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63285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504333.3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 苏州市清泽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硫化氢气体吸附材料,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碱性胶凝材料2‑8份、填充材料15‑55份、氧化镁30‑55份、二氧化锰8‑12份、三氯化二铝0‑17份,以及一种硫化氢气体吸附材料制备方法,将上述材料进行充分混合,并揉搓成团,放入过滤筒内进行过滤工作,用来解决目前硫化氢气体吸附材料制作成本高,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多道步骤在可以得到最终成品,例如专利号为CN202210700321.7的硫化氢吸附剂的制备方法,采用了多种材料进行混合过滤以及烘干,制造时消耗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303616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210702045.8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苏州市清泽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涉及废水处理与资源化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咖啡豆加工废水资源化处理系统与方法。通过构建果肉分离‑热水解‑厌氧(辅助沼气提纯与甲烷/二氧化碳资源化系统)、氮磷回收反应器、膜生物好氧反应器的水处理与资源化系统,实现咖啡初加工过程中有机固体利用与废水中有机物高效转化为高纯甲烷与二氧化碳回收,氮磷被负载型活性炭吸附转化为土壤改良剂,经过系统处理出水转化为灌溉用水。本发明充分摒弃传统咖啡加工废水末端治理思维模式,通过优化改善废水水质,全方位提升有机质、CH4/CO2、氮磷资源、水资源转化力度,构建咖啡加工可持续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体系,具有低碳、无二次污染、高效、能耗低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0331770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531103.3
申请日:2019-06-19
Applicant: 苏州市清泽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末端净化的砂滤调蓄池,包括有调蓄池本体,调蓄池本体上设置有盖板,调蓄池本体包括有集水池,集水池内连接有雨水回收管,集水池的输出端设置有砂滤池,集水池与砂滤池之间设置有间隔构造,砂滤池的输出端连接有净水池,净水池内设置有若干导管,净水池内设置有集水坑。由此,调蓄池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抗压且耐用,尺寸可根据实际雨水收集量设计而成。不占用地面宝贵空间,不影响地面景观效果。砂滤池内的过滤介质可根据初期雨水污染情况进行配比,达到最优去除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194513A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申请号:CN201910409256.0
申请日:2019-05-16
Applicant: 苏州市清泽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IPC: C02F1/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资源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便捷的移动式加药装置,包括平板拖车、安装在平板拖车上端的加药泵、前端转轴上套有皮带主动轮的动力电机和给加药泵与动力电机供电的蓄电池,平板拖车上表面可拆卸固定安装有加药桶,平板拖车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顶部具有安装框的固定平台。本发明的一种便捷的移动式加药装置采用平板拖车作为移动平台,方便对加药桶和电力驱动设备进行装载,方便移动治理,方便运输和装卸,可以近距离对污染水域进行定点治理,通过现场测量和配药使得治理更加有效精准,操作简单,同时利用底部电动履带传动机构可以大大提升设备的全地形适用能力,用途更加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05396350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510845621.4
申请日:2015-11-26
Applicant: 苏州市清泽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无动力雨水固体垃圾和颗粒物截留筛管及截留装置,截留装置包括截留筛管、具有进水管的进水池、截留池、用于将进水池与截留池连通的连接管、盖设于进水池上方的进水池盖板、盖设于截留池上方的截留池盖板,截留筛管位于截留池内,截留池上设置有出水管。截留筛管包括筛管主体、设置于筛管主体一端部的尾壁,筛管主体另一端部为进水口,筛管主体与尾壁上均匀布满栅孔,筛管主体的进水口与连接管相连接。无动力雨水固体垃圾和颗粒物截留筛管及利用该截留筛管组装而成的截留装置,能够高效截留垃圾、杂物、漂浮物等较大固体颗粒物,从而减轻对受纳水体或河道带来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0195463A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申请号:CN201910409271.5
申请日:2019-05-16
Applicant: 苏州市清泽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IPC: E03F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面源污染的海绵城市雨水处理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源头削减系统、管网分流系统、过程截留系统和末端净化系统,相较传统雨水的收集排放系统,本发明先采用源头削减系统分别削减初期面源雨水径流中由城市里的屋面雨水组成的第一类雨水径流和由车行道、人行道、广场和停车场的雨水组成的第二类雨水径流的径流总量及其污染物;再通过截留设施在雨水径流分流进入管网前对雨水径流内的污染物进行截留,最后在末端对第一类雨水径流处理后提升进而回用,对第二类雨水径流则净化后排入下游水体,该系统及方法不仅减少了对雨水管网的冲击负荷,且对两类雨水径流分类处理明确,处理效率高、低影响且操作管理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7859155A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711385387.7
申请日:2017-12-20
Applicant: 苏州市清泽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IPC: E03F5/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3F5/10
Abstract: 一种高强度模块化组合调蓄池,包括组装成一个整体的多个呈模块化的单元调蓄池,所述单元调蓄池是由钢筋混凝土预制而成的,所述单元调蓄池的池体外形呈直棱柱形。由发明具有超过15吨以上的抗压强度;存蓄池模块单元之间组装方便,模块亦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成不同尺寸大小;空间容量大,雨水经过弃流、过滤后进入存蓄池,可提供足够的有氧活动空间,避免因雨水停滞而产生影响水质的厌氧细菌;不占用地面宝贵空间,模块组装于地下,不会影响地面景观效果;可不间断收集雨水,为园林绿化浇灌提供大量用水,缓解用水压力,缓解城区雨水洪涝灾害,可置于建筑物、广场、绿地下,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多重尺寸,可有效节省用地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05569181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610012137.8
申请日:2016-01-08
Applicant: 苏州市清泽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IPC: E03F5/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3F5/14 , E03F22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旋流分离的雨水截污井,包括井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筒内设有旋流单元和位于旋流单元下方的沉淀单元,所述旋流单元包括旋流筒及设置其内部的内筒,所述旋流筒和井筒间隔留有供雨水旋流通过的外环形空间,并且井筒上连接有与该外环形空间连通的进水管;而所述内筒与旋流筒之间间隔留有供雨水旋流通过的内环形空间,并且所述旋流筒上连接有与该内环形空间连通的出水管;所述沉淀单元包括设于内筒下方并与井筒内壁固定的漏斗和位于漏斗下方的存储池。本发明通过旋流作用产生的离心力达到分离雨水内污染物的效果,作为雨水预处理装置,能大大减少流入河道的污染物,保证下游管网的通畅。
-
公开(公告)号:CN105645691B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610102980.5
申请日:2016-02-25
Applicant: 苏州市清泽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多功能生态树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按水流依次流入的方向分为:上部具有进水口并且用于种植的植树室、内设过滤装置的过滤室、下部具有出水口的出水室,所述植树室内底部与所述过滤室内底部之间开设有排水口,所述过滤室内底部与所述出水室内底部之间设置有过滤排水口,所述过滤室上部与所述出水室上部之间设置有用于减小过滤排水负荷的溢流堰。本发明安放布置不受场地限制,可置于道路边、停车场、广场、建筑物周边等场所。雨水径流进入植树室内经过一次净化,再进入过滤室,通过过滤装置实现对径流的二次净化,再通过出水口向外排出,而当径流量超过过滤排水负荷时通过溢流堰排出径流,避免淹没植树室和过滤室的情况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627301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111479117.9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苏州市清泽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IPC: B01J23/83 , B01J23/755 , B01J23/86 , C02F1/78 , C02F101/34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涉及固体废物资源化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铝泥危废的Al@Al2O3微纳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利用铝危废和其中的重金属潜在资源,去离子水为溶液通过简单的水热反应,一步制得负载不同金属催化剂的Al@Al2O3微纳催化材料。其中铝泥中的氯离子等无机阴离子杂质又可以作为离子促进剂,促进Al@Al2O3形成纳米花的结构产生,达到优化整体微纳结构的目的。为了进一步提升Al@Al2O3微纳催化材料,发明专利还设置后续浸渍补充负载法,针对不同催化场景,制备改进型Al@Al2O3微纳催化材料。上述催化剂可以用在水处理,气体催化等各种领域。本发明专利具有制备方法简单、绿色,环保、高附加值、同步铝资源和重金属离子到复合型纳米材料的转化,可以实现铝废物的高质资源化利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