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16892850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855663.0
申请日:2023-07-13
Applicant: 贵州大学
IPC: F28D2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熔盐储能换热装置,包括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通过进水分散管道连通至多根U形管,多根U形管通过蒸汽集中管道连通至蒸汽输出管道;多根U形管构成内有间隙的长方体结构。本发明便于快速制备蒸汽,提高蒸汽的饱和率,进而有效提高整体工作效率,换热效率高,换热更充分,立体式换热结构,可减少工业生产中设备的占地面积,结构简单,实用高效,可有效促进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7768334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1186089.5
申请日:2017-11-23
Applicant: 贵州大学
IPC: H01L23/4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叶脉拓扑结构的分叉通道散热器。本发明采用叶脉拓扑状分叉通道来对工质进行运输,能够有效的降低流动阻力,进口区与出口区两侧的树状分形通道通过汇聚通道实现有效的连接,实现高效的远距离运输;并通过双侧树状分形通道的有效连接,增大了换热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通过工质在换热器中的双向流动,减小了温度集中区的面积;介质进口流道与介质出口流道的交错布置,能够实现同一个面上不同的散热区域,能够实现换热器温度的均匀性,结构紧凑。
-
公开(公告)号:CN118498074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497427.0
申请日:2024-04-24
Applicant: 贵州大学
IPC: D06M11/79 , D06M15/643 , D06M10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愈合功能超疏水棉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棉织物技术领域,具体结构包括棉织物基体,棉织物基体中有分散的微米级与纳米级二氧化硅颗粒以及聚二甲基硅氧烷,微米级与纳米级二氧化硅颗粒混合质量比值为1:1,具体方法为:将微米级二氧化硅颗粒、纳米级二氧化硅颗粒与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固化剂通过磁力搅拌分散在无水乙醇中形成溶液A;将棉织物置于溶液A中超声浸涂,最后于60~80℃干燥,得到自愈合功能超疏水棉织物。本发明的超疏水棉织物具备自愈合功能,在超疏水表面被磨损破坏降低超疏水性后,通过80~120℃加热15~30min修复超疏水性且超疏水表面的微纳结构与低表面能均被修复;也具有自清洁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84630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702708.7
申请日:2023-12-12
Applicant: 贵州大学
IPC: E03B3/28 , B08B3/12 , B08B3/08 , B23K26/362 , B23K26/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分收集表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水分收集技术领域,具体结构包括超疏水基底以及在超疏水基底上的超亲水表面,超亲水表面包括竖向共面连通的纺锤形图案和楔形图案,纺锤形图案和楔形图案低于超疏水基底端面,该水分收集表面结构结构通过超疏水基底制备、超亲水表面制备和纺锤形图案和楔形图案激光烧蚀形成。本发明的水分收集表面结构能够增大超疏水区域液滴的更新频率,在表面能梯度力和拉普拉斯梯度力的作用下能将收集的水分快速排走,从而有效提高集水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768334B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1711186089.5
申请日:2017-11-23
Applicant: 贵州大学
IPC: H01L23/4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叶脉拓扑结构的分叉通道散热器。本发明采用叶脉拓扑状分叉通道来对工质进行运输,能够有效的降低流动阻力,进口区与出口区两侧的树状分形通道通过汇聚通道实现有效的连接,实现高效的远距离运输;并通过双侧树状分形通道的有效连接,增大了换热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通过工质在换热器中的双向流动,减小了温度集中区的面积;介质进口流道与介质出口流道的交错布置,能够实现同一个面上不同的散热区域,能够实现换热器温度的均匀性,结构紧凑。
-
-
公开(公告)号:CN109883220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286329.1
申请日:2019-04-10
Applicant: 贵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分流汽车散热器。本发明受自然界的启发,将分叉结构用于汽车散热器,使得分叉结构能够实现多层分布,每一层分叉结构的输出作为下一层的输入,这样的结构有效减小流动阻力,在垂直方向上实现Z形运输方式,能够增大散热器的换热面积,通过双侧树状分形通道的有效连接,增大了换热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本发明所涉及的散热器,能够在发动机舱狭小的空间内增大换热面积。在垂直距离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平面传输来增加换热面积,结构紧凑。
-
公开(公告)号:CN209726884U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20494883.4
申请日:2019-04-12
Applicant: 贵州大学
IPC: F28D15/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现滴状凝结的热管,包括上端开口的外管、吸液芯、内管和冷却装置,吸液芯设置在外管内壁,内管插入到外管内且上端与外管密封连接,内部吸液芯与内管外表面间保持空隙,冷却装置插入到内管内部。本实用新型中既利用了膜状凝冷凝强化换热模式,也利用了具有更高散热效率的滴状冷凝强化换热模式,能够实现比现有只有膜状凝结强化换热模式的热管具有跟高的散热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20865954U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21873566.6
申请日:2023-07-17
Applicant: 贵州大学
IPC: B65D25/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储能装置的固定结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顶端和低端分别固定有顶盖和底座,顶盖上有用于放置温度计或加热棒的小圆孔,顶盖中心位置有用于注水的大圆孔。本实用新型连接强度高,能有效防止在运行过程中,因外力、地震等情况导致散架失效的情况;能利于物料的顺利进入以及对温度的实时监测,降低因物料堵塞的可能;可加强保温性能,储存更多的能量,且同时有利于换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