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桥梁防落梁限位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523070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011488868.2

    申请日:2020-12-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领域,提供了一种公路桥梁防落梁限位装置,包括桥墩,所述桥墩的顶端安装有支撑座,且支撑座顶部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凹槽,两组所述凹槽内底部相互靠近的一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安装块,两组所述凹槽内底部相互远离的一端对称设置有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二安装块和第一安装块相互靠近的一端对称安装有安装板。本发明通过限位板、连接链条、固定板和连接环的配合使用,拼接条和拼接槽的相互卡合,可以作第一步阻挡,利用第一安装块和凹槽内底部之间的摩擦力作第二步阻挡,利用第二防落梁缓冲链可以对桥梁主体给予的力进行一定程度的缓冲和阻拦,可以作第三步阻挡,通过三步阻挡,可以大大提高装置防止桥梁主体向支撑座两端移动的能力。

    一种公路桥梁防落梁限位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523070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488868.2

    申请日:2020-12-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领域,提供了一种公路桥梁防落梁限位装置,包括桥墩,所述桥墩的顶端安装有支撑座,且支撑座顶部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凹槽,两组所述凹槽内底部相互靠近的一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安装块,两组所述凹槽内底部相互远离的一端对称设置有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二安装块和第一安装块相互靠近的一端对称安装有安装板。本发明通过限位板、连接链条、固定板和连接环的配合使用,拼接条和拼接槽的相互卡合,可以作第一步阻挡,利用第一安装块和凹槽内底部之间的摩擦力作第二步阻挡,利用第二防落梁缓冲链可以对桥梁主体给予的力进行一定程度的缓冲和阻拦,可以作第三步阻挡,通过三步阻挡,可以大大提高装置防止桥梁主体向支撑座两端移动的能力。

    一种减震型桥梁转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691316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599894.6

    申请日:2020-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震型桥梁转体结构,包括滑座、支撑导轨、中心转座和中心托座,中心托座与桥墩固定,中心转座与桥梁的下端中部连接,中心转座与中心托座配合,中心转座与中心托座之间通过转轴连接,中心转座的外部套有与桥梁连接的滑座,桥墩上设有与滑座配合的支撑导轨,桥梁的下端边缘处设有防护撑腿,该减震型桥梁转体结构通过中心托座与中心转座之间的配合,保证桥梁转体时的中心,桥梁的四周通过滑座支撑,滑座在支撑导轨内滑行,避免桥梁倾斜,保证转体时的稳定性,设置防护撑腿能够增加出现倾斜或转体损伤时的安全性,确保使用安全。

    扣合型稳定钢构架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327021B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710556745.X

    申请日:2017-0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扣合型稳定钢构架,包括第一钢构件、第二钢构件,第一钢构件和第二钢构件分别在端部设有矩形凸齿,矩形凸齿包括设于第一钢构件底部的上凸齿和设于第二钢构件顶部下凸齿;下凸齿与第一钢构件之间设有减震器;减震器包括座板、座筒和支撑件,座板紧抵第一钢构件,座筒与下凸齿相连;座筒包括筒体部和与筒体部一体成型的上延伸部,上延伸部伸入支撑件内;减震器还包括支撑设置在筒体部上并对支撑件形成支撑的第一支撑弹簧和支撑设置在上延伸部上并对支撑件的内底部形成支撑的第二支撑弹簧;减震器还包括设置在筒体部内的扭转减震机构;本发明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够应对现实中发生的震动情况,增强钢构架的稳定性。

    用于隧道洞口防滑坡的防护棚

    公开(公告)号:CN109026054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664304.6

    申请日:2018-06-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洞口防滑坡的防护棚,包括立方体状的底部支架、安装于底部支架顶部的顶棚和设置于顶棚与底部支架之间的阻尼装置,所述底部支架的横向中间沿竖向固定设置有支撑柱,所述顶棚为两个并分列于支撑柱的横向两侧,所述支撑柱与顶棚的横向内侧铰接使顶棚的横向外侧可上下摆动,单个顶棚下侧均设置有且阻尼装置支撑设置于顶棚与底部支架之间用于对顶棚摆动形成阻尼;能够保证棚洞抗冲击力大的同时,有效降低棚洞造价、缩短工期且易于维护维修。

    适用于高速离心场条件下的摄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147825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318696.6

    申请日:2017-0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速离心场条件下的摄像系统,包括支架、摄像机和照明装置;所述支架包括横梁和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横梁两端,固定座包括用于与离心机模型箱通过螺栓连接的角钢连接座、垂直并固定于角钢连接座的支撑板和固定于角钢连接座和支撑板之间的斜向加固板,所述摄像机和照明装置均固定于横梁,通过螺钉将支架固定于离心机模型箱,所述摄像机和照明装置均固定于支架并透过有机玻璃板对离心机模型箱内的土工结构物摄像和照明,当离心机模型箱离心转动时,摄像系统能够与模型箱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保证可拍摄到清晰稳定的画面,并且结构简单,固定稳定,安装方便,成本低廉。

    桥梁用隔振器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337362A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610880571.8

    申请日:2016-10-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19/00 E01D19/04 E01D19/041 E01D19/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用隔振器,包括与桥梁梁体配合的支座和对支座形成支撑并用于减振的减振支撑机构;减振支撑机构包括外套筒、支撑套和套体支撑组件,支座包括座本体和滑动杆体,滑动杆体与支撑套之间设置有对支座竖向移动减振的第一减振件;支座为摩擦摆结构支座,具有较好的摩擦耗能的效果,减振支撑机构对支座整体形成浮置支撑,大大减小来自于桥梁梁体的振动向桥梁基础的传递,从而减少周围建筑的振动;同时,在桥梁产生竖向位移对支座进行挤压时,支撑套内设置的第一减振件会对桥梁受到的竖向冲击力起到缓冲作用;本发明的结构紧凑,且各部分相互配合,协同作用,共同达到上述了效果,具有相当好的整体性。

    屈服锚索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846822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510229152.3

    申请日:2015-05-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屈服锚索,包括索体及让压机构,让压机构包括内缸体、外缸体、缸盖、活塞环及活塞杆;内缸体为空心圆筒体,缸盖设有中心孔及与活塞杆配合的杆孔,索体从内缸体的空心部位及缸盖的中心孔穿过并与活塞杆联动;内缸体、外缸体及缸盖形成截面呈环形的工作腔,活塞环设在工作腔中,活塞环的顶部与至少两根活塞杆相连、底部与工作腔底部之间设有压缩介质,活塞杆从杆孔穿出并可在索体的带动下运动;内缸体的底部设有泄压通道,泄压通道内安装有可根据预设压力值自动开启及关闭的安全阀;本发明的屈服锚索,容许的变形量较大,承载能力高,阻力恒定,能够满足围岩大变形需要。

    边坡支护用抗滑桩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818723B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510227582.1

    申请日:2015-05-07

    Inventor: 伍川生 赵宁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边坡支护用抗滑桩,包括锚杆、套在锚杆上并用于深埋于边坡的外套管和与锚杆上端螺纹配合并紧顶外套管上端面的旋紧件,锚杆下端设置有向端部扩大的下部锥度胀头,外套管与下部锥度胀头对应的管段设置至少三个纵向切口形成下膨胀部;锚杆内套于外套管形成整体的抗滑桩结构,具有较强的抗弯和抗剪力,从而提高抗滑力,另外,锚杆末端的下部锥度胀头与下膨胀部形成自锁结构,不但安装方便快捷,而且安装后具有相当好的固定效果,不易产生轴向的移动,从而可承受较强的边坡膨胀产生的轴向拉力或滑坡体滑坡错位产生的轴向分力。

    用于隧道洞口防滑坡的防护棚

    公开(公告)号:CN109026054B

    公开(公告)日:2020-05-29

    申请号:CN201810664304.6

    申请日:2018-06-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洞口防滑坡的防护棚,包括立方体状的底部支架、安装于底部支架顶部的顶棚和设置于顶棚与底部支架之间的阻尼装置,所述底部支架的横向中间沿竖向固定设置有支撑柱,所述顶棚为两个并分列于支撑柱的横向两侧,所述支撑柱与顶棚的横向内侧铰接使顶棚的横向外侧可上下摆动,单个顶棚下侧均设置有且阻尼装置支撑设置于顶棚与底部支架之间用于对顶棚摆动形成阻尼;能够保证棚洞抗冲击力大的同时,有效降低棚洞造价、缩短工期且易于维护维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