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煤矿施工用注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27371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440216.3

    申请日:2024-04-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煤矿施工用注浆装置,包括外进浆管、内进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进浆管一侧中部开设有进浆口,所述内进浆管一侧开设有四组旁通口,所述外进浆管靠近内进浆管一侧内部固定连接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内部开设有与进浆口相匹配的连通口,所述控制板内部开设有四组与旁通口相匹配的控制口,所述外进浆管靠近内进浆管一侧固定连接有四组滑动块,所述内进浆管外侧开设有四组转动槽,所述滑动块滑动连接于转动槽内部,所述内进浆管外侧开设有若干与转动槽相通的调节槽,能够机械控制注浆泵进浆管路处浆液的单位时间的流量,精确控制浆液流量有利于提供工程质量,防止注浆泵液压系统故障影响正常施工。

    曲率可控的定向钻进装置及钻进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08201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0927469.9

    申请日:2023-07-26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曲率可控的定向钻进装置及钻进方法。具体地,定向钻进装置包括:钻头;动力单元,用于向所述钻头提供旋转动力;刚性弯节导向单元,设置于所述钻头和所述动力单元之间,并且被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在初始弧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弯曲;可弯曲外壁,设置于所述动力单元和所述刚性弯节导向单元的外侧;以及导斜件,设置于所述可弯曲外壁靠近所述钻头的一端,并且被配置为接收来自于钻井壁且垂直于所述可弯曲外壁轴向的反作用力,以使所述刚性弯节导向单元弯曲。利用导斜件和顶部驱动单元的配合,使得连接于所述刚性弯节导向单元的钻头改变钻进方向,达到在垂直孔内无套管、不开窗的条件下进行侧向分支开孔的技术效果。

    煤层采后动水注浆模拟装置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43416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210708988.1

    申请日:2022-06-2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煤层采后动水注浆模拟装置及测试方法,所述装置包括:试验台;模型组件,设置在所述试验台上,包括箱体,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底板层、煤层、隔水层、含水层和顶板层;注浆系统,包括注浆口,与所述箱体的侧壁连通;动水系统,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箱体的侧壁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箱体上和所述进水口相对的侧壁连通;垂向加载系统,设置在所述试验台上;测试系统,包括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本申请提供的煤层采后动水注浆模拟装置及测试方法,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实现渗流‑应力耦合条件下注浆过程的可视化,更真实地模拟不同地质条件煤层采后动水注浆变化,为矿井采后注浆堵水水害防治提供参考基础。

    一种煤层顶板残余水头—工作面疏放水效率线性模型的建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7590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16332.2

    申请日:2024-1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层顶板残余水头—工作面疏放水效率线性模型的建立方法,涉及煤矿开采技术领域。包括:步骤1:确定采煤工作面的疏放靶区,并进行顶板水控制疏放近水平曲线井参数优化;步骤2:在顶板水控制疏放近水平曲线井参数的基础上,构建仰斜疏水钻孔数值模型并进行模型率定;步骤3:利用率定后的数值模型,构建多组近水平曲线钻孔同时放水数值计算模型,并获得顶板残余水头—工作面疏放水效率线性关系模型。本方法所建立的含水层残余水头高度与群孔疏放水量之间的数学模型,能对矿井煤开采顶板残余水头和疏放水量优化设计提供支撑,解决了现有技术通过密集施工倾斜直孔群集中高强度模式制约了现代化大型煤矿的高效、绿色开采的问题。

    一种煤矿注浆用注浆接头连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391504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383729.5

    申请日:2024-04-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注浆用注浆接头连接装置,包括固定板一,固定板一内部与两个对称的螺纹杆外侧螺纹连接,螺纹杆一端与夹板固定连接,固定板一一侧设置有固定板二,固定板二上设置有辅助组件,固定板一内部设置有注浆管,固定板二内部设置有输送管,固定板一一侧设置有加热组件,固定板一侧面设置有紧固组件。本发明通过加热组件对输送管外侧进行加热,确保输送管热胀的均匀性,提高输送管与注浆管的连接效果通过辅助组件解决施工人员难以将输送管插入注浆管外侧的问题,有效减少施工人员的劳动量,提高输送管和注浆管的连接效率,同时便于后续的拆卸,通过紧固组件降低钢丝固定的难度,提高钢丝缠绕固定的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