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清洗平板格栅装置及使用工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18239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95135.5

    申请日:2024-09-1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自清洗平板格栅装置及使用工法,该装置包括固定架,固定架顶部并列布设多块固定栅片,固定栅片从水流的上游方向朝向下游方向向上倾斜,倾斜角度为2‑6°;还包括在竖直平面内往复运动的往复活动栅片机构,往复活动栅片机构包括多个并列的活动栅片,多个活动栅片分别位于两个固定栅片的间隙内。本发明能够通过活动栅片与固定栅片的间隙实现对固液的分离,同时活动栅片转动时能够将栅渣移动到渣桶,可有效避免栅渣在固定栅片上沉积后造成栅片堵塞的问题,并且本发明中活动栅片与固定栅片的栅距可控制到0.3mm以下,过滤效果更优;格栅间隙中间的细小堵塞物,可以通过动片与固片的摩擦去除掉,实现自清洗功能,无堵塞风险。

    饱食饥饿比的定量调控方法和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874037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828024.6

    申请日:2024-12-1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饱食饥饿比的定量调控方法和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系统,涉及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培养领域。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包括反应池,反应池包括饱食区和饥饿区,包括:根据反应池的实时进水流量和实时进水化学需氧量浓度,计算得到实时进水有机负荷;根据临界食微比和实时进水有机负荷,计算得到理想饱食区污泥浓度;根据实时进水流量,以及饱食区的理想污泥浓度和污泥回流浓度,计算得到饱食区的理想污泥回流量;调控饱食区的污泥回流量,直到污泥回流量与理想污泥回流量相同。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实现对饱食饥饿比进行定量核算并加以调控,导致系统的饱食饥饿效果不佳的问题。

    好氧颗粒污泥快速筛选富集的调控方法和连续流反应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40932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698895.0

    申请日:2024-11-2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好氧颗粒污泥快速筛选富集的调控方法和连续流反应系统,涉及污水处理领域。方法应用于好氧颗粒污泥的连续流反应系统,好氧颗粒污泥的连续流反应系统包括刮泥装置,根据预设条件划分污泥沉淀区,并根据预设条件确定刮泥装置在污泥沉淀区的初始位置;将刮泥装置安装在初始位置处;根据预设的第一污泥浓度范围与第二污泥浓度范围,对一级污泥回流量与二级污泥回流量进行调控;当污泥回流量随着进水水质、进水量或污泥沉降性能的变化而变化,导致一级污泥回流泥斗液位或二级污泥回流泥斗污泥液位超出预设范围时,根据刮泥装置的刮泥动作,对刮泥装置进行调整。解决了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存在的沉降选择压力调控复杂、造粒进程缓慢的问题。

    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污水处理系统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219175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329570.5

    申请日:2024-09-23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污水处理系统,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处理装置和能源装置;能源装置包括光伏组件和蓄电池,蓄电池与光伏组件电连接;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调节池、生化池和回流组件,调节池与生化池连通,回流组件包括回流管和回流泵;回流管包括换热管段,回流泵的入口与生化池连通,回流泵的出口与换热管段连通,换热管段与调节池连通,回流泵与蓄电池电连接;换热管段与光伏组件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污水处理系统通过污水与光伏组件进行热交换,以解决污水处理系统中光伏板的转化效率受环境影响较大,发电效率较低的问题。

    一种排口生态净化系统和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59687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311013.0

    申请日:2024-09-2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排口生态净化系统和方法,属于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技术领域,该排口生态净化系统和方法,包括净化廊道区和截流控制区;截流控制区用于连通排口和河湖库;截流控制区位于排口和净化廊道区之间;当来自排口的水体的瞬时流量小于或等于最大设计流量时,来自排口的水体通过截流控制区流动至净化廊道区;当来自排口的水体的瞬时流量大于最大设计流量时,来自排口的第一部分的水体通过截流控制区流动至排口,第一部分的水体的瞬时流量等于最大设计流量;来自排口的第二部分的水体通过截流控制区流动至河湖库。本申请解决了截流控制及限水量运行,导致其净化效果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