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16437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10613335.0
申请日:2021-06-02
Applicant: 郑州大学 ,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减震装置,包括减震主体,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侧支撑板;减震主体包括活塞杆,套设在活塞杆底部的第一缸体,设置在第一缸体上方的第二缸体和安装在第二缸体顶部的挡座;活塞杆竖直设置,且底端与第一支撑板中心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与第一缸体之间限定有第一弹簧;侧支撑板与第一缸体滑动连接;第二缸体侧壁与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挡座与第二缸体之间限定有高强弹簧。本发明能够实现应对各个方向的震动,将震动能量分级转化,减震效果好;且减震主体内不会出现缸体内压力不稳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0940573B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1911029147.2
申请日:2019-10-28
Applicant: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位移‑电流混合控制拟静力试验加载制度,为设置磁流变阻尼器自复位结构(结构构件)的拟静力试验提供加载制度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本发明中用于作动器的主动控制参数,包括多级加载位移角、每级加载位移角下的循环加载圈数、每个循环加载的周期;S2、确定本发明中用于稳压直流电源的半主动控制参数,包括磁流变阻尼器的电流等级、电流施加时刻、电流持续时间、电流改变或终止时刻、电流等级个数;S3、将S1确定的参数输入作动器,将S2确定的参数输入稳压直流电源。本发明可通过持续施加电流增加自复位结构的刚度、承载力和耗能性能等,试验后切断电流,从而消除磁流变阻尼器对自复位结构自复位性能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3585803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110910703.8
申请日:2021-08-09
Applicant: 郑州大学
IPC: E04G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设计工程用加固施工设备,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上端右侧固定连接有扶手,所述底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外筒,所述外筒的上端设有进料口,所述外筒的内侧设有转动机构,所述外筒的内侧通过转动机构转动连接有内筒。通过第一电机上的第二角齿联动圆管上的第一角齿,使得圆管在外筒上转动,而圆管的外壁设有螺纹槽,圆管转动螺纹槽外部的螺牙套所连接在架板在滑杆上上下伸缩,而架板和第一刮板之间通过设置第一弹簧在短杆和限位块的作用下,使得第一刮板和装有浆料的内筒壁贴合,同时通过第二电机上的第一齿轮带动轴管上的第二齿轮转动使得内筒在外筒内部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刮板可以上下将转动的内筒壁上凝结物刮除。
-
公开(公告)号:CN113585803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910703.8
申请日:2021-08-09
Applicant: 郑州大学
IPC: E04G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设计工程用加固施工设备,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上端右侧固定连接有扶手,所述底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外筒,所述外筒的上端设有进料口,所述外筒的内侧设有转动机构,所述外筒的内侧通过转动机构转动连接有内筒。通过第一电机上的第二角齿联动圆管上的第一角齿,使得圆管在外筒上转动,而圆管的外壁设有螺纹槽,圆管转动螺纹槽外部的螺牙套所连接在架板在滑杆上上下伸缩,而架板和第一刮板之间通过设置第一弹簧在短杆和限位块的作用下,使得第一刮板和装有浆料的内筒壁贴合,同时通过第二电机上的第一齿轮带动轴管上的第二齿轮转动使得内筒在外筒内部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刮板可以上下将转动的内筒壁上凝结物刮除。
-
公开(公告)号:CN113216437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613335.0
申请日:2021-06-02
Applicant: 郑州大学 ,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减震装置,包括减震主体,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侧支撑板;减震主体包括活塞杆,套设在活塞杆底部的第一缸体,设置在第一缸体上方的第二缸体和安装在第二缸体顶部的挡座;活塞杆竖直设置,且底端与第一支撑板中心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与第一缸体之间限定有第一弹簧;侧支撑板与第一缸体滑动连接;第二缸体侧壁与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挡座与第二缸体之间限定有高强弹簧。本发明能够实现应对各个方向的震动,将震动能量分级转化,减震效果好;且减震主体内不会出现缸体内压力不稳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0940573A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911029147.2
申请日:2019-10-28
Applicant: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位移-电流混合控制拟静力试验加载制度,为设置磁流变阻尼器自复位结构(结构构件)的拟静力试验提供加载制度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本发明中用于作动器的主动控制参数,包括多级加载位移角、每级加载位移角下的循环加载圈数、每个循环加载的周期;S2、确定本发明中用于稳压直流电源的半主动控制参数,包括磁流变阻尼器的电流等级、电流施加时刻、电流持续时间、电流改变或终止时刻、电流等级个数;S3、将S1确定的参数输入作动器,将S2确定的参数输入稳压直流电源。本发明可通过持续施加电流增加自复位结构的刚度、承载力和耗能性能等,试验后切断电流,从而消除磁流变阻尼器对自复位结构自复位性能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212689284U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21045961.1
申请日:2020-06-09
Applicant: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抗震减震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恢复框架结构磁流变阻尼器安装套件结构,包含:用于分别将磁流变阻尼器活塞杆和固定杆与框架结构固定的两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含与框架结构预埋件焊接固定的连接板,与连接板固定的钢构件,及与钢构件螺栓固定的钢梁;钢梁另一端与活塞杆或固定杆端部固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科学合理,通过安装套件将磁流变阻尼器与框架结构紧密连接,形成混凝土框架内部空间的阻尼模块,保证使用过程中阻尼器性能稳定性,提高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和耗能能力,且阻尼器损坏时可以随时更换,便于组装及后期维护,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212689209U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21044834.X
申请日:2020-06-09
Applicant: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抗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恢复磁流变阻尼器耗能混凝土框架结构,包含:通过混合配筋并利用混凝土浇筑形成且含有基础梁、顶梁、左框架柱和右框架柱的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内部空间的其中一对角线上安装有用于通过调节电流大小以改变输出阻尼力强弱的磁流变阻尼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科学合理,通过调节电流大小控制输出的阻尼力并将其与混合配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相结合,能够改善框架结构的可恢复能力和耗能能力,且布置在框架内部空间的磁流变阻尼器损坏后可随时更换,使用维护方便、可靠,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