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189789B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011094074.8
申请日:2020-10-14
Applicant: 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成都师范学院
IPC: A23L7/109 , A23L33/10 , A23L33/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桑叶面条及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摘新鲜桑叶与新鲜的松针混合,然后对混合物进行蒸汽杀青,得到混合物碎末;S2.采摘新鲜桑叶,破碎后加入白糖水溶液,自然发酵,得到桑叶发酵液;S3.向新鲜菊花中加入水,然后进行微波提取,得到菊花浸提液;S4.将菊花浸提液加入混合物碎末中,混合均匀,密封静置,然后加入桑叶发酵液,干燥,打粉,得到桑叶粉;S5.将桑叶粉与面粉分别过筛,然后加入食盐、小苏打和水,混合均匀,制得面团;S6.将面团密封静置,然后压成面带,再切成面条,即得。本发明制得的桑叶面条不仅可以提高面条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改善面条的食用口感、外观,还可以提高消费者的食欲。
-
公开(公告)号:CN112189789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1094074.8
申请日:2020-10-14
Applicant: 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成都师范学院
IPC: A23L7/109 , A23L33/10 , A23L33/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桑叶面条及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摘新鲜桑叶与新鲜的松针混合,然后对混合物进行蒸汽杀青,得到混合物碎末;S2.采摘新鲜桑叶,破碎后加入白糖水溶液,自然发酵,得到桑叶发酵液;S3.向新鲜菊花中加入水,然后进行微波提取,得到菊花浸提液;S4.将菊花浸提液加入混合物碎末中,混合均匀,密封静置,然后加入桑叶发酵液,干燥,打粉,得到桑叶粉;S5.将桑叶粉与面粉分别过筛,然后加入食盐、小苏打和水,混合均匀,制得面团;S6.将面团密封静置,然后压成面带,再切成面条,即得。本发明制得的桑叶面条不仅可以提高面条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改善面条的食用口感、外观,还可以提高消费者的食欲。
-
公开(公告)号:CN118636209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1118535.9
申请日:2024-08-15
Applicant: 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达州市苎麻科学研究所、达州市薯类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鲜天麻加工用切片设备,涉及到天麻加工设备领域,包括输料机构、切刀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输料机构包括输送带,所述输料机构还包括天麻方向调节组件,所述天麻调节组件设置于输送带的一端,且所述天麻方向调节组件倾斜设置,所述天麻方向调节组件包括两个安装板、多个送料辊和多个齿轮,多个所述送料辊转动安装于两个安装板之间,各个所述齿轮分别固定安装于对应送料辊的一端,且相邻两个所述齿轮啮合,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其中一个送料辊往复式换向转动。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能够对天麻进行方向调整,使其横截面与切刀平行,保证天麻切片形状规则。
-
公开(公告)号:CN106307481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10666115.3
申请日:2016-08-15
Applicant: 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宣汉县天丰菌业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L3/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食品领域,尤其是一种方便木耳的制备方法,包括除杂、发泡、辣椒处理、蒸制、风干、二次发泡、真空干燥步骤,保留了木耳的完整性,且各原料营养物质等流失较少,风味独特,产品既可以单独直接食用,又可以发泡后进行再次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9992232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467937.8
申请日:2025-04-15
Applicant: 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达州市苎麻科学研究所、达州市薯类作物研究所)
IPC: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7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重楼病虫害数据处理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重楼种植病虫害防治方案数据分析系统及方法,通过据重楼植株生长图像遮挡物类型识别信息结合智能搜索算法与标准预设的重楼植株生长图像遮挡物剔除算法类型信息进行重楼植株生长图像中遮挡物特征剔除算法类型精准分析,实现基于重楼病虫害监测图像中遮挡物干扰特征类型科学匹配图像遮挡物剔除算法对象,提高重楼病虫害监测图像采集的质量;自主高效执行重楼植株生长图像中植株表面附着遮挡物干扰特征剔除预处理,实现重楼病虫害监测图像遮挡物干扰特征高效精准处理,提高重楼病虫害监测图像采集的真实性,提高重楼种植病虫害防治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379727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840445.4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达州市苎麻科学研究所、达州市薯类作物研究所)
IPC: G06V20/68 , G06V10/422 , G06V10/56 , G06Q10/0639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黄精农产品质量等级评估系统及方法,属于图像数据的识别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对图片进行扫描以生成图像,识别图像中的黄精农产品形状;步骤2):根据图像中已识别出的黄精农产品形状,构建黄精农产品的特征图谱;步骤3):通过黄精农产品的特征图谱初步评估黄精农产品的颜色情况;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图像识别出图片中的黄精农产品的图像形状情况,可知图像中的黄精农产品的个数,根据已识别出的图像中的黄精农产品个数,构建黄精农产品的特征图谱,通过黄精农产品的形状和特征图谱对黄精农产品的等级进行初步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8173190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93486.8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达州市苎麻科学研究所、达州市薯类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大数据的百部药材中有效成份分析系统及方法,涉及药物分析技术领域,该基于大数据的百部药材中有效成份分析系统包括:数据管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数据比对模块及数据评估模块。本发明通过对有效成分与病症信息之间关联的深度分析,能够识别出对特定疾病最有效的药材成份,并且通过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预测百部药材在未来时刻的药性变化,确保药材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同时,通过将预测结果与已知的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数据进行匹配和评估,可以验证百部药材中有效成份的实际治疗功效,进而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加坚实的证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8173190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593486.8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达州市苎麻科学研究所、达州市薯类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大数据的百部药材中有效成份分析系统及方法,涉及药物分析技术领域,该基于大数据的百部药材中有效成份分析系统包括:数据管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数据比对模块及数据评估模块。本发明通过对有效成分与病症信息之间关联的深度分析,能够识别出对特定疾病最有效的药材成份,并且通过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预测百部药材在未来时刻的药性变化,确保药材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同时,通过将预测结果与已知的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数据进行匹配和评估,可以验证百部药材中有效成份的实际治疗功效,进而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加坚实的证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5372551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0857378.8
申请日:2022-07-20
Applicant: 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天麻蜜环菌培植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天麻蜜环菌菌种质量监测系统无法通过天麻与蜜环菌的结合适应性对天麻生长状态进行分析的问题,具体为一种监测天麻蜜环菌菌种质量系统,包括监测平台,所述监测平台通信连接有环境检测模块、生长分析模块、特征分析模块以及存储模块;所述环境检测模块用于通过湿度数据SD、温度数据WD、含水数据HS以及酸碱数据SJ对天麻生长环境进行检测分析并得到天麻生长的环境系数HJ,将环境系数HJ与环境阈值HJmax进行比较并通过比较结果对天麻生长的环境是否合格进行判定;本发明通过环境检测模块对天麻生长的环境进行监控分析,避免天麻长时间在异常环境下生长,影响天麻的生长进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673386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11388558.6
申请日:2018-11-21
Applicant: 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达州市苎麻科学研究所达州市薯类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脸香蘑菌种培养基及制备方法和培养方法,按重量计,称取苎麻秸秆60-75份、竹屑18-33份、石灰3份、石膏2份,加水调节含水率至55-65%,混匀建堆发酵至松散;(3)按重量计,称取白砂糖1份、硫酸镁0.5份、磷酸二氢钾0.5份,加水溶解,调节含水量至55-65%;(4)分装至菌种瓶,高温蒸汽灭菌,然后移至无菌室,冷却,接入花脸香蘑菌丝;(6)接种后培养料移入25℃无菌培养室避光培养。采用该种方法培养的花脸香蘑菌种菌丝体浓密、粗壮、菌丝生长速度快,20-25d菌丝布满瓶底,有效缩短了花脸香蘑栽培周期10-15d,且利用此菌种栽培花脸香蘑技术生物转化率提高了20%-30%。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