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60914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476416.4
申请日:2024-04-19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 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 , 北京首钢冷轧薄板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780MPa级合金化热镀锌双相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钢材制备领域。所述合金化热镀锌双相钢包括镀锌层和双相钢基体,所述镀锌层包覆在所述双相钢基体的至少一面,所述双相钢基体的化学成分包括:C、Si、Mn、P、S、Al、Cr、B以及Fe;其中,以质量分数计,C的含量为0.10%~0.18%,Si的含量为0.3%~1.0%,Mn的含量为1.5%~2.5%,P的含量≤0.02%,S的含量≤0.015%,Al的含量为0.4%~1.0%,Cr的含量为0.1%~0.8%,B的含量≤0.005%。合理设计化学成分,同时在连续退火、镀锌过程中控制冷却速度,使最终组织中获得一定量残余奥氏体,在变形时发生相比诱发塑性效应以提高材料的均匀延伸率,增强材料的成形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51245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374532.7
申请日:2023-10-23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 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 , 北京首钢冷轧薄板有限公司
Inventor: 谢春乾 , 潘丽梅 , 韩赟 , 刘华赛 , 刘李斌 , 齐春雨 , 滕华湘 , 秦汉成 , 邱木生 , 尉冬 , 姜英花 , 阳锋 , 王海全 , 牛涛 , 李飞 , 陈斌 , 朱国森 , 李明远 , 李振 , 王川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1000MPa级双相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钢铁冶炼技术领域。所述双相钢的化学成分包括:C、Si、Mn、P、S、Al、Cr、Mo、Nb、Ti以及Fe;以质量分数计,C的含量为0.08%~0.14%,Si的含量为0.2%~0.6%,Mn的含量为2.0%~2.5%,P的含量≤0.01%,S的含量≤0.005%,Al的含量为0.02%~0.05%,Cr的含量为0.2%~0.6%,Mo的含量为0.1%~0.3%,Nb的含量为0.01%~0.04%,Ti的含量为0.02%~0.04%。通过添加一定量的Nb、Ti元素形成大量纳米级析出物,细化晶粒、均匀组织的同时,提供了大量的氢陷阱,阻碍氢的扩散,最终获得较好的抗氢脆能力。该双相钢屈服强度为550MPa~700MPa、抗拉强度≥980MPa、延伸率A80≥10%、U弯浸泡360小时以上不发生开裂,在满足强度和延伸性能要求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抗氢脆性能,满足零件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608974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180681.5
申请日:2022-09-27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 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
Inventor: 马文俊 , 李海波 , 朱国森 , 陈斌 , 牛涛 , 吕迺冰 , 郝丽霞 , 贾毅 , 刘道正 , 倪有金 , 季晨曦 , 唐德池 , 朱克然 , 陈建光 , 赵彦伟 , 王彦锋
IPC: B22D41/00 , B22D41/02 , B22D11/117 , B22D1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铸中间包、连铸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涉及炼钢连铸技术领域,主要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连铸过程大尺寸夹杂物的去除效果不佳导致板卷表面大型夹杂物缺陷率过高的问题。该连铸中间包包括:第一气幕挡墙部,设置于所述中间包;第二气幕挡墙部,设置于所述中间包;进气部,联通于所述中间包,所述第一气幕挡墙部和第二气幕挡墙部覆盖所述进气部的进气口;液体入口,联通于所述中间包;其中,所述第一气幕挡墙部的吹气孔径与所述第二气幕挡墙部的吹气孔径不同。
-
公开(公告)号:CN115219521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703190.8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 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
IPC: G01N21/954 , G01N21/88 , G01N1/44 , G01N1/04 , G01B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晶器内坯壳质量检测方法及设备,属于炼钢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将硫磺粉进行熔化后凝固,制成硫磺块;将硫磺块装入铝罐中;将装有硫磺块的铝罐加入到连铸机的结晶器中,并控制加入铝罐的耗时在1‑2s;对连铸机产出的连铸坯进行取样,并对所取板坯试样进行硫印试验,以得到所述结晶器内坯壳厚度变化和/或结晶器内的凝固系数。通过本发明提高了检测结晶器内坯壳质量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487993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298089.X
申请日:2023-10-09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 ,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合金工具钢磷含量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铁水进行转炉吹炼,并根据顶吹供氧量以进行分批次倒渣操作,得到第一钢水;向所述第一钢水加入造渣料,后进行出钢,得到第二钢水;对所述第二钢水进行LF精炼和RH精炼,得到目标钢水。根据顶吹供氧量以进行分批次倒渣操作,可降低磷含量较高的炉渣后期回磷对终点钢水磷含量的影响;吹炼终点先倒渣再向炉内添加造渣料,有利于利用炉内钢水的高氧化性进一步进行脱磷,并结合LF精炼和RH精炼,获取低磷含量合金工具钢,可以制备得到磷含量为≤0.0070%的合金工具钢。
-
公开(公告)号:CN11728630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303139.9
申请日:2023-10-10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 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
IPC: C21C5/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带活动炉底转炉的砌筑方法,涉及转炉冶炼技术领域,包括:在炉身钢壳的底部安装第一活动炉底钢壳;在安装第一活动炉底钢壳后,在炉身钢壳上砌筑转炉内除炉底钢壳上方区域外的耐火砖;在砌筑炉身钢壳上的耐火砖后,卸下第一活动炉底钢壳,将安装好底部耐火砖的第二活动炉底钢壳连接在炉身钢壳底部,完成砌筑。一方面,在安装转炉内其他耐火砖具有安装空间大、安装方便、安装时间减少、安装效率提高的优点;另一方面,提前在炉外于炉底钢壳上安装好了底部耐火砖,保证了底吹转的完好无损,从而保障了底吹效果;从炉底热更换过程的角度,通过设置活动炉底的方式,保证了热拆卸过程顺利。
-
公开(公告)号:CN11993226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20605.2
申请日:2025-01-25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 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钢液真空脱氮的方法,属于炼钢领域。该方法包括:将钢液送入精炼站,后进行真空处理,使钢液进入真空室循环;真空精炼脱氮从开始至t1时间的过程中,将进入真空室循环的钢液进行第一底吹CO2气体,并以CO2作为载气进行第一喷吹碳粉;真空精炼脱氮从t1至t2的时间过程中,将进入真空室循环的钢液进行第二底吹CO2气体,并以CO2作为载气进行第二喷吹碳粉;真空精炼脱氮从t2至结束的过程中,将进入真空室循环的钢液进行底吹氩气,以进行真空精炼脱氮。利用CO2作为载气,将碳粉喷吹浸入钢液内部,CO2和碳粉在钢液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CO气泡,CO气泡对钢液脱氮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了脱氮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770005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474335.6
申请日:2023-04-28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 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转炉接缝料的填充方法,涉及转炉冶炼技术领域,转炉接缝料的填充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步骤一:在新的活动炉底钢壳上铺设镁碳砖,在镁碳砖上方安装圆锥状保护罩,形成新的活动炉底;步骤二:安装新的活动炉底至转炉本体;步骤三:将接缝用接缝料从转炉炉口倒入转炉内;步骤四:摇炉三次;步骤五:将转炉摇正,将接缝用接缝料从转炉炉口倒入转炉内;步骤六:将转炉静置3min;步骤七:将接缝用接缝料从转炉炉口倒入转炉内;步骤八:养生、烘炉、开炉。本申请提供一种转炉接缝料的填充方法,通过上述步骤可以保证接缝料高效、精准、密实的填充至接缝处,保证炉衬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219178959U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21152776.1
申请日:2022-05-13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 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取样器,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准确监控渣改质效果的技术问题。该取样器包括基座、取样套和活动安装于所述基座上的操作部,基座设有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至少一个进样窗口,所述进样窗口位于所述基座的下部,以尽量不破坏不同深度位置的钢渣钢水的分布情况。取样套,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沿所述基座的轴向,所述取样套的尺寸大于所述进样窗口的顶面与所述容纳腔的腔底的最大间距,所述取样套在封闭所述进样窗口的状态与被所述操作部阻挡而开启所述进样窗口的状态之间切换,达到了获得不同深度位置的钢水试样和不同厚度位置的炉渣试样、实现对钢渣界面的钢水和炉渣情况进行控制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516254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478203.0
申请日:2023-04-28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锟 , 张旭 , 姜杉 , 田志红 , 陈斌 , 庞陆峰 , 黄天华 , 惠亚军 , 原园 , 徐永先 , 王学强 , 韩赟 , 牛涛 , 徐海卫 , 于孟 , 缪成亮 , 王伦 , 李飞 , 安瑞东 , 李瑞 , 李悦 , 白凤霞 , 朱国森 , 李永林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28 , C22C38/20 , B82Y30/00 , B82Y40/00 , C21D8/02 , B21B3/02 , B21B1/26 , B21B37/74 , C21D1/7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耐候钢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轧高强度高耐候钢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质量分数计,所述热轧高强度高耐候钢的化学成分包括:C:0.043%~0.048%,Si:0.51%~0.59%,Mn:0.61%~0.68%,P:0.101%~0.109%,S:0.0031%~0.0038%,Al:0.071%~0.079%,Ti:0.062%~0.067%,Cu:0.251%~0.259%,Cr:0.84%~0.89%,N:0.0031%~0.0034%,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采用低C含量、低Mn含量和高Ti含量的微合金化设计,提高整体高耐候钢强度,降低轧制过程的变形抗力,轧制稳定性好,针对Si、P、Cu和Cr元素进行复合耐候性设计,充分发挥Si、P等廉价耐候性元素对耐候性能及固溶强化的贡献,再利用Cu,降低碳化铬对耐候性和韧性的不利影响,实现在不加入或少加入贵重合金元素的前提下对钢材的耐候性能的提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