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512994B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110446755.4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可储水式空心淤地坝,包括坝体,所述坝体的截面为梯形结构,所述坝体的内部开设有储水腔,所述坝体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与储水腔相连通,所述坝体远离储水腔的一侧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的端与储水腔内壁的底部相连通;通过设置的空心坝拦水,又用储水腔储水,使不能利用或难利用的洪水能够有效利用,空心坝建设,尤如在山坡地旁边建了一个蓄水池,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山坡地、林果地用水不足的问题,且泥沙含量较高的洪水不会进入储水腔的内部,而上层泥沙含量较低的清水则会流入储水腔的内部,可以方便后续人们的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512993B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110446148.8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Inventor: 申震洲 , 姚文艺 , 韩玉峰 , 李斌斌 , 肖培青 , 姚京威 , 徐建昭 , 衣强 , 张弘 , 韩德强 , 张军 , 王卫华 , 杨玉庆 , 曹力 , 昌已登 , 范江浒 , 刘杰 , 刘明欣 , 李莉 , 陈诚 , 侯礼婷 , 王纪超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泥沙自检测系统的可储水式空心淤地坝及其控制系统,包括坝体,所述坝体的截面为梯形结构,所述坝体的内部开设有储水腔,所述坝体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与储水腔相连通,所述坝体远离储水腔的一侧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的端与储水腔内壁的底部相连通;通过设置的空心坝拦水,又用储水腔储水,使不能利用或难利用的洪水能够有效利用;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包括泥沙含量检测装置以及储水控制模块,所述泥沙含量检测装置检测洪水中泥沙含量的垂直分布,储水控制模块控制相应的进水孔打开或者关闭,使泥沙含量较高的洪水不会顺着进水孔进入储水腔的内部,而上层泥沙含量较低的清水则会顺着进水孔流入储水腔的内部。
-
公开(公告)号:CN115683928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40720.3
申请日:2022-10-29
Applicant: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N5/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壤侵蚀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野外复合侵蚀定量剥离装置及观测方法。剥离装置包括设置在野外复合侵蚀区的风蚀分离装置、水蚀分离装置、冻融观测装置和原状土体。在不同观测时段对风蚀分离装置、水蚀分离装置、冻融观测装置内的原状土体分别进行称重,获得不同观测时段的原状土体重量变化过程,然后通过对比不同观测时段重量数据,得到该时间段的原状土体重量变化量,经过换算得到水蚀+冻融侵蚀量、风蚀+冻融侵蚀量和冻融侵蚀量。本发明的野外复合侵蚀定量剥离装置能够适用于野外各类地形,安装方便、灵活,能够实现对水蚀+冻融、风蚀+冻融、冻融等不同侵蚀动力作用下原状土体的同步观测。
-
公开(公告)号:CN112900359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445692.0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E02B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流域生态阈值的可储水式空心淤地坝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坝体,坝体的截面为梯形结构,坝体的内部开设有储水腔,坝体的迎水面一侧从上到下开设有若干个进水孔,进水孔内壁固定连接有进水阀,进水孔与储水腔相连通,坝体背水面的另一侧底部开设有排水孔,排水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排水阀,坝体靠近进水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泥沙含量检测装置;通过设置的空心坝拦水,又用储水腔储水,使不能利用或难利用的洪水能够有效利用;所述使用方法保证泥沙含量较高的洪水不会顺着进水孔进入储水腔的内部,而上层泥沙含量较低的清水则会顺着进水孔流入储水腔的内部,使得储水腔内部所储存的水均为清水,可以方便后续人们的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512994A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110446755.4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可储水式空心淤地坝,包括坝体,所述坝体的截面为梯形结构,所述坝体的内部开设有储水腔,所述坝体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与储水腔相连通,所述坝体远离储水腔的一侧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的端与储水腔内壁的底部相连通;通过设置的空心坝拦水,又用储水腔储水,使不能利用或难利用的洪水能够有效利用,空心坝建设,尤如在山坡地旁边建了一个蓄水池,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山坡地、林果地用水不足的问题,且泥沙含量较高的洪水不会进入储水腔的内部,而上层泥沙含量较低的清水则会流入储水腔的内部,可以方便后续人们的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586121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192068.5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壤侵蚀治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野外复合侵蚀作用中多动力叠加侵蚀时段的确定方法,设置野外坡面试验观测小区,并在室外坡面试验观测小区的坡顶上设置自动雨量监测站,在自动雨量监测站上方设置超声波风速仪和超声波风向仪;在沿土层纵向埋深分别为10cm、20cm、30cm、40cm、50cm和60cm位置埋设温度传感器;收集数据,以年为单位,计算降雨能量、风力能量和冻融作用;绘制复合侵蚀作用过程曲线,再确定多动力叠加侵蚀时段。本发明通过对多动力侵蚀作用过程的叠加分析,可得到研究区域年内叠加侵蚀时段的分布特征,为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布设和科学制定水土流失防治方案提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7686032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760255.3
申请日:2023-12-20
Applicant: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坡面植被生长环境监控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滑道,滑道为环形结构,滑道的底部固定设有多个立柱,立柱用于将滑道固定在坡面上;滑道的下方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固定框架,固定框架的顶部设有行驶装置,行驶装置用于带动固定框架沿着滑道朝向滑动;固定框架的后侧设有放置板,放置板的顶部固定设有壳体,壳体的内部设有控制器,壳体上设有监控组件,控制器与监控组件通信连接,控制器通信连接有显示屏;监控组件通过控制器反馈到显示屏上,使得可以实时监测到坡面植被的生长情况,而且固定框架可通过滑道进行移动,不需要监测人员亲自去监测,通过滑道可移动监控组件,使得对坡面进行全面的监测,提高监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900359B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0445692.0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E02B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流域生态阈值的可储水式空心淤地坝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坝体,坝体的截面为梯形结构,坝体的内部开设有储水腔,坝体的迎水面一侧从上到下开设有若干个进水孔,进水孔内壁固定连接有进水阀,进水孔与储水腔相连通,坝体背水面的另一侧底部开设有排水孔,排水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排水阀,坝体靠近进水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泥沙含量检测装置;通过设置的空心坝拦水,又用储水腔储水,使不能利用或难利用的洪水能够有效利用;所述使用方法保证泥沙含量较高的洪水不会顺着进水孔进入储水腔的内部,而上层泥沙含量较低的清水则会顺着进水孔流入储水腔的内部,使得储水腔内部所储存的水均为清水,可以方便后续人们的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512993A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110446148.8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申震洲 , 姚文艺 , 韩玉峰 , 李斌斌 , 肖培青 , 姚京威 , 徐建昭 , 衣强 , 张弘 , 韩德强 , 张军 , 王卫华 , 杨玉庆 , 曹力 , 昌已登 , 范江浒 , 刘杰 , 刘明欣 , 李莉 , 陈诚 , 侯礼婷 , 王纪超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泥沙自检测系统的可储水式空心淤地坝及其控制系统,包括坝体,所述坝体的截面为梯形结构,所述坝体的内部开设有储水腔,所述坝体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与储水腔相连通,所述坝体远离储水腔的一侧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的端与储水腔内壁的底部相连通;通过设置的空心坝拦水,又用储水腔储水,使不能利用或难利用的洪水能够有效利用;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包括泥沙含量检测装置以及储水控制模块,所述泥沙含量检测装置检测洪水中泥沙含量的垂直分布,储水控制模块控制相应的进水孔打开或者关闭,使泥沙含量较高的洪水不会顺着进水孔进入储水腔的内部,而上层泥沙含量较低的清水则会顺着进水孔流入储水腔的内部。
-
公开(公告)号:CN115044381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683024.6
申请日:2022-06-17
Applicant: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Inventor: 陈诚 , 侯礼婷 , 常布辉 , 姚京威 , 汪明霞 , 赵海滨 , 陈星 , 孙晓艳 , 姚文艺 , 申震洲 , 张攀 , 王宏涛 , 张芳 , 盛坤 , 徐梓斐 , 袁斌 , 赵青 , 张安然 , 李佳璐
IPC: C09K17/40 , B09C1/10 , A01B79/02 , C05G3/80 , C09K10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盐碱地土壤修复用改良剂,包括:承载物料、营养物料、辅助物料和菌种组成,所述承载物料、营养物料、辅助物料和菌种的使用比例为42:51:5:2,所述承载物料、营养物料和菌种混合搅拌均匀后压制成直径为0.5‑1.5cm的小球待用,所述辅助物料单独且优先使用本发明中的改良剂主要是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所需的养分,同时与土壤进行混合,使得土壤中的空隙变大,由此使得在有雨水时即可对土地进行洗地作业,便于土壤中盐分的排出,然后在种植的前夕进行其余改良剂的施加,由此为后续植物的生长提供所需的养分,有效的降低了改良的成本,缩短了改良所需的时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