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42239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375815.1
申请日:2016-08-11
Applicant: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 荏原冷热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简便地制造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将多个传热管支承部件固定于型钢,将固定有多个传热管支承部件的型钢收容于一体形成的罐体的内部,将固定有传热管支承部件的型钢固定于罐体,将传热管插通至形成于传热管支承部件的多个传热管插通孔。
-
公开(公告)号:CN107655238B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1710550083.5
申请日:2017-07-07
Applicant: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Inventor: 山田宏幸
IPC: F25B39/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压缩式制冷机用冷凝器,能够使不凝性气体集中在易于抽出的部位而始终排出,且能够维持制冷剂的冷凝性能。压缩式制冷机用冷凝器具备:罐筒(11);对罐筒(11)的两端进行封闭的管板(12、12);以及配置于罐筒(11)内的导热管组(14),使被导入至罐筒(11)内的气态制冷剂与在导热管组(14)流通的冷却水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使气态制冷剂冷凝,其中,在罐筒(11)的内壁与导热管组(14)之间设置挡板(17),利用挡板(17)形成不凝性气体滞留的部位,在不凝性气体滞留的部位设置将不凝性气体抽出的抽气管(18),抽气管(18)位于挡板(17)的下方。
-
公开(公告)号:CN107270585B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1610210235.2
申请日:2016-04-06
Applicant: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 荏原冷热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吸收式热泵,抑制向被加热介质的蒸气的供给对象带出被加热介质的液滴。吸收式热泵具备吸收器、气液分离器、将气液分离器内的被加热介质的液导向吸收器的被加热介质液导入流路、将气液分离器、被加热介质液导入流路以及吸收器的至少一个的内部的被加热介质的液向吸收式热泵外放出的排出阀、检测气液分离器内的液位的液位检测器、供给被加热介质的液的被加热介质液供给装置、控制被加热介质液供给装置的起动及停止以及排出阀的开闭的控制装置。在液位检测器检测到高液位的时间持续第1规定的时间时,控制装置打开排出阀直至液位检测器检测到的液位下降至低于高液位为止。
-
公开(公告)号:CN107655242B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1710546078.7
申请日:2017-07-06
Applicant: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IPC: F25B43/00
Abstract: 本发明的压缩式制冷机的气液分离器,具有较高的气液分离性能,并且能够大幅度减少气液分离所需的空间。气液分离器具备:容器,其供含有制冷剂蒸气和制冷剂液以及/或者油的气液混合流体流入;挡板,其配置于容器内,供流入到容器内的气液混合流体碰撞而对气液混合流体中的液体进行一次分离;轴流旋流器,其配置于容器内,向一次分离后的气液混合流体赋予旋转流,对气液混合流体中的液体进行二次分离;上方流路,其由轴流旋流器的外壳的外周部与气液分离器的容器内表面构成且通往轴流旋流器入口开口部;下方流路,其由外壳的内表面与蒸气流出筒的外壁面构成流路,并借助轴流旋流器的旋转流进行气液的分离,气液混合流体经过上方流路、下方流路而将气液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04949378B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510096998.4
申请日:2015-03-04
Applicant: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IPC: F25B1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吸收热泵,即便在所供给的冷却水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运转。该吸收热泵具备:吸收器,其使溶液吸收制冷剂的蒸气亦即制冷剂蒸气而成为稀溶液,并利用在成为稀溶液时产生的吸收热对被加热介质进行加热;再生器,其利用热源介质对稀溶液进行加热,从稀溶液产生制冷剂蒸气,从而成为浓度比稀溶液高的浓溶液;冷凝器,其利用冷却水从在再生器中产生的制冷剂蒸气夺取热而对制冷剂蒸气进行冷凝;冷却水升温器,其对供给至冷凝器的冷却水赋予从制冷剂蒸气夺取的热以外的热,使冷却水升温;以及控制装置,其对在冷却水升温器中的升温量进行调节,将浓溶液的浓度维持为不超过规定的浓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253555A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10698098.0
申请日:2018-06-29
Applicant: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1/053 , F25B41/00 , F25B41/04 , F25B43/006 , F25B49/02 , F25B2400/13 , F25B2600/2515 , F25B2700/21172 , F25B2700/2117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压缩式制冷机,无需高精度且高价的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测量仪器,能够使用通用的便宜且简单的测量仪器,能够根据蒸发器中制冷负荷或运转点来确保最佳的制冷剂保有量。压缩式制冷机具备:第一流量控制单元,其设置于将蒸发器与经济器连接的配管;第二流量控制单元,其设置于将经济器与冷凝器连接的配管;控制装置,其进行第一流量控制单元和/或第二流量控制单元的开闭控制;制冷负荷率计算单元,其计算压缩式制冷机的运转过程中的制冷负荷率。控制装置将由制冷负荷率计算单元计算出的制冷负荷率计算值与预先设定的制冷负荷率设定值进行比较,并基于比较结果由第一流量控制单元和/或第二流量控制单元控制蒸发器的制冷剂保有量。
-
公开(公告)号:CN106969527A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611102120.8
申请日:2016-12-05
Applicant: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吸收式热泵,能够实现存积被加热介质的液体的部分的液位的稳定化。吸收式热泵(1)具备:吸收器(10);蒸发器(20);再生器(30);冷凝器(40);被加热介质气液分离部(80),导入在吸收器(10)中加热后的被加热介质(Wm)并分离为被加热介质的蒸气(Wv)和液体(Wq);蒸气产生流量掌握部(62),掌握被加热介质的蒸气的产生流量;被加热介质液体供给装置(86),向吸收器供给被加热介质的液体(Ws);以及供给控制部(64),控制被加热介质供给装置(86)以便将与由蒸气产生流量掌握部掌握的被加热介质的蒸气(Wv)的产生流量相应的流量的被加热介质的液体(Ws)向吸收器(10)供给。
-
公开(公告)号:CN105091396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434155.0
申请日:2015-07-22
Applicant: 烟台荏原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第二类吸收式热泵,该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包括发生器、冷凝器、吸收器、蒸发器;还包括汽液分离器,汽液分离器将自吸收器流出的被加热媒体分离为汽态和液态,并且汽液分离器置于吸收器的上方,以便被加热媒体依靠自然循环完成在汽液分离器与吸收器间的循环,而无需其他动力部件;该热泵仅增加汽液分离器即可将吸收器流出的被加热媒体分离出蒸汽,以供用户使用,大大简化了制取蒸汽的系统结构,不仅能够降低前期机组的投入成本,而且由于无动力部件,可大幅降低机组运行过程中的耗能成本。另外,与采用体积庞大的闪蒸系统的现有技术相比,大幅降低了占地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07192173B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1710135489.7
申请日:2017-03-08
Applicant: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吸收式热泵,具备:具有多根传热管(12)的吸收器(10)、气液分离器(80)、第一流路(84)、第二流路(81、82)。吸收器(10)构成为:具有分配部(14)和收集部(15),多根传热管(12)各自的一端连接于分配部(14),并且多根传热管(12)各自的另一端连接于收集部(15),并且在多根传热管(12)各自的内部流动的被加热介质(W),在从分配部(14)到收集部(15)之间不合流也不分流,收集部(15)的容积形成为大于分配部(14)的容积。收集部(15)连通于第一流路(84)的被加热介质流出口(15h)形成于上部。气液分离器(80)配置为:贮存有分离后的被加热介质的液体(Wq)的部分(80c)处于比分配部(14)或收集部(15)靠上方。
-
公开(公告)号:CN107024036B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1610890239.X
申请日:2016-10-12
Applicant: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提高了用于浓缩的热利用效率的浓缩装置。浓缩装置具备:吸收器,其利用在吸收液吸收制冷剂的蒸气时所产生的吸收热而将在浓缩对象流体流路流动的浓缩对象流体加热;蒸发器,其利用在制冷剂加热流体流路流动的制冷剂加热流体所保有的热而将制冷剂的液体加热,由此生成制冷剂的蒸气;再生器,其对从吸收器导入的吸收液进行加热之后而使得制冷剂脱离,由此使得吸收液的浓度升高;冷凝器,其对从再生器导入的制冷剂的蒸气进行冷却而使之冷凝,由此生成制冷剂的液体;气液分离器,其从由吸收器加热后的浓缩对象流体分离为脱离蒸气与浓缩液;以及加热部,其利用导入的脱离蒸气的热而将被加热流体加热,构成为吸收器的内部压力高于再生器的内部压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