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气刀喷吹的热镀锌板材确定方法、气刀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71051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15562.1

    申请日:2024-12-1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基于气刀喷吹的热镀锌板材确定方法、气刀及装置,涉及带钢生产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基于待检测的目标气刀在喷吹过程中对应的气刀参数数据组库和目标气刀在目标生产任务下对应的预设锌层阈值范围,确定目标气刀在目标生产任务下对应的至少一组候选气刀参数;基于候选气刀参数,确定目标气刀在气刀出口处的气流变化数据;基于各个气流变化数据和预设无量纲化算法,确定目标气刀在目标生产任务下的目标气刀参数。本申请能够准确的确定目标气刀在气刀出口处的气流变化数据,进而确定镀层缺陷发生概率最低目标生产任务对应的目标气刀参数,进而提升目标板材的镀锌质量,在增强了实用性的同时,还大大提升了目标板材的镀锌效率。

    一种耐丝状腐蚀的锌铝镁镀层钢板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4018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817515.0

    申请日:2024-12-1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耐丝状腐蚀的锌铝镁镀层钢板及制备方法,属于涂镀技术领域。所述镀层钢板包括钢基体和附着于所述钢基体至少部分表面的锌铝镁镀层,以质量分数计,所述锌铝镁镀层的化学成分包括:Mg:1%~4%,Al:1%~4%,Sb:0.1%~1%,以及基体元素Zn;所述锌铝镁镀层含有Mg‑Sb化合物。通过在镀层中加入适量的Sb,Sb与Mg反应生成Mg‑Sb化合物,Mg‑Sb化合物一方面消耗了部分镁,减少了镀层中共晶组织Mg‑Zn化合物的数量,从而降低了丝状腐蚀的敏感性;另一方面,Mg‑Sb化合物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防腐性能,能够进一步增强镀层的整体耐腐蚀性。

    一种锌铝镁镍合金镀层钢板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23115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512885.2

    申请日:2023-05-0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锌铝镁镍合金镀层钢板,属于涂镀技术领域。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锌铝镁镀层钢板容易出现膜下丝状腐蚀,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使镀层中Mg元素的质量分数控制在0.5%‑1.5%,Al元素的质量分数控制在1%‑3%,Ni元素的质量分数控制在0.03%‑1%,通过控制镀层中的Mg、Al、Ni含量,来利于Mg‑Zn化合物形成细小的晶粒,延缓Mg‑Zn化合物的溶解速度,从而使得丝状腐蚀发生速度减慢,此外,通过适当比例的Ni元素与Al元素结合形成Ni‑Al化合物,可以细化镀层的晶粒,抑制Mg‑Zn化合物生长,从而将Mg‑Zn化合物分割为细小的晶粒,延缓Mg‑Zn化合物的溶解速度,从而使得丝状腐蚀发生速度减慢。

    一种热浸镀锌铝镁镀层钢板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82188B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111460688.8

    申请日:2021-12-0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钢材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浸镀锌铝镁镀层钢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锌铝镁镀层钢板包括钢板基体和镀层,所述镀层位于所述钢板基体的至少一表面,所述镀层的化学成分以质量分数计包括:Mg:0.4%‑1.2%,Al:1.5%‑3%,Ni:0.01%‑0.4%,Si:0.01%‑0.2%,余量为锌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镀层中的Si元素在热浸镀时很容易与钢板反应,形成Fe‑Si化合物,分布在钢板基体与镀层的界面处,增强界面结合力;控制Al元素含量,在镀层中形成富铝化合物,提高镀层中共晶组织的延展性,降低在成形中出现裂纹;通过Mg和Ni的含量,控制Mg‑Zn相和ZnNi化合物颗粒物在共晶组织中的含量,避免共晶组织发生脆性断裂;通过控制共晶组织的性能和成分,降低镀层在变形中过程中出现微观裂纹的现象。

    一种马氏体钢、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198174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10682042.2

    申请日:2022-06-15

    Abstract: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马氏体钢、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钢材制备技术领域,其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0.18‑0.22%,Si:0.5‑1.0%,Al:0.5‑1.0%,Mn:1.8‑2.5%,Nb:0.015‑0.03%,P:≤0.01%,S:≤0.01%,N:≤0.004%。采用中Si中Al成分体系,辅以其余化学成分的控制,抑制渗碳体析出,继而控制奥氏体含量,以控制钢的延展性能,规避开裂,热处理后获得由马氏体作为硬质基体、残余奥氏体和铁素体作为混合细化组织的高强钢。该组织中马氏体硬质相基体提供强度,残余奥氏体TRIP效应和铁素体提供了钢的延性,而细小均匀的组织构成提供高扩孔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