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化床热回收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836996B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1980018188.3

    申请日:2019-0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流化床热回收装置,其使含有不燃物的固体状物质均匀地燃烧,且一边排出不燃物一边回收热能。在流化床反应炉(1)中,在炉床部分设置对流化床内赋予不同的流化速度的散气装置,形成小的流化速度的第1弱流化区域(WF),在第1弱流化区域(WF)中产生流动介质的沉降流,形成大的流化速度的强流化区域(SF),在强流化区域(SF)中产生流动介质的上升流,从而在流化床内部形成流动介质的回旋流。在强流化区域(SF)的外侧形成小的流化速度的第2弱流化区域(WF),在第2弱流化区域(WF)中产生流动介质的沉降流,使一部分的流动介质从强流化区域(SF)流入,在第2弱流化区域(WF)配置具有传热面的热回收装置(10)。

    流化床热回收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836996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980018188.3

    申请日:2019-0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流化床热回收装置,其使含有不燃物的固体状物质均匀地燃烧,且一边排出不燃物一边回收热能。在流化床反应炉(1)中,在炉床部分设置对流化床内赋予不同的流化速度的散气装置,形成小的流化速度的第1弱流化区域(WF),在第1弱流化区域(WF)中产生流动介质的沉降流,形成大的流化速度的强流化区域(SF),在强流化区域(SF)中产生流动介质的上升流,从而在流化床内部形成流动介质的回旋流。在强流化区域(SF)的外侧形成小的流化速度的第2弱流化区域(WF),在第2弱流化区域(WF)中产生流动介质的沉降流,使一部分的流动介质从强流化区域(SF)流入,在第2弱流化区域(WF)配置具有传热面的热回收装置(10)。

    流化床炉的层内导热管及流化床炉

    公开(公告)号:CN104121580B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410160220.0

    申请日:2014-04-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充分的导热效果、且抑制熔盐腐蚀而减厚量较少、耐久性优异的流化床炉的层内导热管。层内导热管(5)由以下部分构成:在内部流动有流体(水、饱和水、蒸气或双态流体等)的内管(6);设置在内管(6)的外周的作为固定部的内管翅片(37)、和以在内管(6)外周侧具有0.25mm以上0.75mm以下的间隙(7)的方式设置的、保护内管(6)的护罩(8)。在内管(6)的外周面上通过焊接而固定有一对内管翅片(37),在内管翅片(37)上同样地通过焊接而固定有护罩(8)。在护罩(8)上,以相互设置50mm的间隔的方式形成有0.5mm宽的多个狭缝(81)。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