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微震-损伤-渗流关系的页岩气产量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92932B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111100874.0

    申请日:2021-0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微震‑损伤‑渗流关系的页岩气产量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获取目标深度的页岩岩心,测试不同深度页岩岩心的渗透率,得到渗透率与损伤变量的关系式;步骤二:采集微震监测数据,得到微震震源参数,得到含有微震震源参数的损伤变量;步骤三:得到微震震源参数与渗透率的关系;步骤四:建立页岩储层几何模型,基于页岩气渗流模型,结合微震震源参数与渗透率关系式和页岩储层几何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页岩气渗流模型进行求解,得到页岩气产量。本发明提高了产量预测时输入参数的可靠性,大幅降低了页岩气产量的预测误差,保障了产量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于页岩气藏勘探开发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一种复合纳米SiO2降压增注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55470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762204.3

    申请日:2015-1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8/58 C09K8/52 C09K2208/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纳米SiO2降压增注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石油行业油田注水开采过程中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领域。所述复合纳米SiO2降压增注剂由纳米SiO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表面改性剂和活性水组成。这种复合纳米SiO2降压增注剂特点在于具有优良耐温性能,在120℃温度环境下具有良好的降压增注效果,工艺过程简单、操作方便,同时能够有效抑制粘土膨胀、结垢而引发的孔径减小、喉道堵塞等问题。该复合纳米SiO2降压增注剂可用于低渗透率注水井的降压增注,能够有效补充地层能量、提高油层渗透率,综合提升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

    一种利用微震-损伤-渗流关系的页岩气产量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92932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1100874.0

    申请日:2021-0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微震‑损伤‑渗流关系的页岩气产量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获取目标深度的页岩岩心,测试不同深度页岩岩心的渗透率,得到渗透率与损伤变量的关系式;步骤二:采集微震监测数据,得到微震震源参数,得到含有微震震源参数的损伤变量;步骤三:得到微震震源参数与渗透率的关系;步骤四:建立页岩储层几何模型,基于页岩气渗流模型,结合微震震源参数与渗透率关系式和页岩储层几何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页岩气渗流模型进行求解,得到页岩气产量。本发明提高了产量预测时输入参数的可靠性,大幅降低了页岩气产量的预测误差,保障了产量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于页岩气藏勘探开发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一种锯齿形翅片换热器流动传热特性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35505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910020306.6

    申请日:2019-01-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G06F2217/8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锯齿形翅片换热器流动传热特性预测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换热器流道长度、翅片高度、厚度、间距、错列长度、换热器层数和流动介质密度、黏度、流量等参数,得到翅片性能曲线基本参数,基于锯齿形翅片换热压降关联式,分别计算热流体、冷流体流道换热因子和摩擦因子,由此得到锯齿形翅片换热器的压降、有效度等流动传热性能指标,并结合换热器入口参数计算出口参数。本发明得到的锯齿形翅片换热器流动传热特性预测精度高、覆盖范围广、通用性强。

    基于微尺度重建模型的热-流-固多场耦合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63383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092588.2

    申请日:2018-09-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微尺度重建模型的热‑流‑固多场耦合模拟方法。该方法利用岩石微CT图像,基于重建的岩石孔隙尺度结构化网格模型,构建热‑流‑固三场耦合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实现应力作用和温度变化对岩石孔隙结构演化和流动特性的预测。不同于传统宏观尺度的热‑流‑固耦合理论研究,本方法基于孔隙尺度的重建模型,从微观尺度深入揭示热‑流‑固多场耦合的相互作用机制。不仅有助于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应力及温度参数对于开发效果影响的预测,同时,也能促进地下核废料处理、CO2封存以及地热开发等岩土工程领域内涉及多孔介质多场耦合问题的研究,更好的指导工程实践的开展。

    基于3D打印技术的微观渗流物理模型的快速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91018A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810689980.9

    申请日:2018-06-28

    Inventor: 汪尧 刘建军 宋睿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3D打印技术的微观渗流物理模型的快速制备方法,通过岩心处理,制备用于岩心孔喉网络结构提取的铸体薄片。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孔喉网络结构的提取。利用光栅转矢量化工具包,提取孔喉结构的外包络轮廓,并以矢量文件另存待用。将上一步骤得到的孔喉结构矢量文件导入有限元软件中刻蚀图案并进行3D打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3D打印技术实现数字模型到物理模型的直接制备,降低传统模型制备方法中的人为因素以及化学腐蚀的不可控性,提高物理模型的制备效率和制备精度,降低模型批量生产的成本。

    一种注入流体渗漏、窜流机理及防控方法的数值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45133A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410487488.5

    申请日:2014-09-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注入流体渗漏、窜流机理及防控方法的数值计算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流固耦合理论,通过室内试验、数值计算和现场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选取典型泥岩,进行不同含水率下的室内试验,建立套管变形数据反演套变点地层应力和变形的反演模型,针对典型的注采方案,通过数值模拟与现场检测对比,判断和优化出的渗漏、窜层、沿断层流走的准确位置,最终提出合理的注采方案及防止注入水严重流失的合理措施,对于改善油田注采效果,提高最终采收率及油田整体开发水平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流固耦合作用下的油田套损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18032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10610214.0

    申请日:2014-1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固耦合作用下的油田套损计算方法,该方法基于流固耦合理论,通过室内试验、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根据流体力学理论及弹塑性理论,建立了油藏开发过程渗流数学模型及应力场计算数学模型,根据室内试验分析建立了储层岩石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借助有效应力原理,建立了开发过程流固耦合数学模型,根据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及求解思路,在已有商业软件基础上建立了储层流固耦合地应力预测及套损防控的数值模拟方法,以曲堤油田典型区块为例,给出了流固耦合作用下油田套损预测及防控的具体方法,并提出具体措施,对于改善油田套损状况,提高油井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种基于微CT水驱油图像的毛管力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09046A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911006948.7

    申请日:2019-1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CT水驱油图像的毛管力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微CT成像技术,获取岩心水驱油过程中的微观油水分布图像;通过滤波、分割等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孔隙空间中的油水分布;利用Generalized Marching Cubes算法在油水相界面生成光滑的面网格模型,通过二次型曲面逼近面网格,从而求解油水界面的平均曲率;通过Young-Laplace等式,求得微观毛管力的分布。该方法与传统岩心室内试验相比,对岩样破坏性小,实现了孔隙尺度毛管力的可视化表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