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24543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115914.3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E21B43/20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油井同步见水的井组注采参数优化方法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油井同步见水的井组注采参数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注水开发井组平面物理模型并分区,根据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确定各分区储层的前缘含水饱和度及含水率导数;根据所选井组的实际生产数据确定各采油井见水时间,以见注水时间最长的采油井对应的的见水时间确定为基准见水时间;建立各个采油井注采压差与见水时间关系曲线,绘制于同一个图版。本发明通过该方法的应用,可以快速、准确地调整井组内各个采油井的注采压差,使得井组同步见水,解决了注水开发油田平面矛盾突出带来的水驱波及效率低、见水时间差异大引起注入水低效、无效循环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263259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211144048.0
申请日:2022-09-20
Applicant: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田注水注气开发用地面管路优化系统及其优化方法,优化系统包括注入系统和采出系统,注入系统包括第一蒸汽泵房、液态CO2储罐、计量泵组、第一导流管组和注入井口,采出系统包括采出井口、第二导流管组、第三导流管组、用于分离采出CO2的第一分离气罐、用于分离采出伴生气的第二分离气罐、第二蒸汽泵房和储油罐。优化方法包括:S1、注入系统控制;S2:采出系统控制。本发明提供了一套完备的注入系统和采出系统,并基于超临界CO2的相态条件以及各个不同流体之间的传热优化设计了一种导流分管,大大提高了油田现场的工作效率,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263259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1144048.0
申请日:2022-09-20
Applicant: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田注水注气开发用地面管路优化系统及其优化方法,优化系统包括注入系统和采出系统,注入系统包括第一蒸汽泵房、液态CO2储罐、计量泵组、第一导流管组和注入井口,采出系统包括采出井口、第二导流管组、第三导流管组、用于分离采出CO2的第一分离气罐、用于分离采出伴生气的第二分离气罐、第二蒸汽泵房和储油罐。优化方法包括:S1、注入系统控制;S2:采出系统控制。本发明提供了一套完备的注入系统和采出系统,并基于超临界CO2的相态条件以及各个不同流体之间的传热优化设计了一种导流分管,大大提高了油田现场的工作效率,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72061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238541.6
申请日:2025-03-03
Applicant: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10/063 , G06Q50/02 , G01F22/00 , E21B43/16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实际封存量核算方法,建立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的三维地质模型,三维地质模型中包括至少一口注气井和不少于两口的采油井,通过数值模拟得到模拟生产气油比和模拟封存率关系式;通过注气后实际平均气油比对模拟生产气油比进行修正,获得修正后模拟生产气油比和模拟封存率关系式;获取首口注气井开始投注前各监测对象的背景值及待测时刻各监测对象的监测值,所有监测对象的背景值及对应监测值的差值的绝对值之和为二氧化碳泄漏量;首口注气井开始投注至待测时刻内二氧化碳实际注入量与模拟封存率的乘积与二氧化碳泄漏量之和作为二氧化碳实际封存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47590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99718.7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7/10 , G16C20/10 , G06F111/08 , G06F111/10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过程储层溶蚀增渗量化计算方法,方法如下:建立由网格单元构成的初始储层岩石模型;其中,各网格单元的初始类型包括供二氧化碳‑流体流动的孔隙空间和岩石颗粒占据的固体空间;以其属性为固体节点且其周围网格单元没有被固体节点全部占据的网格单元作为反应网格单元,且根据其属性适应不同的化学反应模型;并行更新所有反应网格单元的属性,溶蚀率达到预设目标形成最终储层岩石模型,以其与初始储层岩石模型的油相、气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差异定量化表征溶蚀增渗现象。本发明定量化表征不同矿物组成及温度压力环境下二氧化碳‑流体在储层岩石内的溶蚀增渗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4810007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210264960.3
申请日:2022-03-17
Applicant: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朱争 , 党海龙 , 高涛 , 白璞 , 刘芳娜 , 王强 , 王小锋 , 刘明军 , 崔鹏兴 , 石立华 , 田伟伟 , 孙兵华 , 梁卫卫 , 李留杰 , 王继超 , 凃兴平 , 伍小雄 , 陈刚 , 李东 , 吕远
IPC: E21B43/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注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低渗透油藏的蓄能增渗评价方法,方法如下:判断井组蓄能增渗开发潜力;开展井组注采连通性分析;开展井组生产现状分析,判断该井组是否正常生产、已关停及高含水;开展单井动态分析:分析油井的见水见效程度,确定油井实际见效累注水量与水淹累注水量;开展井组剩余采出程度评价:以剩余采出程度大于10%判定井组蓄能增渗开发潜力良好;在井组蓄能增渗开发潜力良好时,确定蓄能增渗评价参数;蓄能增渗评价参数包括最佳蓄能增渗注水量、最佳蓄能增渗焖井时间、最佳蓄能增渗注水速度及蓄能增渗采液速度。本发明可有效指导油田油区蓄能增渗注水关键参数优化,形成最佳的蓄能增渗技术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5436256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211077632.9
申请日:2022-09-05
Applicant: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双液相系统下变径毛细管渗吸时间与渗吸速度的计算方法涉及致密油藏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双液相系统下变径毛细管渗吸时间与渗吸速度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变径毛细管结构参数、流体参数以及变径毛细管入口端压力和出口端压力;对变径毛细管每段单独求解结构积分变量;考虑固‑液壁面作用对黏度值进行修正;确定离散步数,以及离散步长;求解中间积分变量;计算变径毛细管任意位置处的渗吸时间与渗吸速度。本发明针对液液系统下非等径毛细管的渗流特点建立基础微观理论模型,考虑了渗吸驱替过程中压差及固‑液壁面作用对渗吸驱替的影响,为复杂孔隙结构的驱替渗吸计算提供了解析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324543B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211115914.3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E21B43/20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油井同步见水的井组注采参数优化方法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油井同步见水的井组注采参数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注水开发井组平面物理模型并分区,根据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确定各分区储层的前缘含水饱和度及含水率导数;根据所选井组的实际生产数据确定各采油井见水时间,以见注水时间最长的采油井对应的的见水时间确定为基准见水时间;建立各个采油井注采压差与见水时间关系曲线,绘制于同一个图版。本发明通过该方法的应用,可以快速、准确地调整井组内各个采油井的注采压差,使得井组同步见水,解决了注水开发油田平面矛盾突出带来的水驱波及效率低、见水时间差异大引起注入水低效、无效循环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436256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077632.9
申请日:2022-09-05
Applicant: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双液相系统下变径毛细管渗吸时间与渗吸速度的计算方法涉及致密油藏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双液相系统下变径毛细管渗吸时间与渗吸速度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变径毛细管结构参数、流体参数以及变径毛细管入口端压力和出口端压力;对变径毛细管每段单独求解结构积分变量;考虑固‑液壁面作用对黏度值进行修正;确定离散步数,以及离散步长;求解中间积分变量;计算变径毛细管任意位置处的渗吸时间与渗吸速度。本发明针对液液系统下非等径毛细管的渗流特点建立基础微观理论模型,考虑了渗吸驱替过程中压差及固‑液壁面作用对渗吸驱替的影响,为复杂孔隙结构的驱替渗吸计算提供了解析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810007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264960.3
申请日:2022-03-17
Applicant: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朱争 , 党海龙 , 高涛 , 白璞 , 刘芳娜 , 王强 , 王小锋 , 刘明军 , 崔鹏兴 , 石立华 , 田伟伟 , 孙兵华 , 梁卫卫 , 李留杰 , 王继超 , 凃兴平 , 伍小雄 , 陈刚 , 李东 , 吕远
IPC: E21B43/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注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低渗透油藏的蓄能增渗评价方法,方法如下:判断井组蓄能增渗开发潜力;开展井组注采连通性分析;开展井组生产现状分析,判断该井组是否正常生产、已关停及高含水;开展单井动态分析:分析油井的见水见效程度,确定油井实际见效累注水量与水淹累注水量;开展井组剩余采出程度评价:以剩余采出程度大于10%判定井组蓄能增渗开发潜力良好;在井组蓄能增渗开发潜力良好时,确定蓄能增渗评价参数;蓄能增渗评价参数包括最佳蓄能增渗注水量、最佳蓄能增渗焖井时间、最佳蓄能增渗注水速度及蓄能增渗采液速度。本发明可有效指导油田油区蓄能增渗注水关键参数优化,形成最佳的蓄能增渗技术方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