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05064B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申请号:CN200910021376.X

    申请日:2009-0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网电能质量优化领域,公开了一种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三相电源电流is,分别通过三路比例调节器调整,其输出作为三相补偿电压参考值uc*的谐波控制量;检测SAPF直流侧电压udc,并与直流侧电压设定值udc*经过单路减法器、单路比例积分调节器和动态限幅器后,作为SAPF的三相补偿电压参考值uc*的基波幅度信号uef;检测三相电源电压us,通过三路锁相环、三路正弦波发生器,输出为与三相电源电压同相位的三路正弦波信号;将三路正弦波信号通过三路乘法器分别与基波幅度信号ucf相乘,得到基波控制量uC-active*;将谐波控制量和基波控制量uC-active*经过三路加法器相加后,作为SAPF的三相补偿电压参考值uc*,控制SAPF的实际三相补偿电压为uc。

    一种共模/差模电磁干扰噪声分离网络

    公开(公告)号:CN101383554A

    公开(公告)日:2009-03-11

    申请号:CN200810231892.0

    申请日:2008-10-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电子电磁干扰研究领域,公开了一种共模/差模噪声分离网络,包括2个传输线变压器相并联,且两者输入阻抗均为100Ω,这样就可以更精确地保证Zin1=Zin2=50Ω,而且可以更好地发挥传输线变压器频带宽的优点;同时加入了补偿电容使该共模/差模噪声分离网络的输入阻抗可以在整个频带内保持在50Ω。该共模/差模噪声分离网络达到分离网络的阻抗匹配,实现了该网络在30MHz宽带内始终保持50欧姆特征阻抗,可以用于各类传导电磁干扰噪声的共模/差模分离。

    一种采用电流单闭环控制稳流电源的低纹波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83269A

    公开(公告)日:2008-05-21

    申请号:CN200710199233.9

    申请日:2007-1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采用电流单闭环控制稳流电源的低纹波控制方法。提出在主电路电流反馈环内增设由电阻、电容构成的阻尼补偿支路,该支路与采用传统补偿方案的补偿支路及负载并联。同时将阻尼补偿支路、传统补偿方案中补偿支路电流与负载电流之和作为电流反馈用于系统闭环控制。同时提出阻尼补偿支路元件的参数设计方法,从而降低控制对象频率特性的谐振峰,从而降低该频率的输出纹波电压和电流。

    五电平高频直流变换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0386959C

    公开(公告)日:2008-05-07

    申请号:CN200410073412.4

    申请日:2004-12-16

    Inventor: 石勇 杨旭 王兆安

    Abstract: 一种五电平高频直流变换装置,包括输入电压源及并联在输入电压源上的相互串联的电解电容,在电解电容的两端还并联有桥臂A和桥臂B,桥臂A由两个串联的开关组成,桥臂B由四个串联的开关组成,在桥臂A的d点和桥臂B的c点之间还连接有变压器,由开关各自反向串联构成的两个双向开关串联在电解电容之间的结点a和桥臂B的结点c之间,且在两个双向开关的结点b与桥臂B的结点e、结点f之间还并联有两个浮动电容。本发明采用多电平电路,多电平电路通过增加输出电平数减小输出电压的谐波含量,该装置大大简化了原有多电平电路的结构复杂程度,使多电平电路有可能用于中低压功率变换场合。

    一种基于混合电力滤波器的抑制振荡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346550C

    公开(公告)日:2007-10-31

    申请号:CN200510042944.6

    申请日:2005-07-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22 Y02E4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合电力滤波器的抑制振荡的控制方法,将有源电力滤波器APF引入无源电力滤波器中,共同组成混合电力滤波系统,整个系统的补偿性能与无源电力滤波器相比有很大的提高,能够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本发明是通过装设与APF并联的电感La并将APF控制成谐波、间谐波电流源,通过这种新的控制方法使得负载电流中的谐波成分流入混合滤波系统,间谐波电流成分流入电网侧,而不在无源支路引起间谐波电流的放大或者谐振,并且使原来流过APF的基波无功电流主要流过电感La,从而大大减小了APF的容量,使得APF在大容量系统的应用成为可能,极大地改善原有无源电力滤波器装置的谐波补偿效果和可靠性。

    一种实现谐波治理的4芯柱三相变压器

    公开(公告)号:CN1937118A

    公开(公告)日:2007-03-28

    申请号:CN200610104577.2

    申请日:2006-09-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谐波治理的4芯柱三相变压器,包括变压器的三相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压器内还有一个中心柱短接的绕组。本发明和普通的三相变压器相比,多设计一个中心柱。在中心柱上实现磁通叠加,再通过中心柱绕组产生磁势。对于非零序的磁势分量,磁通的矢量叠加和为0,而零序分量的叠加和为三相零序分量之和,从而得出三相电压中是否含有零序电压分量。本发明能够实现零序电流的检测与注入,为运用电力电子技术和无源滤波技术消除电网谐波电流构造了电路拓扑。和现有的技术相比,还具有减少变压器的体积和绕组、降低变压器的损耗、实现零序电流检测等优点。

    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输出电压的检测与闭环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33284A

    公开(公告)日:2007-03-21

    申请号:CN200610104654.4

    申请日:2006-09-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输出电压的检测与闭环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压控振荡器将负载侧直流电压转换成与一个频率随负载侧电压成比例关系的方波信号,将该方波信号加在一个可分离变压器的原边,通过检测耦合至另一侧方波信号的频率,间接获取负载侧电压,改变作用在可分离变压器的原边电压,即可控制负载电压。本发明通过控制输入耦合回路实现输出电压可控,解决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中负载侧电压不可控的缺点,将大大推动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技术的实用化进程。

    一种串联有源交流电压质量调节器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62906A

    公开(公告)日:2006-11-15

    申请号:CN200610042916.9

    申请日:2006-06-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串联有源交流电压质量调节器及控制方法,其中充电及储能装置由可控硅V1的阳极与可控硅V2的阴极相连后再与隔离变压器2的一个输出端相连;可控硅V3的阳极与可控硅V4的阴极相连后再与隔离变压器2的另一个输出端相连;可控硅V1的阴极与可控硅V3的阴极相并联后再与电容器C的正极相连;可控硅V2的阳极与可控硅V4的阳极相并联后再与电容器C的负极相连组成。本发明可自适应调整逆变器直流侧电压。可以对配电系统中的交流电源进行稳压和滤波,提高交流电源的供电电压质量,即使在供电电压频率波动的情况下,该有源交流电压质量控制器也具有较高的稳压能力和滤波性能。

    一种无变压器的串联有源交流电压质量调节器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28468A

    公开(公告)日:2006-09-06

    申请号:CN200610041914.8

    申请日:2006-0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变压器的串联有源交流电压质量调节器及控制方法,本发明采用PWM脉冲宽度调制技术的无耦合变压器的串联有源交流电压质量调节器的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所发明的拓扑结构中,未采用变压器对交流或直流进行耦合或隔离,而是对交流电压直接进行串联补偿。该拓扑结构配合所发明的控制方法可以对配电系统中的交流电源进行稳压和滤波,提高交流电源的供电电压质量。即使在供电电压频率波动的情况下,该有源交流电压质量控制器也具有较高的稳压能力和滤波性能。由于所发明的拓扑结构中未采用耦合变压器,从而使该拓扑结构的交流电压质量控制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造价低和效率高等优点。

    基于金属球压接互连技术的电力电子集成模块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694234A

    公开(公告)日:2005-11-09

    申请号:CN200510041883.1

    申请日:2005-03-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24/0002 H01L2924/00

    Abstract: 基于金属球压接互连技术的电力电子集成模块的制备方法,首先将MOSFET管芯焊接在钼片上;在Al2O3基板形成需要的电路图形,然后把钼片焊接到Al2O3基板上,将MOSFET管芯的栅极引出;铜箔电极焊接在Al2O3基板与MOSFET管芯的漏极相连接的焊盘上;在印刷电路板与MOSFET管芯源极相对应的位置点加焊料,形成金属球,把另一对铜箔电极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与金属球相连的焊盘上,在印刷电路板的另一面制作所需驱动电路;将MOSFET管芯栅极引出线键合在印刷电路板布有驱动电路一面的相应焊盘上,再将印刷电路板与Al2O3基板组合。本发明通过焊料熔融再冷却后形成金属球,依靠印刷电路板的弹性使金属球与MOSFET管芯实现互连,替代了铝丝互连工艺,因此大大提高了模块的长期可靠性并减小了模块的体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