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75883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553323.5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IPC: B01J27/135 , B01J23/835 , B01J37/34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见光响应型纳米复合微粒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向Cu2O微粒中加入蒸馏水和SnCl2后超声,抽滤,干燥,其中Cu2O微粒和SnCl2的质量比为1~5:1。本发明催化剂,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可以更好地利用太阳光,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光生电子‑空穴复合几率低,光催化活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480068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695228.X
申请日:2019-07-30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低频轴向振动钻削刀柄,包括锥柄,远离锥尖的锥柄内安装有直柄的一端,直柄靠近锥柄端部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两个角接触球轴承,且位于直柄的凸台两侧,直柄内安装有振动主轴,其异形轴外侧套设有耐磨传动套,耐磨传动套与直柄内侧相连接,靠近异形轴底部的振动主轴本体设置有径向圆柱孔,圆柱孔内安装有偏心轴组件,沿振动主轴的另一端向本体内设置有锥孔,锥孔内设置有弹性卡头,弹性卡头内卡设有钻头,振动主轴的另一端外侧安装有圆柱滚子轴承,振动主轴的端部外侧安装有锁紧螺母,弹性卡头端部卡设在锁紧螺母内。本发明的装置将机床主轴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振动主轴的旋转运动和低频轴向振动,通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774437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62274.X
申请日:2023-12-20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贯流式水轮机真机协联数值寻优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属于水轮机调节技术领域。以实际卧式贯流式水轮机为研究对象,在设定网格化计算域的边界条件时,采用VOF模型进行库区自由液面水‑汽两相流求解,确定上游库区和下游库区自由水面的位置,协联关系寻优过程中考虑了实际库区自由液面和水体重力的影响,能够快速准确地得到符合真机运行条件的协联关系曲线,便于很好的帮助电站改善机组稳定性以及提高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0340459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555483.4
申请日:2019-06-25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IPC: B23G1/46 , B23Q15/013 , B23Q15/08 , B23Q17/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光电码盘扭矩检测的仿人攻丝卡头,将攻丝装置的扭矩测量模块和控制箱的单片机连在一起。通过单片机对扭矩测量模块传出的信号进行处理,判断攻丝状态,调节与单片机相连的步进电机驱动器实现对电机的控制,调整攻丝状态,攻丝稳定,精度高,适用面广,效率高该发明可用于加工直径小于或者等于M4的内螺纹,适合在本行业大范围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201352763Y
公开(公告)日:2009-11-25
申请号:CN200920031606.6
申请日:2009-01-05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70/1433 , Y02B70/1441 , Y02B70/149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相全桥零电压零电流PWM变换器,包括依次设置的直流电源、逆变前桥、逆变后桥、变压器、全桥整流电路、滤波电容和负载电阻,变压器原边上端与逆变后桥相连接,变压器原边下端通过电感B与逆变前桥相连接,变压器副边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全桥整流电路相接,滤波电容和负载电阻并联组成并联电路,该并联电路与全桥整流电路之间串联有电感A,全桥整流电路与电感A之间设置有与全桥整流电路并联的谐振电容,变压器原边上端与逆变后桥之间串联有阻断电容。本实用新型变换器的超前臂可实现ZVS,滞后臂实现ZCS,能在宽范围实现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和零电流关断,提高了变换电路的效率,占空比丢失减小,电路结构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210196785U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20740705.5
申请日:2019-05-22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IPC: F16L55/32 , F16L55/40 , F16L101/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基于螺旋桨升力驱动的管道机器人,通过弹性连接件将第一爬行器、第二爬行器与第三爬行器依次连接起来,避免了传动时压力角过大出现卡死,提高了通过弯道的能力,实现了其整体通过中小直径的90°极限弯道,而不仅局限于直管道的性能,同时,将第一爬行器的支撑轮反向设计,增大管道机器人的过弯能力与支撑能力,本管道机器人结构简单,可靠性好,行动方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