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246107B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610919445.9
申请日:2016-10-21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径向水平井用自进式复合破岩高压喷头,设置有喷头壳体,在喷头壳体上设置前向喷嘴、后向喷嘴和螺旋形状导流槽特殊形状导流槽;螺旋形状导流槽特殊形状导流槽位于前向喷嘴与后向喷嘴之间;壳体内部设置流体激振装置;喷头壳体与流体激振装置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喷头壳体前端安装四个伸出的复合破岩喷嘴,复合破岩喷嘴与喷头壳体通过螺纹连接。本发明在不损失前向喷嘴水力能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增加后向喷嘴的射流速度以提高喷头的自进力;前向中心喷嘴采用直旋混合射流,能够形成较大的冲击面积,在破岩过程中能够对岩石施加正向上的冲击力和周向上的切削力,从而提高破岩速度;本发明结构相对简单可靠,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06337654B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611035838.X
申请日:2016-11-22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E21B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气开采和钻井射流的装置及方法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钻井装置及方法,其防止“冰包”产生并高效破岩,同时提高钻井速度及清岩能力,使钻采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装置包括连续管滚筒、内管钻井泵、外管钻井泵、注入头、外管、内管和钻井主体;钻井主体包括螺旋接头,螺旋接头的内部设置有外管通腔和内管通腔,螺旋接头的侧壁和底端分别设置有多个后向喷嘴和多个前向喷嘴,螺旋接头的内部设置有自激震荡腔室和多个分腔,多个分腔中每个分腔的内部均设置有碟簧组,并且碟簧组通过密封环安装在分腔内侧壁上。
-
公开(公告)号:CN106382097B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610966634.1
申请日:2016-10-28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E21B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液氮射流高效破岩的钻井装置与方法,该方法为:利用液氮作为射流介质,以脉冲的形式从高压射流喷嘴喷出,脉冲波进而压动高压射流喷嘴口的碟簧,使碟簧产生振动,带动整个喷嘴振动,杜绝冰包的产生;该系统设置有连续油管、液氮注入管道、环空套管、液氮压缩机、液氮泵组、连续油管作业车、钻井装置。本发明利用液氮在地层的作用原理,将液氮作为射流介质的射流技术与连续管技术相结合,实现地层高效破岩的;能有效地破损岩石,使钻采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
公开(公告)号:CN106437584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968603.X
申请日:2016-10-28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E21B2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压连续捞砂装置包括捞砂泵,捞砂泵包括中空的壳体,壳体内侧分别与泵筒上接头和泵筒下接头相连接,泵筒下接头设置于泵筒上接头的下方;泵筒的两端分别与泵筒上接头和泵筒下接头相连接;泵筒上接头的上方与活塞杆保护套相连接,活塞杆保护套与壳体相连接;泵筒内设置有活塞,活塞顶部连接有加重活塞杆,加重活塞杆顶部与提升机构相连接;壳体内侧且在活塞杆保护套上方设置有储砂腔;所述活塞底部、泵筒和泵筒下接头围成第一游动腔;活塞上部、加重活塞杆与泵筒之间形成的腔室与泵筒上接头侧壁的旁通阀、泵筒和壳体之间的腔室相连通形成第二游动腔。本发明作业效率高,一次捞砂量大,在清砂的同时实现对油气井的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06337654A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611035838.X
申请日:2016-11-22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E21B7/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气开采和钻井射流的装置及方法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钻井装置及方法,其防止“冰包”产生并高效破岩,同时提高钻井速度及清岩能力,使钻采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装置包括连续管滚筒、内管钻井泵、外管钻井泵、注入头、外管、内管和钻井主体;钻井主体包括螺旋接头,螺旋接头的内部设置有外管通腔和内管通腔,螺旋接头的侧壁和底端分别设置有多个后向喷嘴和多个前向喷嘴,螺旋接头的内部设置有自激震荡腔室和多个分腔,多个分腔中每个分腔的内部均设置有碟簧组,并且碟簧组通过密封环安装在分腔内侧壁上。
-
公开(公告)号:CN110344752B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1910621656.8
申请日:2019-07-10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基于气液两相驱动的双壁螺杆钻井系统,包括地面系统、井口装置和井下钻具组合;地面系统包括分别通过空气压缩机、液体高压泵与井口装置连通的气体储集罐和液体储集罐,再分别与气液两相流回收装置相连;气液两相流回收处理装置包括除砂器、回压阀和地面气液分离装置;井下钻具组合包括与井口装置相连的双臂钻杆Ⅰ,双臂钻杆Ⅰ下方依次连接短节、双壁螺杆马达、万向节、井下气液分离装置Ⅰ、双臂钻杆Ⅱ、钻头。本发明能够减少空气螺杆在井下易发生损坏的问题,提高破岩效率,从而实现对水平井、定向井安全、快速、经济的钻井。
-
公开(公告)号:CN107102099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710019126.7
申请日:2017-01-11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00 , G01M99/0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随钻防漏堵漏试验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堵漏液储罐,堵漏模拟器,控制和测量系统,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堵漏液储罐主要包括储罐顶盖,进油口,储罐活塞,储罐外筒,储罐底盖,堵漏液出口,储罐底座。堵漏模拟器主要包括压力传感器,三相电机,转速控制器,回压管线,旋转立轴,回压阀,旋转密封,堵头,电加热器,高温高压胶筒,温压传感器,模拟器托盘,进液口,岩心釜底盖,模拟器底座,岩心釜。本发明用于模拟油气田钻井作业过程中渗透性漏失和裂缝性漏失堵漏效果的随钻防漏堵漏试验装置,原理可靠,结构合理,能够模拟随钻防漏堵漏工具的作业状态,便于优选堵漏材料以及评价其堵漏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437570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1022535.4
申请日:2016-11-21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21/00 , E21B10/43 , E21B10/602 , E21B10/61 , E21B1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钻进式连续冲砂装置,包括冲砂钻头、双壁钻柱、旋转密封井口、旋转驱动装置、冲砂液管汇、携砂液管汇;冲砂钻头包括钻头本体、钻头内体。旋转驱动装置驱动双壁钻柱旋转带动冲砂钻头旋转切削井底硬质砂柱;钻头本体下段内壁与钻头内体外壁之间形成具有多曲面腔室的高压震荡腔,高压震荡腔中的一部分冲砂液经后向射流喷嘴产生的高压射流能够提供抽吸负压,一方面能够保证低压井正常循环携砂,另一方面能够促使井底沉砂脱离井底,利于携砂;另一部分冲砂液经钻头喷嘴喷出,形成不对称射流,利于井底散沙进入携砂液吸入腔,提高携砂效率。该装置能够在保证油气井安全的同时,有效完成对低压油井硬质砂柱的清理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106437584B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610968603.X
申请日:2016-10-28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E21B2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压连续捞砂装置包括捞砂泵,捞砂泵包括中空的壳体,壳体内侧分别与泵筒上接头和泵筒下接头相连接,泵筒下接头设置于泵筒上接头的下方;泵筒的两端分别与泵筒上接头和泵筒下接头相连接;泵筒上接头的上方与活塞杆保护套相连接,活塞杆保护套与壳体相连接;泵筒内设置有活塞,活塞顶部连接有加重活塞杆,加重活塞杆顶部与提升机构相连接;壳体内侧且在活塞杆保护套上方设置有储砂腔;所述活塞底部、泵筒和泵筒下接头围成第一游动腔;活塞上部、加重活塞杆与泵筒之间形成的腔室与泵筒上接头侧壁的旁通阀、泵筒和壳体之间的腔室相连通形成第二游动腔。本发明作业效率高,一次捞砂量大,在清砂的同时实现对油气井的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06401463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940846.2
申请日:2016-10-25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7/008 , E21B7/18 , E21B21/12 , E21B36/0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冻土层钻井效率的钻井系统及其方法,采用下入钻井管柱,开启氮气压缩机、高压泵组;将液氮从连续油管泵入井筒,给井下马达提供动力,PDC钻头切削井底岩石,开始钻进作业;液氮经钻头喷嘴喷出,形成液氮射流,配合PDC钻头的切削;氮气携带岩屑沿环空上返循环至地面,通过除砂器、回压阀、气体净化器进行回收处理;钻至目标层位完成钻进作业。本发明液氮致裂作用利于岩石内部裂纹的产生于扩展,有效地提高破岩效率;液氮温度极低,且在上返过程中汽化吸热,有效抑制天然气水合物分解,保持井壁稳定,防止井下复杂的发生;作业过程中,液氮循环利用,工艺流程简单、经济,现场适用性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