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98995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110620394.0
申请日:2021-06-03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IPC: B01J31/22 , C02F1/3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水污染治理领域的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步骤为:将盐酸化的1‑(氨甲基)环己基乙酸溶于无水乙醇,在加热条件下滴加水杨醛的无水乙醇溶液,加完后继续反应,所得黄色沉淀物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后得中间产物1‑(氨甲基)环己基乙酸缩水杨醛席夫碱;将中间产物溶于无水甲醇,加CuCl2·2H2O反应,过滤除去不溶物,滤液在磁场及无尘环境下缓慢挥发若干天,溶液中析出绿色针状微晶。过滤收集绿色针状微晶,甲醇洗涤,干燥后得1‑(氨甲基)环己基乙酸缩水杨醛席夫碱‑铜(II)配合物微晶。光催化实验表明,本发明制备的铜(II)配合物微晶对水中多种有机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催化降解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023260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1688702.4
申请日:2022-12-27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IPC: C07C67/14 , C07C69/618 , C07C69/612 , C07C69/78 , C07C69/54 , A61K8/37 , A61Q1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的间苯二酚酯衍生物制备方法,涉及间苯二酚酯衍生物制备技术领域。该具有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的间苯二酚酯衍生物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化合物1‑5的合成,S2.化合物6‑10的合成,S3.化合物1‑10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测定,S4.化合物1‑5与酪氨酸酶的分子对接。本发明通过1步合成对间苯二酚酯衍生物,在三乙胺的催化下,以二氯甲烷为溶剂,间苯二酚与相应的酰氯反应得到粗产物,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除溶剂、萃取、浓缩得到粗产物,然后用柱色谱层析分离纯化即得目的化合物,本发明目的产物间苯酚酯衍生物,较间苯二酚有更好的稳定性,有更低的毒性,对酪氨酸酶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401438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776567.8
申请日:2021-07-09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 河口瑶族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金花茶压缩包装的压平装置,包括第一工作箱,所述第一工作箱顶部滑动连接有第一垫块和第二垫块;通过设置第一锯齿块和第二锯齿块,从而使工作人员在需要压平前,先将已压缩完毕的包装放置在套筒和滑片的顶部,并通过调节第三电机,从而带动齿轮旋转,从而使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带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改变间距,而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分别与第一垫块和第二垫块固定,从而改变夹持片之间的距离,并通过第一锯齿块和第二锯齿块咬合,分别固定住包装两侧,从而使装置在进行压平时,可通过控制第三电机,起到向两侧引导拉伸的目的,从而辅助压平,使效果更为理想。
-
公开(公告)号:CN113332194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562024.6
申请日:2021-05-21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IPC: A61K8/9789 , A61Q19/02 , A23L33/105 , A01N37/38 , A01N43/16 , A01P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微波‑亚临界水萃取制备雀嘴茶提取物的方法,将雀嘴茶粉碎过筛,置入消解罐,加入水作为萃取剂,将消解罐置于微波消解仪中,在控制压力和微波功率,使得水处于亚临界状态下进行萃取,获得提取液,经过滤、干燥后,即得雀嘴茶提取物。本申请利用微波‑亚临界水萃取技术来制备雀嘴茶提取物,方法简单,步骤少,容易操作,无溶剂参与,因此产物中无溶剂残留,是绿色环保的方法。实验证实,本申请所制备的雀嘴茶提取物,富含6′‑O‑咖啡酰熊果苷、β‑熊果苷和绿原酸等成分,具有更好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生成的功能,可用作化妆品中的美白成分,也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及杀虫剂中的有效成分。
-
公开(公告)号:CN112841357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011601786.4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雀嘴茶喷雾干燥粉的加工装置,包括干燥箱,所述干燥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控制箱;提取箱,所述提取箱的底部连通有第一出料管;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的进料端与第一出料管的底部连通;湿料箱,所述第二出料管与湿料箱连通,所述湿料箱的另一端连通有物料泵;干燥塔,所述干燥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喷雾器;旋风分离器,所述旋风分离器的侧面和底部共同连通有出料管组,所述出料管组的与旋风分离器连通。本发明通过干燥箱、提取箱、搅拌装置、干燥塔和旋风分离器分别对雀嘴茶进行干燥、溶液提取、混合搅拌、干燥造粒和循环出料,相比于传统喷雾干燥装置,本发明可通过控制箱对个元器件进行控制,控制精度更高、安全性更强。
-
公开(公告)号:CN110622862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10985107.9
申请日:2019-10-16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樟叶越桔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的建立方法,属于植物细胞工程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本发明所述方法以樟叶越桔组培苗的幼嫩叶为外植体,将处理好的幼嫩叶放入诱导培养基中诱导出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增殖培养基中,生长成适合悬浮培养的状态,将适宜的愈伤组织转移到液体培养基中,成为稳定的悬浮培养体系。本发明所述方法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选择相应的培养组合进行生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为工厂化生产樟叶越桔悬浮培养体系提供指导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9997698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408137.3
申请日:2019-05-15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茎段为外植体的樟叶越桔组织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培养基配置,以WPM为基本培养基,加入NAA和TDZ;步骤二:茎段愈伤诱导,取茎段健壮的樟叶越桔组培苗,在无菌操作台内去除叶片,将茎段切成长茎段,并对表面进行划伤处理后置于由步骤一所配置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步骤三:不定芽诱导培养,将经步骤二诱导长成幼苗转入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进行不定芽诱导培养;步骤四:樟叶越桔组培苗的生根诱导,将步骤三不定芽诱导培养的长成的健壮的樟叶越桔组培苗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中进行诱导生根,得到樟叶越桔生根苗。本发明方法周期短,成本低,完全能满足大面积规模化栽培的需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770691A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810485397.6
申请日:2018-05-21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诱导樟叶越桔组培苗叶片直接生成不定根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切取樟叶越桔组培苗叶片,将叶片正面划上伤口,叶片背面紧贴培养基,暗培养10~20d后,进行光培养;培养温度为25±2℃、光照强度为1500lx、光培养12h/d;接种于含有诱导剂的WPM(改良)培养基中,所述诱导剂为IBA、NAA或者IBA+NAA的混合物;其中,IBA的浓度为0.3~1.0mg/L,NAA的浓度为0.1~0.5mg/L,IBA+NAA的浓度为0.3~1.0mg/L+0.1~0.5mg/L。本发明培养根的方法不仅具备繁殖速度快、不受季节限制等诸多优点,更明显的优势是无需经过愈伤诱导环节,叶片直接产生不定根,大大缩短了培养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919202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143525.0
申请日:2024-08-20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IPC: C07C235/38 , C07C231/02 , C09K11/06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合肼分子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生物化学检测工具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合肼分子荧光探针,其结构式如式(1):#imgabs0#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水合肼分子荧光探针的具体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水合肼分子荧光探针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低的检测限度,且本发明提供的水合肼分子荧光探针能成功应用于水环境及细胞体系内水合肼的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515542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0905014.1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活性云南金花茶多酚类物质(ω‑hydroxypropioguaiacone)的提取方法,涉及植物有效成分提取技术领域。所述高活性云南金花茶多酚类物质的提取方式包括原料液氮预处理、阶梯浓度乙醇联合超声提取处理、变压静置联合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乙醇回流提取和洗脱纯化等步骤。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对云南金花茶多次提取和纯化,有效获得具有高抗氧灭菌功效的多酚类物质ω‑hydroxypropioguaiacone,为云南金花茶后续的研究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