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t纳米粒子负载Fe基MOF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076059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202631.1

    申请日:2024-08-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t纳米粒子负载Fe基MOF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环境能源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制备方法,采用2‑氨基对苯二甲酸、FeCl3·6H2O和六水合氯铂酸水溶液作为原材料,经过水热反应,将Pt纳米粒子原位分散负载NH2‑MIL‑101(Fe),降低了界面电荷转移阻力,抑制了光生载流子的重组,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光催化固氮活性,利用含Pt纳米粒子的NH2‑MIL‑101(Fe)复合光催化剂的协同效应来达到提高光催化转化氮气合成氨产量的目的,显著解决了传统工业固氮Haber‑Bosch法的高能耗与环境污染问题。

    一种单离子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133974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142015.7

    申请日:2023-09-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单离子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制备方法包括将RAFT试剂、4‑苯乙烯磺酰(苯基磺酰)亚胺锂、乙烯基EO单体、引发剂和有机溶剂混合均匀,得到溶液A;在恒温密封条件下使溶液A进行无氧聚合反应得到单离子聚合物锂盐;将交联剂、光引发剂、单离子聚合物锂盐、有机聚合物基体与有机溶剂混合并在室温下继续搅拌得到溶液C;将混合溶液C进行成膜处理,真空干燥后通过UV光引发制得所述单离子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本申请中引入互穿网络结构提高了电解质的机械强度,降低聚合物基体的结晶区,提高离子电导率,解决了单离子聚合物固态电解质高机械强度与高离子电导率难以同时兼得的问题。

    一种乳液型稠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626962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348673.7

    申请日:2022-10-31

    Inventor: 王海花 王雨 王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乳液型稠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制备方法包括将3,3,5,5‑四溴甲基苯辛烯及丙烯酸丁酯在OP‑1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的作用下溶解于白油中,得到油相;将丙烯酰胺及水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加入叔丁基过氧化氢,得到水相;将油相与水相混合,调节体系pH值,加入偏重亚硫酸钠后,先保持室温反应,然后升温后继续反应,得到所述酸化压裂用乳液型稠化剂。该乳液型稠化剂对于酸性条件有着较强的敏感性,该乳液型稠化剂分子中的二卤代基团在酸性条件下会生成醛基进行交联,增加体系粘度,可在井下自行交联,有效起到了交联剂的作用,避免额外加入其他交联剂,本发明中的稠化剂在注入时体系粘度低,有利于施工,有效缩短了施工周期。

    一种石墨相氮化碳的催化活性与温度梯度关系的研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25104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910028138.5

    申请日:2019-0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相氮化碳的催化活性与温度梯度关系的研究方法,属于催化技术领域。通过对温度梯度的控制,一方面研究了石墨相氮化碳催化活性面在方向上的分布情况,另一方面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催化活性性能,对石墨相氮化碳作为催化剂使用时的制备过程和使用方法均具有指导意义,为光催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催化性能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同时,该方法操作简便、容易实现,而且对环境友好。

    高效生产γ-氨基丁酸的重组大肠杆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220574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568565.X

    申请日:2024-1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效生产γ‑氨基丁酸的重组大肠杆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属于基因工程或生物技术领域。通过在E.coli BL21(DE3)中异源表达突变型谷氨酸脱羧酶基因gadB△C11,在araBAD启动子作用下异源表达串联弱RBS的GABA/Glu逆转运通道基因gadC△C41和串联强RBS的吡哆醛磷酸激酶基因pdxY,得到能高效生产γ‑氨基丁酸的重组大肠杆菌。将其接种至含卡那霉素和氨苄霉素的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至OD600=0.6,加入IPTG、l‑阿拉伯糖和l‑谷氨酸转化,就可得到γ‑氨基丁酸。该方法无需调节pH值,通过在大肠杆菌中构建逆转运途径、内源PLP回补途径及限速酶的定向改造,就能合成γ‑氨基丁酸,解决GABA生产成本高、酶活性低及GAD最适pH值与GABA一步法生产不兼容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