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超薄板来修理涡轮构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20234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1880026666.0

    申请日:2018-01-11

    Abstract: 描述了制造或修理涡轮叶片或导叶的方法。典型地通过在陶瓷模具中铸造来制造这些涡轮构件的翼型件部分,并且由铸造的翼型件和至少陶瓷芯体构成的表面用作用于随后的对末梢部分进行增材制造的工艺的构建表面。通过移除翼型件和芯体的顶部部分或通过在翼型件和芯体的顶部上放置超薄垫片来形成构建表面。随后移除由垫片突出的悬突部。这些方法不限于涡轮发动机应用,而是可应用于可受益于铸造和增材制造工艺的任何金属物体。本公开还涉及通过这些方法制备的成品和中间产品。

    用于粉末床制作或修复的二极管激光器光纤阵列

    公开(公告)号:CN105814759B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1480068727.1

    申请日:2014-12-08

    Abstract: 在粉末床中形成构造的方法包含:将多个激光束从二极管激光器光纤阵列的所选光纤发射到粉末床上,阵列的所选光纤对应于构造的层的模式;以及使对应于构造的层的模式的粉末床中的粉末同时熔融。用于在粉末床中形成构造的设备包含二极管激光器光纤阵列,其包含多个二极管激光器和对应于该多个二极管激光器的多个光纤,每个光纤配置成从相应二极管激光器接收激光束并且配置成发射激光束;配置成支承粉末床或组件的支承,配置成在离光纤末端一定距离支承粉末床;以及控制器,其配置成控制二极管激光器光纤阵列来将多个激光束从二极管激光器光纤阵列的所选光纤发射到粉末床上,阵列的所选光纤对应于构造的层的模式并且使对应于构造的层的模式的粉末床中的粉末同时熔融。

    直接金属电子照相添加式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20377B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611095776.1

    申请日:2016-12-02

    Abstract: 提供用于打印三维部件的方法。该方法可包括对旋转受光鼓(18)的外表面(19)充静电电荷;中和旋转受光鼓表面(19)的外表面(19)的一部分上的静电电荷,以形成对应于被中和部分的层轮廓;将多个带电金属粉末颗粒传递到旋转受光鼓(18)的对应于被中和部分的外表面(19)上;以及将带电金属粉末颗粒从旋转受光鼓的外表面(19)传递到工件(70)上,以形成金属打印层(66,68)。

    用于粉末床制作或修复的二极管激光器光纤阵列

    公开(公告)号:CN105814759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480068727.1

    申请日:2014-12-08

    Abstract: 在粉末床中形成构造的方法包含:将多个激光束从二极管激光器光纤阵列的所选光纤发射到粉末床上,阵列的所选光纤对应于构造的层的模式;以及使对应于构造的层的模式的粉末床中的粉末同时熔融。用于在粉末床中形成构造的设备包含二极管激光器光纤阵列,其包含多个二极管激光器和对应于该多个二极管激光器的多个光纤,每个光纤配置成从相应二极管激光器接收激光束并且配置成发射激光束;配置成支承粉末床或组件的支承,配置成在离光纤末端一定距离支承粉末床;以及控制器,其配置成控制二极管激光器光纤阵列来将多个激光束从二极管激光器光纤阵列的所选光纤发射到粉末床上,阵列的所选光纤对应于构造的层的模式并且使对应于构造的层的模式的粉末床中的粉末同时熔融。

    制造涡轮翼型件及其末梢构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36772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880026590.1

    申请日:2018-02-15

    Abstract: 描述了制造或修理涡轮叶片或导叶的方法。典型地通过在陶瓷模具中铸造来制造这些涡轮构件的翼型件部分,并且由铸造的翼型件和至少陶瓷芯体构成的表面用作用于随后的对末梢部分进行增材制造的工艺的构建表面。通过移除翼型件和芯体的顶部部分或通过在翼型件和芯体的顶部上放置超薄垫片来形成构建表面。随后移除由垫片突出的悬突部。这些方法不限于涡轮发动机应用,而是可应用于可受益于铸造和增材制造工艺的任何金属物体。本公开还涉及通过这些方法制备的成品和中间产品。

    直接金属电子照相添加式制造机器

    公开(公告)号:CN106825562B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611095656.1

    申请日:2016-12-02

    Abstract: 添加式制造系统(10)可包括:可移动壳体(12),其限定前部壳体区段(14)和后部壳体区段(16);受光鼓(18),其限定鼓外表面(19);充电电极(40),其定位成对受光鼓外表面(19)应用静电电荷;沿侧向固定的平台(72),其设置在可移动壳体(12)的外部,具有至少一个带电传递电极(74);控制器电路(56),其用于使可移动壳体(12)来回移动,同时选择性地对受光鼓(18)应用至少一个激光二极管(54)放射或LED阵列放射,以暴露受光鼓外表面(19)上的层轮廓;前部和后部微波发射器,其设置在可移动壳体的内部,以熔化相应的金属打印层;以及前部和后部感应线圈,其设置在可移动壳体的内部,以加热工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