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EMS微镜及制备方法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9414593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16861.7

    申请日:2025-01-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MEMS微镜及制备方法,包括层叠设置的衬底层、固定梳齿层和可动梳齿层,可动梳齿层上设有反射镜;多个通孔,纵向贯穿衬底层和固定梳齿层,衬底层、固定梳齿层与通孔间彼此设置介质层;多个金属互连结构,填充于通孔中,部分金属互连结构与固定梳齿层电性连接,另一部分与可动梳齿层电性连接;第一焊盘层,与金属互联结构暴露于衬底层的一端连接;第二焊盘层,与金属互联结构暴露于固定梳齿层表面的一端电性连接。本申请采用金属互联结构实现MEMS微镜底部第一焊盘层和正面第二焊盘层的电性连接,无需在反射镜一侧打线,降低阵列式封装复杂度和交叉干扰风险,降低功耗和寄生电容,提升MEMS微镜的可靠性和长期性能。

    一种用于MEMS微镜的键合结构及形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61235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510060922.X

    申请日:2025-01-1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MEMS微镜的键合结构及形成方法,包括SOI衬底、图形化键合层、键合衬底和隔离槽结构,图形化键合层位于SOI衬底和键合衬底之间;SOI衬底具有纵向贯穿的多个金属互联结构,金属互联结构和SOI衬底之间设有介质层;图形化键合层中至少部分区域位于金属互联结构上,金属互联结构与键合衬底通过图形化键合层电性连接;隔离槽结构纵向贯穿图形化键合层和键合衬底,并暴露多个金属互联结构中至少部分金属互联结构周侧的介质层。本申请在SOI衬底和键合衬底之间引入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图案的图形化键合层,在纵向上避免了两层硅材料间的非期望粘连,提升了SOI衬底和键合衬底的隔离有效性,进而提升应用于MEMS微镜中的电气隔离可靠性和稳定性。

    一种用于MEMS微镜的键合结构及形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6123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510060922.X

    申请日:2025-01-1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MEMS微镜的键合结构及形成方法,包括SOI衬底、图形化键合层、键合衬底和隔离槽结构,图形化键合层位于SOI衬底和键合衬底之间;SOI衬底具有纵向贯穿的多个金属互联结构,金属互联结构和SOI衬底之间设有介质层;图形化键合层中至少部分区域位于金属互联结构上,金属互联结构与键合衬底通过图形化键合层电性连接;隔离槽结构纵向贯穿图形化键合层和键合衬底,并暴露多个金属互联结构中至少部分金属互联结构周侧的介质层。本申请在SOI衬底和键合衬底之间引入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图案的图形化键合层,在纵向上避免了两层硅材料间的非期望粘连,提升了SOI衬底和键合衬底的隔离有效性,进而提升应用于MEMS微镜中的电气隔离可靠性和稳定性。

    一种MEMS微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30301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881670.9

    申请日:2024-12-1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MEMS微镜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提供晶圆衬底,晶圆衬底具有相对的正面和背面,正面为用于形成MEMS微镜的功能面;于晶圆衬底上形成导电柱和第一标记,导电柱贯穿晶圆衬底,第一标记位于晶圆衬底的背面;于晶圆衬底的正面形成第二标记和第一功能结构;于晶圆衬底的正面侧形成键合层,键合层位于导电柱、第二标记和第一功能结构的上方;以第一标记为套刻对准点,在键合层上形成暴露第二标记的标记窗口;以第二标记为套刻对准点,于键合层上形成第二功能结构,第二功能结构与第一功能结构套刻对准。基于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提升MEMS微镜制备过程中的对准精度。

    一种MEMS微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30301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881670.9

    申请日:2024-12-1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MEMS微镜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提供晶圆衬底,晶圆衬底具有相对的正面和背面,正面为用于形成MEMS微镜的功能面;于晶圆衬底上形成导电柱和第一标记,导电柱贯穿晶圆衬底,第一标记位于晶圆衬底的背面;于晶圆衬底的正面形成第二标记和第一功能结构;于晶圆衬底的正面侧形成键合层,键合层位于导电柱、第二标记和第一功能结构的上方;以第一标记为套刻对准点,在键合层上形成暴露第二标记的标记窗口;以第二标记为套刻对准点,于键合层上形成第二功能结构,第二功能结构与第一功能结构套刻对准。基于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提升MEMS微镜制备过程中的对准精度。

    一种MEMS微镜及制备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1459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510016861.7

    申请日:2025-01-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MEMS微镜及制备方法,包括层叠设置的衬底层、固定梳齿层和可动梳齿层,可动梳齿层上设有反射镜;多个通孔,纵向贯穿衬底层和固定梳齿层,衬底层、固定梳齿层与通孔间彼此设置介质层;多个金属互连结构,填充于通孔中,部分金属互连结构与固定梳齿层电性连接,另一部分与可动梳齿层电性连接;第一焊盘层,与金属互联结构暴露于衬底层的一端连接;第二焊盘层,与金属互联结构暴露于固定梳齿层表面的一端电性连接。本申请采用金属互联结构实现MEMS微镜底部第一焊盘层和正面第二焊盘层的电性连接,无需在反射镜一侧打线,降低阵列式封装复杂度和交叉干扰风险,降低功耗和寄生电容,提升MEMS微镜的可靠性和长期性能。

    一种恒温热导率气体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71601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38148.8

    申请日:2024-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恒温热导率气体传感器及制备方法,包括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上的绝缘层、位于所述绝缘层上的温控层与位于所述温控层上的保护层;所述温控层包括至少一个加热单元、多个制冷单元与多个测温单元,所述多个制冷单元位于所述加热单元的两侧,所述多个测温单元位于所述加热单元的两侧,且所述制冷单元和所述测温单元交替排布。本发明采用制冷单元进行主动降温,与加热单元、测温单元共同配合,使得恒温热导率气体传感器整体的工作温度达到实时稳定,且极大地减少了恒温热导率气体传感器恢复温度平衡的时间,也大大提高了温度控制的均匀性,有利于提升恒温热导率气体传感器进行气体检测的及时性和准确度,降低安全隐患。

    一种气体检测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20509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210638376.X

    申请日:2022-06-0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气体检测组件及其制备方法,该气体检测组件包括:基底,以及沿远离基底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测温层、隔离层、第二测温层;第一测温层包括加热元件和第一测温元件,第二测温层包括第二测温元件,第一测温元件与第二测温元件串联。本申请制备的气体检测组件具备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检测精度高和良好的平台兼容性等优势,进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一种不含介质层的太赫兹阵列传输天线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88071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587582.X

    申请日:2020-1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含介质层的太赫兹阵列传输天线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到天线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如下:对硅片进行清洗,然后通过氮气对硅片进行烘干;烘干的硅片表面沉积一层氮化硅;硅片表面沉积一层金属种子层;金属种子层上进行匀胶、光刻和显影,得到图形化的光刻胶;金属种子层上电镀一层复合金属层;硅片的背面进行匀胶、光刻和显影,并采用等离子体蚀刻工艺,得到湿法腐蚀的对准窗口;采用湿法腐蚀工艺,去除复合金属层下方的硅片;制得的硅片通过胶键合的方式进行摞列。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不含介质层的太赫兹阵列传输天线的制备方法,提高了信号强度,且制备工艺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低。

    一种氢气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23449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111522564.8

    申请日:2021-12-1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氢气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该氢气传感器包括:基底和沿远离基底的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薄膜、传感器组件和第二薄膜;基底朝向第一薄膜的一侧设置有绝热通腔,部分第一薄膜设置在绝热通腔的腔体开口处;传感器组件包括布置于第一薄膜上的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环境温度电阻,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相邻布置;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设置于绝热通腔的腔体开口范围内;基底上还设置有贯穿基底且穿过绝热通腔的腔体的气体交换通道,气体交换通道设置在远离第一薄膜的一侧,本申请制备的氢气传感器能够检测浓度小于等于0.1%的氢气,且具有响应时间短、使用寿命长和热容低的优势,进而有助于提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