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超临界汽轮机固体颗粒侵蚀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55330A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711107490.5

    申请日:2017-1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8B9/0321 B07B1/04 B07B1/46 B07B2230/01 F01D25/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超临界汽轮机固体颗粒侵蚀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控制控制锅炉蒸发量、蒸汽压力和蒸汽温度;2)关闭汽轮机高、中压主汽阀和调节汽阀,打开高压旁路阀和低压旁路阀;3)增大吹扫流量,4)降低吹扫流量;5)增加吹扫流量;6)重复步骤(1)-(5);7)收集固体颗粒物,本发明通过反复改变旁路阀门开度,实现吹扫蒸汽压力和流量的反复变化,促进炉管内壁金属氧化物的脱落,确保吹扫效果,脱落的金属氧化颗粒物经汽轮机旁路吹入冷凝器热井,并通过热井中设置的固体颗粒捕集装置进行收集清除,实现汽轮机能够在机组启动阶段及时清除产生的固体颗粒,避免破坏叶型,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延长机组运行寿命。

    一种汽轮发电机组转子顶起高度在线测量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48007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559590.0

    申请日:2016-07-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轮发电机组转子顶起高度在线测量装置及方法,通过将振动信号输入计算机,从而根据振动信号电压的变化量计算出轴承处转子顶起高度。本发明安装方便。本发明不需要到各轴承处架设百分表,而是使用汽轮发电机组本身的振动探头,只需将振动信号接入采集设备即可,即装即用;本发明测量精度高,器测量精度可以达到1μm;本发明不会产生机械位移,数据可信度高;本发明与传统方式相比节省了人力,同时避免了人为读数误差。

    一种调节汽门卡涩判断的汽轮机负荷波动在线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61965B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611093231.7

    申请日:2016-1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节汽门卡涩判断的汽轮机负荷波动在线监测方法,包括以下六个步骤:a获取汽轮机调节汽门的油动机行程和阀门开度关系;b实时监测汽轮机调节汽门运行状态;c实时获取调节汽门的位置指令;d实时获取调节汽门的实际行程开度;e对调节汽门的位置指令和实际行程开度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卡涩;f如发生卡涩,立即进行报警,防止汽轮机负荷波动造成机组或电网事故。本发明可以实现汽轮机负荷波动事故的事前预判,提升机组和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一种预防汽轮机主汽阀全行程活动试验功率振荡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64534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0963469.9

    申请日:2017-1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预防汽轮发电汽轮机进行主汽阀全行程活动试验过程中发生功率振荡的方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判断模块a和报警装置,实现了对功率控制回路的切除,有效防止机组产生功率波动及功率振荡,同时在汽轮机组负荷偏差大后能发出声光报警;增加负荷偏差函数,实现了汽轮机主汽阀全行程活动试验过程中变速率开、关高压调节阀,减小汽轮机负荷的波动幅度;增加判断模块b和阀位手动输入模块,实现机组阀位保持功能及人工输入阀位值功能,有效防止机组产生功率波动及功率振荡;为汽轮机组主汽阀全行程活动试验的正常、顺利进行提供了极大的保障,同时能有效减轻运行人员的负担。

    基于故障临界切除时间的汽轮机调门快关系统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54265B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710868816.X

    申请日:2017-09-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故障临界切除时间的汽轮机调门快关系统的控制方法,在原有汽轮机调门快关功能触发逻辑基础上,加入了对电力系统故障类型的判断和延时时间的选择。先通过对电力系统瞬时故障的仿真模拟,确定了不同故障下汽轮机调门快关功能触发条件,进而通过对电力系统三相短路故障的仿真模拟,根据故障临界切除时间及电厂接地故障电流消失时间,确定不同发电机有功功率(标幺值)下最佳调门快关动作延时时间;采用本发明控制方法后,不仅可以屏蔽瞬间不正常功率信号的波动,同时也可以避免机组负荷突变时延时对机组安全运行造成的不利影响,有效地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