为6mm。本发明能够依据入射光线角度自动或者手动调整棱镜系统模块角度来改变折射后的光线角度,将光线导向屋顶天花,经天花反射后可增加采光面积。该大棱镜采光模块具有增大室内采光面积、降低引起眩光发生的可能的特点,能够节约照明及相应空调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2781147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110171268.1
申请日:2021-02-0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F24F7/003 , F24F7/007 , F24F8/108 , F24F11/64 , F24F11/72 , F24F11/83 , F24F12/00 , F24D13/00 , F25B23/00 , F24F11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置换通风式被动房,包括密封保温房体、送风系统、排风系统、通风热回收系统、环境源热交换系统以及制热制冷系统,送风系统包括与密封保温房体内部连通的新风送出端,新风送出端所在位置低于人员聚集区人体口鼻所在位置,排风系统包括与密封保温房体内部连通的浊气接收端,浊气接收端所在位置高于人员聚集区人体口鼻所在位置,制冷制热系统包括对密封保温房体内的空气进行制冷或制热至设定温度的室内制冷制热装置和用于将送风系统所送新风进行制冷制热至低于设定温度的新风制冷制热装置。本发明在被动房中采用下送上排的气流流动方式,且进行低风速送风,有利于室内空气质量置换。
-
公开(公告)号:CN112814145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110179175.3
申请日:2021-02-0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避免浊气自锁于室内的置换通风式建筑物及室内表面材料装饰板,置换通风式建筑物包括房体、向房体内部输入新鲜空气的送风系统以及将房体内部含有浊气的空气排出的排风系统,房体的室内空间上表面为低导热表面或者房体的室内空间上表面和侧表面上段均为低导热表面,低导热表面的导热系数小于或等于0.1W/(mK)。室内表面材料具有用于朝向室内空间的低导热表面,低导热表面的导热系数小于或等于0.1W/(mK)。本发明阻止热浊气被迅速冷却而下沉,从而使热浊气停留在室内空间的上层附近,直至排出室外,由此实现真正的置换通风,从而避免室内交叉感染。
-
公开(公告)号:CN112814420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110181851.0
申请日:2021-02-0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E04H1/00 , E04F15/02 , E04B9/00 , E04B9/02 , E04B1/78 , F24F7/06 , F24F7/003 , F24F13/02 , F24F13/28 , F24F11/64 , F24F11/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室内浊气管控避免交叉感染的建筑物,包括密封保温房体、送风系统、排风系统、通风热回收系统、环境源热交换系统以及制冷制热系统,密封保温房体内分布有一个或多个人员聚集带,送风系统包括与室内空间连通的新风送出端,排风系统包括与室内空间连通的浊气接收端,制冷制热系统包括对所述密封保温房体内的空气进行制冷制热至设定室内理想温度的室内制冷制热装置和用于将送风系统所送新风进行制冷制热至低于设定室内温度限值范围的新风制冷制热装置。本发明技术中释放的浊气和新风不会交叉或混合,从而可以避免室内交叉感染。
-
公开(公告)号:CN112781150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110171248.4
申请日:2021-02-0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辐射式制冷制热的被动房,包括密封保温房体、送风系统、排风系统、通风热回收系统、环境源热交换系统以及制冷制热系统,环境源热交换系统包括与自然环境进行热交换的流体输送装置,制冷制热系统包括用于将密封保温房体内制冷或制热至设定温度的室内制冷制热装置,室内制冷制热装置为辐射式制冷制热装置。本发明中,冬夏季需要补热或补冷时,均用辐射补热或补冷的技术体系,通过大面积均匀辐射,降低对气流走向的干扰,舒适度更高,且更加节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781146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110171233.8
申请日:2021-02-0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F24F7/003 , F24F7/06 , F24F8/108 , F24F11/64 , F24F11/72 , F24F11/83 , F24F13/02 , F24F13/30 , F24F11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和送风的置换通风式建筑物,包括房体、向房体内部输入新鲜空气的送风系统以及将房体内部含有浊气的空气排出的排风系统,房体内设有室内制热装置和室内制冷装置,房体内分布有一个或多个人员聚集区,送风系统包括与所述房体内部连通的新风送出端和用于调节新风温度的新风温度调节装置,新风送出端所在位置低于人员聚集区人体口鼻所在位置,排风系统包括与房体内部连通的浊气接收端,浊气接收端所在位置高于人员聚集区人体口鼻所在位置,新风送出端为纤维布风管。本发明公开的柔和送风的置换通风式建筑物,在被动房的新风系统中引入纤维织物风管(索斯系统),作为下送风管槽,达到均匀慢速送风,避免紊流。
-
公开(公告)号:CN112762546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110171225.3
申请日:2021-02-0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格化送风的置换通风式建筑物,包括房体、送风系统、排风系统以及制冷制热系统,房体内布置有多个人员聚集带,送风系统包括与房体内部连通的新风送出端,新风送出端所在位置低于人员聚集带人体口鼻所在位置,排风系统包括与房体内部连通的浊气接收端,浊气接收端所在位置高于人员聚集带人体口鼻所在位置,每个人员聚集带的一侧下方布置有一个或多个新风送出端且相邻两个人员聚集带之间布置有一个或多个新风送出端,另一侧上方或正上方布置有一个或多个浊气接收端。本发明使人在吸入全新风的同时,浊气以最短路径被排出,避免浊气中途经过周边其他的人,或中途发生新风和浊气混合,从而避免交叉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2814145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110179175.3
申请日:2021-02-0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避免浊气自锁于室内的置换通风式建筑物及室内表面材料装饰板,置换通风式建筑物包括房体、向房体内部输入新鲜空气的送风系统以及将房体内部含有浊气的空气排出的排风系统,房体的室内空间上表面为低导热表面或者房体的室内空间上表面和侧表面上段均为低导热表面,低导热表面的导热系数小于或等于0.1W/(mK)。室内表面材料具有用于朝向室内空间的低导热表面,低导热表面的导热系数小于或等于0.1W/(mK)。本发明阻止热浊气被迅速冷却而下沉,从而使热浊气停留在室内空间的上层附近,直至排出室外,由此实现真正的置换通风,从而避免室内交叉感染。
-
公开(公告)号:CN108561845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810464733.9
申请日:2018-05-1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棱镜采光百叶窗,包括平行设置的多块百叶,百叶包括透光的基底层、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底层上的大棱镜层,所述大棱镜层包括多条截面相同且平行相接排列的三棱镜,三棱镜具有三个棱面,分别为与所述基底层固定连接的第一面、与第一面的一侧边相接的第二面、与第一面的另一侧边相接的第三面,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中最宽棱面的宽度为2-6mm。本发明能够依据入射光线角度自动或者手动调整百叶角度来改变折射后的光线角度,将光线导向屋顶天花,经天花反射后可增加采光面积。该大棱镜采光百叶窗具有增大室内采光面积、降低引起眩光发生的可能的特点,能够节约照明及相应空调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214841380U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20367000.0
申请日:2021-02-0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网格化送风的置换通风式建筑物,包括房体、送风系统、排风系统以及制冷制热系统,房体内布置有多个人员聚集带,送风系统包括与房体内部连通的新风送出端,新风送出端所在位置低于人员聚集带人体口鼻所在位置,排风系统包括与房体内部连通的浊气接收端,浊气接收端所在位置高于人员聚集带人体口鼻所在位置,每个人员聚集带的一侧下方布置有一个或多个新风送出端且相邻两个人员聚集带之间布置有一个或多个新风送出端,另一侧上方或正上方布置有一个或多个浊气接收端。本实用新型使人在吸入全新风的同时,浊气以最短路径被排出,避免浊气中途经过周边其他的人,或中途发生新风和浊气混合,从而避免交叉污染。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