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20368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0702590.1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16C60/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钢纤维混凝土抗拉本构模型建立方法,包括:获取试验数据;建立第一曲线;通过特征点计算特征点处的弯拉强度数据;建立第二曲线;将每个分段进行曲线拟合获取弯拉本构模型;将弯拉本构模型修正为抗拉本构模型。本发明钢纤维混凝土抗拉本构模型建立方法及系统,考虑了弓形钢纤维对混凝土的二次增强作用,在开裂脱粘段和脱粘段之间加入锚固增强段,对于现有的本构模型能起到较好的优化补充作用;本发明使用简单,所需参数较少,均可以通过常规切口梁试验获得,并通过弯拉本构模型间接转化求得,计算结果更准确更贴近实测结果,可为弓形钢纤维混凝土的设计分析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720368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702590.1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16C60/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钢纤维混凝土抗拉本构模型建立方法,包括:获取试验数据;建立第一曲线;通过特征点计算特征点处的弯拉强度数据;建立第二曲线;将每个分段进行曲线拟合获取弯拉本构模型;将弯拉本构模型修正为抗拉本构模型。本发明钢纤维混凝土抗拉本构模型建立方法及系统,考虑了弓形钢纤维对混凝土的二次增强作用,在开裂脱粘段和脱粘段之间加入锚固增强段,对于现有的本构模型能起到较好的优化补充作用;本发明使用简单,所需参数较少,均可以通过常规切口梁试验获得,并通过弯拉本构模型间接转化求得,计算结果更准确更贴近实测结果,可为弓形钢纤维混凝土的设计分析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329739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036397.4
申请日:2022-01-1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地下结构抗震计算方法及系统,应用于地下结构抗震计算领域,包括:基于目标地下结构土层参数和预处理后的地震波进行自由场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获取土层变形数据和土层剪应力数据;对土层变形数据和土层剪应力数据进行拟合生成修正数据;根据修正数据修正地震反应位移模型生成修正模型;根据修正模型计算目标地下结构的结构内力。本发明与传统反应位移法相比,本发明计算方法地震荷载的计算公式基于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计算结果精度高;与整体式反应位移法相比,本发明计算方法荷载公式计算简便,模型的建立与计算步骤相对简单,易于在工程实践中直接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329739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210036397.4
申请日:2022-01-1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地下结构抗震计算方法及系统,应用于地下结构抗震计算领域,包括:基于目标地下结构土层参数和预处理后的地震波进行自由场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获取土层变形数据和土层剪应力数据;对土层变形数据和土层剪应力数据进行拟合生成修正数据;根据修正数据修正地震反应位移模型生成修正模型;根据修正模型计算目标地下结构的结构内力。本发明与传统反应位移法相比,本发明计算方法地震荷载的计算公式基于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计算结果精度高;与整体式反应位移法相比,本发明计算方法荷载公式计算简便,模型的建立与计算步骤相对简单,易于在工程实践中直接应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