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31350B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210136580.8

    申请日:2012-0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曲霉菌株利用马铃薯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方法,包括将黑曲霉xj菌株接种于PDA固体斜面培养基上,27℃培养3天,活化3次,再接入PDA液体种子培养基中,27℃,150rpm,摇瓶培养3天,得种子液,以5%(v/v)的比例将种子液转接到13LPDA发酵培养基中,28±1°C,搅拌速度200-300rpm,通气量控制在1-2L/min,培养5天终止发酵。4层无菌纱布过滤除去菌丝体,收集发酵液,即得。本方法获得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培养基质容易获得,发酵条件稳定、工艺简单。

    轮枝拟青霉菌株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1942394A

    公开(公告)日:2011-01-12

    申请号:CN201010187300.7

    申请日:2010-09-28

    Applicant: 贵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枝拟青霉菌株,在查氏培养基上,25℃,14天,菌落直径35-55mm,隆起,白色绒毛状,呈不规则形;背面白色。菌丝宽约1.2-1.8μm,可形成长约9.6-19.8μm的分生孢子梗,多数瓶梗柱状或锥形,常轮生或互生和对生于气生菌丝上,向上逐渐变细或突然变细,7.8-14.4×1.2-2.4μm,颈部纤细,约对轮枝拟青霉,有时是基部的1.2倍长。分生孢子透明,光滑,明显有大小不同的两种孢子,大孢子梭形,椭圆型,1.8-3.0×1.8-2.4μm,小孢子近球形、椭圆形,1.2-1.8×0.6-1.2μm,成直链或聚成团。本发明还公开了其用途,能通过发酵产虫草菌素,且菌株容易培养和保存及工业化生产。

    一种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31350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210136580.8

    申请日:2012-05-06

    Applicant: 贵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曲霉菌株利用马铃薯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方法,包括将黑曲霉xj菌株接种于PDA固体斜面培养基上,27℃培养3天,活化3次,再接入PDA液体种子培养基中,27℃,150rpm,摇瓶培养3天,得种子液,以5%(v/v)的比例将种子液转接到13LPDA发酵培养基中,28±1°C,搅拌速度200-300rpm,通气量控制在1-2L/min,培养5天终止发酵。4层无菌纱布过滤除去菌丝体,收集发酵液,即得。本方法获得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培养基质容易获得,发酵条件稳定、工艺简单。

    一种提高虫草菌素产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20397A

    公开(公告)日:2011-10-19

    申请号:CN201110093507.2

    申请日:2011-04-14

    Applicant: 贵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虫草菌素含量的方法,包括蛹草拟青霉(Paecilomyces militaris)08-01接在PDA斜面培养基上,26℃,培养5d,活化3次,再接入到PDA液体种子培养基中,140rpm,26℃,摇瓶培养3d,得液体母种,以4%(v/v)接种量接入到PDA发酵培养基中,同时添加有机溶剂油酸v/v为6-8%,140rpm,26℃,摇瓶培养7d即得。本方法提高虫草菌素含量明显,培养基质容易获得,发酵条件稳定、简单。

    提高轮枝拟青霉GZ中虫草菌素产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62665A

    公开(公告)日:2011-02-02

    申请号:CN201010243545.7

    申请日:2010-08-03

    Applicant: 贵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轮枝拟青霉GZ中虫草菌素含量的方法,包括GZ接在PDA斜面培养基上,26℃,培养5d,活化3次,以v/v为5%再接入到PDA液体种子培养基中,140rpm,26℃,摇瓶培养3d,得液体母种,以v/v为4%接种量接入到白砂糖2%、麦芽糖1%、牛肉膏2%、酵母膏3%的发酵培养基中,同时添加十六烷v/v为2-8%%,140rpm,26℃,摇瓶培养7d即得。本发明发酵条件稳定、简单,菌体容易培养,提高虫草菌素产量效果好,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对根癌农杆菌有抑制作用的黑曲霉菌株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847388A

    公开(公告)日:2006-10-18

    申请号:CN200610051022.6

    申请日:2006-04-21

    Applicant: 贵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根癌农杆菌有抑制作用的黑曲霉菌株(Aspergillus niger xj),其形态特征:xj菌株在查氏培养基上,26℃,培养10天,菌落直径为4.0cm,菌落表面近碳黑色,孢子头密集着生,除菌落边缘没有分生孢子外,整个菌落都布满了分生孢子结构,菌落背面无色,不分泌色素,气生菌丝发达,从气生菌丝分化出的分生孢子梗由特化的足细胞长出,顶端膨大成球形,表面着生两层分生孢子小梗,次生小梗上着生成串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头为黑色,球形,放射状,直径72-220μm;分生孢子梗壁厚而光滑,长600-2100μm,宽12-13μm;顶囊近球形,直径40.8-42μm;次生小梗4.2-6μm×1.8-3μm;分生孢子为球形至近球形,表面有突起,直径2.4-3μm。本发明对自然环境条件的适应范围广,对不良环境的耐受力强,容易培养和保存及工业化生产,抑制根癌农杆菌效果好。

    提高轮枝拟青霉GZ中虫草菌素产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62665B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010243545.7

    申请日:2010-08-03

    Applicant: 贵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轮枝拟青霉GZ中虫草菌素含量的方法,包括GZ接在PDA斜面培养基上,26℃,培养5d,活化3次,以v/v为5%再接入到PDA液体种子培养基中,140rpm,26℃,摇瓶培养3d,得液体母种,以v/v为4%接种量接入到白砂糖2%、麦芽糖1%、牛肉膏2%、酵母膏3%的发酵培养基中,同时添加十六烷v/v为2-8%%,140rpm,26℃,摇瓶培养7d即得。本发明发酵条件稳定、简单,菌体容易培养,提高虫草菌素产量效果好,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能产抗真菌抗生素的茭白黑粉菌菌株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0372924C

    公开(公告)日:2008-03-05

    申请号:CN200610050940.7

    申请日:2006-0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产抗真菌抗生素的茭白黑粉菌菌株(UstilagoesculentaUEZC1)及其用途,其特征在于冬孢子萌发后形成的担孢子和短菌丝的特征描述为:冬孢子在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上萌发后先形成担子原菌丝,在其上产生1~4个具隔的担孢子原菌丝,在担孢子原菌丝的分隔处或顶部产生分枝或直接侧生或顶生担孢子,担孢子脱落后,从两端或一端继续发育伸长,担孢子两端首先变细伸出极细的菌丝,后慢慢伸长膨大至与原菌丝长宽相近时,在伸出细菌丝处产生一分隔,随后继续生长,最后形成梭状短菌丝,菌丝可于分隔处产生1~3级分支,或不分支直接着生担孢子,担孢子两端尖锐或略钝圆。本发明能产生抗真菌抗生素,为开发和生产医用和农用抗真菌抗生素提供可能。

    对根癌农杆菌有抑制作用的黑曲霉菌株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0370016C

    公开(公告)日:2008-02-20

    申请号:CN200610051022.6

    申请日:2006-04-21

    Applicant: 贵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根癌农杆菌有抑制作用的黑曲霉菌株(Aspergillusniger xj),其形态特征:xj菌株在查氏培养基上,26℃,培养10天,菌落直径为4.0cm,菌落表面近碳黑色,孢子头密集着生,除菌落边缘没有分生孢子外,整个菌落都布满了分生孢子结构,菌落背面无色,不分泌色素,气生菌丝发达,从气生菌丝分化出的分生孢子梗由特化的足细胞长出,顶端膨大成球形,表面着生两层分生孢子小梗,次生小梗上着生成串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头为黑色,球形,放射状,直径72-220μm;分生孢子梗壁厚而光滑,长600-2100μm,宽12-13μm;顶囊近球形,直径40.8-42μm;次生小梗4.2-6μm×1.8-3μm;分生孢子为球形至近球形,表面有突起,直径2.4-3μm。本发明对自然环境条件的适应范围广,对不良环境的耐受力强,容易培养和保存及工业化生产,抑制根癌农杆菌效果好。

    能产抗真菌抗生素的茭白黑粉菌菌株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821382A

    公开(公告)日:2006-08-23

    申请号:CN200610050940.7

    申请日:2006-0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产抗真菌抗生素的茭白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或Yenia esculenta)菌株UEZC1及其用途,其特征在于冬孢子萌发后形成的担孢子和短菌丝的特征描述为:冬孢子在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上萌发后先形成担子原菌丝,在其上产生1~4个具隔的担孢子原菌丝,在担孢子原菌丝的分隔处或顶部侧生或顶生次生担孢子原菌丝或担孢子或小孢子,担孢子脱落后,从两端或一端继续发育伸长,担孢子两端首先变细伸出极细的菌丝,后慢慢伸长膨大至与原菌丝长宽相近时,在伸出细菌丝处产生一分隔,随后继续生长,最后形成梭状短菌丝,菌丝可于分隔处产生1~3级分支,或不分支直接着生担孢子,担孢子两端尖锐或略钝圆。本发明能产生抗真菌抗生素,为开发和生产医用和农用抗真菌抗生素提供可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