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36803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111411651.6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7 , G06F111/04 , G06F111/10 , G06F113/26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基于数值模拟的导体与环氧树脂界面应力降低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设置导体与环氧树脂材料热、力学参数,建立导体与环氧树脂界面模型;步骤2:对固化动力学模块、热传导模块和应力应变模块进行多物理场耦合,计算固化过程环氧树脂材料的固化度、温度和应力变化;步骤3:对固化工艺进行参数优化,建立设计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在原工艺基础上优化温度和固化度均匀度,减小固化前后残余应力;步骤4:将最优解代入导体与环氧树脂界面模型进行检验,若响应的计算结果不满足精度要求,则将最优解和模型计算结果返回步骤3,重新选取参数进行计算,若满足精度要求,优化结束。该方法能够减少由于残余应力引发的界面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4509110B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210025481.6
申请日:2022-01-11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盆式绝缘子应力监测系统,包括盆式绝缘子模具和上位机,盆式绝缘子模具内侧面上设置有光纤光栅传感器,外侧面设置有热电偶传感器,光纤光栅传感器通过光纤解调仪与上位机信号连接,热电偶传感器通过温度采集仪与上位机信号连接,上位机内部安装有盆式绝缘子固化过程数字孪生模型,盆式绝缘子固化过程数字孪生模型根据热电偶传感器测量的温度计算当下的固化度场、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并进行可视化显示。采用本发明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盆式绝缘子应力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盆式绝缘子在生产过程中应力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1634393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332727.9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分子模拟的环氧‑橡胶体系介电常数计算方法,包括建立环氧树脂和酸酐类固化剂的分子模型并几何优化,将优化后的分子模型放入立方体中混合均匀,形成无定形晶胞结构,设计环氧树脂与酸酐类固化剂的交联脚本,并预设交联反应条件,根据交联脚本以及预设的交联反应条件使环氧树脂与酸酐类固化剂分子进行交联反应,形成稳定的交联环氧树脂模型,根据羧基丁烯丙烯腈CTBN的分子结构构建橡胶分子模型并几何优化,设计交联环氧树脂与CTBN的交联脚本,预设交联反应条件,将优化后橡胶分子加入交联环氧树脂模型中进行聚合反应,形成环氧/橡胶体系,最后计算环氧/橡胶体系的介电常数。
-
公开(公告)号:CN11634138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445845.0
申请日:2023-04-24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IPC: G06F30/27 , G16C60/00 , G06N3/04 , G06N3/08 , G06F113/26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环氧树脂固化峰值温度预测方法,包括建立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固化仿真模型,采集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固化温度,包括温箱温度和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固化峰值温度,建立三层RBF神经网络,将采集的温度数据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将训练集中数据输入到三层RBF神经网络中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好的RBF神经网络,然后将测试集中数据输入到RBF神经网络中进行预测,得到预测的数据。采用本发明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环氧树脂固化温度预测方法能够准确高效的预测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固化过程中的峰值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758730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009851.7
申请日:2022-01-05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等离子体活性粒子与绝缘材料表面作用的仿真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等离子体的二维流体模型,获得作用到绝缘材料的活性粒子的种类和组分;步骤2,通过步骤1得到的活性粒子的种类和组分建立等离子体与绝缘材料表面作用的反应分子动力学模型,并选择ReaxFF力场来计算等离子体与绝缘材料的化学反应机理;步骤3,将等离子体与绝缘材料表面作用的反应分子动力学模型在NVT系综下重复运行,计算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绝缘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通过相对介电常数判断绝缘材料积聚表面电荷的性能。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等离子体与绝缘材料表面作用的物理化学过程难以数据化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547848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010982.7
申请日:2022-01-05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16C20/5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分解产物与绝缘材料表面相容性的仿真方法,包括:步骤一,建立并求解化学动力学模型,确定环保气体局部放电分解产物的组分;步骤二,通过局部放电分解产物的组分建立分解产物与绝缘材料的反应分子动力学模型,在分子动力学每次循环时,根据ReaxFF反应力场,计算下一时刻原子间的距离和键能,从而获取下一时刻原子间的连接情况,判断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步骤三,通过追踪化学键断裂和形成,获取每种分解产物与绝缘材料的作用机理,从而判断分解产物与绝缘材料的相容性。本发明所提出的仿真方法能够揭示环保型气体持续局部放电下产生的分解产物与绝缘材料表面作用的内部机理,为分解产物与绝缘材料的相容性提供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4531049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210032392.4
申请日:2022-01-12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有源整流的锁相方法,包括:步骤1,将控制系统接入基于双边LCC补偿网络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步骤2,通过高频锁相电路采样检测副边直流侧的电压电流值与给定参考电压电流指令做差并送入到PID控制器中;步骤3,采用高频锁相电路检测高频整流器中半无桥下桥臂功率管Q1漏源两端电压,得到当前整流器输入电压与输入电流之间的相位值;步骤4,相位环PID控制器输出量经过限幅后作为副边主控制器PWM模块中的相位的更新值,进而生成功率管驱动脉冲,最终实现相位锁定与输出电压电流的控制。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锁相不可靠,硬件电路复杂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95477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518168.1
申请日:2024-10-29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特征产物浓度百分比及比值双重阈值的故障诊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开展环保型气体局部过热、火花放电和电晕放电实验,并对分解产物进行检测;步骤2、筛选特征分解产物,并计算特征分解产物的浓度百分比及浓度比值;步骤3、构建基于特征分解产物浓度百分比及浓度比值双重阈值的故障诊断判据,并对故障进行诊断。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环保型气体绝缘介质分解产物种类非常多且结构相似,诊断故障容易造成误判的问题,能够有效诊断环保型气体绝缘电力设备的局部过热、火花放电和电晕放电,避免各种类型故障之间的误判,提高故障诊断的正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510822B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210009857.4
申请日:2022-01-05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06Q50/06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环保型气体固态分解产物的抑制方法,步骤包括:步骤1,结合密度泛函与反应分子动力学,计算环保型气体分解路径及反应速率常数;步骤2,通过分解路径及反应速率常数,建立环保型气体持续电晕放电的化学动力学模型,计算出来分解产物在持续电晕放电下的时间演化特性和形成机理;步骤3,根据时间演化特性和形成机理,通过计算各相关反应对含碳固态分解产物的生成/去除贡献,通过改变变量并采用多变量协同优化方法对固态分解产物的组分进行抑制。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固态分解产物的形成机理不明而导致的固态分解产物的抑制措施难以开展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530206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210010978.0
申请日:2022-01-05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IPC: G16C1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环保型气体放电过程中绝缘性能的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用化学动力学模型计算环保型气体放电下分解产物的演化特性;步骤二:根据每种产物的微观结构参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计算其相对于SF6的绝缘性能;步骤三:计算放电过程中气体混合物的相对绝缘性能。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环保型气体放电分解后绝缘性能无法评估的问题,对环保型电力设备的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