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可穿戴柔性紫外传感系统及操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12027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349173.0

    申请日:2021-11-15

    Applicant: 西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可穿戴柔性紫外传感系统及操作方法,属于可穿戴环境检测系统领域,在光线充足时通过太阳能电池为光电传感模块、信号放大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供电,并为超级电容器充电,在没有光照或者光线过暗时,利用超级电容器为光电传感模块、信号放大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供电;利用紫外线探测器采集当前环境的实时紫外辐射光强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信号放大器;经过信号放大器放大信号,输出至蓝牙芯片再通过天线传输至手机等智能终端,佩戴者可直观的看到所处环境紫外辐射强度。供电模块、光电传感模块、信号放大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集成在PET基底上,具有柔性且体积小,可穿戴,能实时监测,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有着很强的商业价值。

    一种二氧化钛‑有机钙钛矿复合光催化薄膜及制备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732807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39452.6

    申请日:2016-11-21

    Applicant: 西北大学

    Inventor: 范海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氧化钛‑有机钙钛矿复合光催化薄膜及制备和应用。所述的复合光催化薄膜,包括衬底,以及在衬底上依次自下而上生长的有机钙钛矿薄膜层和TiO2薄膜层。所述制备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a)在清洗干燥后的衬底上采用旋涂或气相沉积在衬底表面制备有机钙钛矿薄膜;b)将制备有机钙钛矿薄膜的衬底放在加热台上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80~110℃,退火时间为30~60分钟;c)在退火后的有机钙钛矿薄膜上制备TiO2薄膜层得到复合薄膜基体;d)将制备好的复合薄膜基体在氧气环境中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500~600℃,退火时间为1~2小时,得到二氧化钛‑有机钙钛矿复合光催化薄膜。

    一种光催化还原废气一体化循环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77771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111494084.5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西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催化还原废气一体化循环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气体分馏器、升华室、压力室、液相反应室以及废气回收装置;其中,气体分馏器的出口与升华室相连,升华室与压力室相连,压力室与液相反应室相连,液相反应室与废气回收装置相连,废气回收装置与气体分馏器的气体入口相连,气体分馏器上还设置有废气入口。本发明不但可以从工业废气中高效分离出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使存在于溶液中的二氧化碳和硝酸在液相反应室中可以被充分反应,生成甲醇、氮气和氧气等产物,还可以使二氧化碳在装置中实现内循环,并分离光催化还原反应产生的其它气体产物,提高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率。

    在ZnO纳米柱阵列表面沉积生长ZnO纳米颗粒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50786B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610710000.X

    申请日:2016-08-23

    Applicant: 西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在ZnO纳米柱阵列表面沉积生长ZnO纳米颗粒的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利用醋酸锌、二乙醇胺、无水乙醇及聚乙二醇制备前驱体;步骤2、将经步骤1得到的前躯体采用旋涂仪旋涂于氧化锌纳米柱阵列上;步骤3、经步骤2后,将旋涂有前驱体的氧化锌纳米柱阵列放置于恒温电热板上,于空气氛围下进行退火处理,实现在ZnO纳米柱阵列表面沉积生长ZnO纳米颗粒。本发明的方法,能使氧化锌纳米颗粒与纳米柱紧密结合、易对单根纳米柱形成良好包覆,从而有效提高纳米柱阵列表面积、表面粗糙度,使其能更好地应用于光伏器件、疏水性表面等领域,或作为制备氧化锌纳米分级结构的基础。

    在ZnO纳米柱阵列表面沉积生长ZnO纳米颗粒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50786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710000.X

    申请日:2016-08-23

    Applicant: 西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18/1216 B82Y40/00 C23C18/12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在ZnO纳米柱阵列表面沉积生长ZnO纳米颗粒的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利用醋酸锌、二乙醇胺、无水乙醇及聚乙二醇制备前驱体;步骤2、将经步骤1得到的前躯体采用旋涂仪旋涂于氧化锌纳米柱阵列上;步骤3、经步骤2后,将旋涂有前驱体的氧化锌纳米柱阵列放置于恒温电热板上,于空气氛围下进行退火处理,实现在ZnO纳米柱阵列表面沉积生长ZnO纳米颗粒。本发明的方法,能使氧化锌纳米颗粒与纳米柱紧密结合、易对单根纳米柱形成良好包覆,从而有效提高纳米柱阵列表面积、表面粗糙度,使其能更好地应用于光伏器件、疏水性表面等领域,或作为制备氧化锌纳米分级结构的基础。

    一种可视化的智能光导型紫外光电探测装置及探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54866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390370.5

    申请日:2022-04-14

    Applicant: 西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视化的智能光导型紫外光电探测装置及探测方法,干电池为光电转换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和可视化展示单元提供电力;利用三种不同紫外光电探测器采集当前环境中实时紫外辐射光强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信号放大器放大信号,再采用模式转换器将被放大的模拟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最后将数字信号传送给微控制器,微控制器对接收到的数字信号进行感应识别,并且分别对三种不同颜色的灯做出响应并控制灯光的个数来向使用者展现出此时此刻当前环境下紫外光强度的大小,能够让使用者判断出此时此刻是否适宜出行。光电转换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可视化展示单元和供电单元都集成在玻璃基底上,成本廉价且耐高温,能够实时监测的特性。

    一种光催化还原废气一体化循环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77771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1494084.5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西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催化还原废气一体化循环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气体分馏器、升华室、压力室、液相反应室以及废气回收装置;其中,气体分馏器的出口与升华室相连,升华室与压力室相连,压力室与液相反应室相连,液相反应室与废气回收装置相连,废气回收装置与气体分馏器的气体入口相连,气体分馏器上还设置有废气入口。本发明不但可以从工业废气中高效分离出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使存在于溶液中的二氧化碳和硝酸在液相反应室中可以被充分反应,生成甲醇、氮气和氧气等产物,还可以使二氧化碳在装置中实现内循环,并分离光催化还原反应产生的其它气体产物,提高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率。

    一种黑色氧化镓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16417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223317.8

    申请日:2021-10-20

    Applicant: 西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色氧化镓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将白色Ga2O3纳米颗粒与镁粉混合研磨,真空条件下,于500℃‑600℃保温反应得到第三前驱体;将第三前驱体浸入水中进行超声分散,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搅拌5h‑6h,沉淀物洗涤,干燥得到黑色氧化镓纳米颗粒;本发明通过将白色Ga2O3纳米颗粒与镁粉真空退火,在白色氧化镓中形成氧空位,导致氧化镓导带中电子性质发生变化,使得氧化镓材料能够吸收可见及近红外区的光,进而呈现出黑色,得到吸收可见光及近红外光并且具有强氧化还原能力的黑色氧化镓纳米颗粒,解决了氧化镓光吸收范围窄的问题,为扩展氧化镓在光催化以及光电器件的应用提供了有效支撑。

    一种可视化的智能光导型紫外光电探测装置及探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54866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210390370.5

    申请日:2022-04-14

    Applicant: 西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视化的智能光导型紫外光电探测装置及探测方法,干电池为光电转换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和可视化展示单元提供电力;利用三种不同紫外光电探测器采集当前环境中实时紫外辐射光强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信号放大器放大信号,再采用模式转换器将被放大的模拟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最后将数字信号传送给微控制器,微控制器对接收到的数字信号进行感应识别,并且分别对三种不同颜色的灯做出响应并控制灯光的个数来向使用者展现出此时此刻当前环境下紫外光强度的大小,能够让使用者判断出此时此刻是否适宜出行。光电转换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可视化展示单元和供电单元都集成在玻璃基底上,成本廉价且耐高温,能够实时监测的特性。

    一种紫外可见线偏振光探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85888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213285.8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西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紫外可见线偏振光探测装置及方法,装置中柔性基底在转盘上表面,基底上固定负正极板,光电探测模块包括氧化锌纳米线制成的连接线和硫化镉纳米线制成的套筒,连接线与负正极板连接,套筒固定包裹在连接线外壁,两端与负正极板留有间距,套筒固定在柔性基底上表面;负极板与信号放大器连接,信号放大器与模式转换器连接,模式转换器连接屏幕显示器,屏幕显示器与正极板连接。探测时柔性基底弯曲,带动光电探测模块处弯曲状态,步进电机带动转盘转动,氧化锌纳米线和硫化镉纳米线将连续紫外和可见光信号转换为连续电信号,通过负极板经过信号放大器放大后通过模式转换器转换,显示在屏幕显示器上,通过结果判断探测的光是否为线偏振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