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0476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942986.8
申请日:2024-07-15
Applicant: 重庆巫山水利发展有限公司 , 重庆交通大学 , 重庆腾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Inventor: 孙众 , 余世军 , 石野 , 邱承涛 , 肖世权 , 王俊杰 , 凌会坤 , 刘波 , 吕川 , 吴鹏 , 黄诗渊 , 刘良军 , 戴剑 , 王术学 , 庞攀 , 刘明 , 刁云川 , 王舟 , 高瑞丹 , 张小峰 , 华融 , 谭劲松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Q30/0201 , G06Q50/08 , G06F119/02 , G06F119/14 , G06F113/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坝体运营环境对沥青混凝土心墙抗裂性能影响的评价方法,属于沥青混凝土勘察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针对沥青混凝土坝的工程特性与运营环境分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指标进行打分,将各评估指标按重要性从高到低顺序分配权重系数并排序;S2:根据各评估指标的权重系数,计算心墙开裂风险总值;S3:根据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溃坝事故伤亡情况分级、经济损失分级和事故严重程度分级;S4:根据风险总值F和风险评估矩阵,建立开裂风险评估矩阵,确定开裂风险等级。本发明能够迅速识别出可能导致心墙抗裂性能下降或引发心墙开裂的关键因素,为勘察设计方案提供快速且有效的诊断服务,从而提升设计方案的整体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79466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768762.X
申请日:2024-06-14
IPC: G01M13/00 , G06F30/23 , G06F30/13 , G01N19/02 , G06F119/1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考虑摩擦效应的压实黏土I型断裂尺寸效应方程构建方法,涉及土石坝心墙裂缝研究技术领域。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S1:测定支座材料与试样的摩擦系数;S2:开展压实黏土I型断裂尺寸效应试验;S3:标定I型断裂试样尖端应力场奇异项、非奇异项、第3高阶项。本发明在传统三点弯曲试验上考虑了支点摩擦的影响,引入DIC,来对考虑支点摩擦后的Williams级数展开的系数进行标定,结合MMTS准则构建考虑摩擦效应的压实黏土I型断裂韧度尺寸效应方程,实现工程尺度下压实黏土I型断裂韧度、I型断裂过程区的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984453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320443.2
申请日:2024-03-20
Applicant: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心墙坝防渗心墙施工层面凿毛杂质清理与智能加热一体化装置,凿毛杂质清理机构后侧可拆卸连接有智能加热机构;凿毛杂质清理机构将凿毛机与吸尘吹风系统结合,合并工程程序,提升了沥青混凝土心墙层间清洁效率,缩短了沥青混凝土层间处理时间,降低施工成本,对比现有技术方案人工剔除的方式,本发明可快速、有效去除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层面上的杂质,减少人工投入,节约工期;智能加热机构为安装架底部设置有行走机构,安装架后侧通过连接件连接有红外加热机构,工作状态红外加热机构位于安装架底部,红外加热机构为安装板底部从前到后依次设置有第一温度测量器、第二温度测量器、第三温度测量器、第四温度测量器,通过精准智能的对温度进行控制,实现对沥青混凝土心墙坝防渗心墙施工层面均匀加热,避免温度过高造成沥青混凝土的老化,或温度较低导致的粘结效果不佳,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本发明集凿毛、摊铺层表面除尘、加热工艺于一体,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节省了人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983594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320415.0
申请日:2024-03-20
Applicant: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沥青混凝土心墙坝防渗心墙施工层面去尘除水装置,行走架上前侧设置有反C形吹风管、后侧设置有C形吸尘管,行走架底部安装有围成矩形作业区的围挡板组件,吹风管的出风口位于作业区的前侧,吸尘管的进风口位于作业区的后侧,吹风管的进风口叠放于吸尘管排风口上方,吹风管的进风口上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进风过滤网和进风扇、出风口上设置有高压吹风机,吸尘管的进风口上设置有吸尘涡轮机,吸尘管的左排风口和右排风口上均设置有排气过滤网和排气扇,位于排气过滤网下方吸尘管壁上设置有粉尘收集盒。本发明使吹风功能和吸尘功能集成为一体,避免高压水枪与高压吹风机产生水分残留及扬尘二次污染,可高效、彻底地去除沥青混凝土摊铺层面的残留水分、浮尘,以保证沥青混凝土施工层面间较好的粘结效果,同时减少了人工投入,降低施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418853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496177.0
申请日:2023-11-10
Applicant: 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泥岩地层盾构隧道防喷涌设施及其防喷涌方法,包括盾构设备、螺旋输送机构、防喷涌机构、出渣量监测机构、支撑机构和防喷涌输送机构:所述螺旋输送机构包括输送筒,所述输送筒内部转动连接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外侧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位于输送筒的内部分别设有缓冲腔和扩张段对渣土实现均匀且缓慢排出,进而让一部分渣土沿着缓冲腔的边缘流动,分流一部分渣土,从而起到减小螺旋输送机构出渣的强度,以避免了发生喷涌的现象,然后泥水渣土将通过出渣斗排入防喷涌机构的内部,并再一次由输渣导向筒内部设有的限流板对泥水土壤进行阻挡限流的作用,从而进一步的减小出渣强度,即时有效避免威胁施工人员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6952721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905997.4
申请日:2023-07-21
Applicant: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特性取值的试验方法,属于岩土工程领域。依次包括以下步骤:制备试样、通过试验仪器对试样进行试验、得到试验结果、将试验结果进行函数拟合、最终得到压缩特性取值的相关计算公式;所述试验分为“先干湿循环后加载”与“先加载后干湿循环”两种试验加载方式,所述计算公式为压缩特性取值与干湿循环次数N、加载时的轴向压力σ、标准大气压Pa的函数关系。本发明综合考虑干湿循环与加载顺序对压缩特性的影响,以提高压缩特性取值的准确性及便捷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716918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772390.3
申请日:2023-06-27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IPC: E02D29/045 , E02D15/00 , E02D31/12
Abstract: 发明提供适用于岩溶地区地下综合管廊跨越地下暗河的框架结构及施工方法。该框架结构包括埋置在地下的综合管廊和支撑框架。所述综合管廊包括沿廊体走向布置的若干个综合管廊构件。跨越地下暗河的综合管廊构件标记为综合管廊跨越段。所述综合管廊跨越段布置在支撑框架上。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地质勘察及地下结构设计、基坑开挖、钢筋笼绑扎与焊接、混凝土浇筑、地下综合管廊构件吊装和灌浆等步骤。该框架结构施工全过程不影响地下暗河水文地质条件,保护了地下环境。桩基可增大地下综合管廊地基的承载力。桩基内部布设通长筋可发挥抗拔效果,避免在地下水托浮力作用下地下综合管廊发生上浮、倾斜等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6373227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98987.6
申请日:2023-04-14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 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人造颗粒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规则球形颗粒规模化防堵型模具及制造方法,包括底板、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底板上开设有底槽,第一模具有形状室,形状室位于第一模具靠近第二模具的一侧,第一模具还具有注料孔,注料孔位于第一模具的顶部,并与形状室连通;首先模具上,模具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设计好颗粒形状后直接将模具打印即可,满足了颗粒形状多样性的要求,其次通过对模具结构的优化制作了模具套装,在保留注料孔的基础上加设了将颗粒的塑型阶段和养护阶段都集成在同一套模具上进行,从而实现对不同形状、不同粒径的颗粒高效批量制作。
-
公开(公告)号:CN116296647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103598.8
申请日:2022-09-09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类岩石材料I型和I‑II复合型断裂试验的试样制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装置包括底座以及均安装在底座上的容器约束挡板、两块第一容器侧面挡板、第二容器侧面挡板和裂缝预制垫块。容器约束挡板为半圆形弧形板。两块第一容器侧面挡板布置在容器约束挡板开口处,裂缝预制垫块包括相连接的圆棒和主体板件,圆棒设置在两块第一容器侧面挡板之间,容器约束挡板、两块第一容器侧面挡板、圆棒和底座形成腔室S,主体板件位于腔室S内。第二容器侧面挡板和两块第一容器侧面挡板贴合并可拆卸连接到容器约束挡板的开口端。制备试样时,向腔室S内注入试样流体材料,待材料凝固后拆解装置取下试样。
-
公开(公告)号:CN110578516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1910724139.3
申请日:2019-08-07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发明提供一种超临界CO2相变脉冲下岩体冲击致裂损伤测试方法。该方法包括施作致裂孔和声波测试孔、安装振动监测设备、进行致裂前声波试验、实施相变膨胀致裂、进行相变致裂后声波试验和建立岩石相变致裂损伤计算模型等步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