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055417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984954.9
申请日:2018-08-28
Applicant: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 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上虞新和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IPC: C12N15/70 , C12N1/21 , C07K14/195 , C12P7/66 , C12R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组微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生产辅酶Q10中的应用。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一种外源导入编码全局调控蛋白irrE的基因来构建重组微生物的方法,该重组微生物适用于发酵法生产辅酶Q10,特别适用于生产氧化型辅酶Q10。本发明的重组微生物具有抗逆性,对包括高渗透压和高氧化还原电位在内的恶劣环境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因此可以显著提高辅酶Q10,特别是氧化型辅酶Q10的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593813B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1811626312.8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上虞新和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IPC: C12P39/00 , C12P7/60 , C12N1/20 , C12N1/38 , C12R1/11 , C12R1/085 , C12R1/125 , C12R1/07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2‑酮基‑L‑古龙酸的发酵用培养基,其含有0.007~0.009g/L的混合营养剂,所述混合营养剂重量百分比组成为:25~67%的细胞色素C和33~75%的血红素。本发明还提供一种2‑酮基‑L‑古龙酸的发酵生产方法,通过在发酵培养基中的混合营养剂浓度降至0.001~0.003g/L时补充加入所述混合营养剂,以维持其浓度在0.001~0.003g/L直至发酵结束,或者当在线溶氧值为20%~40%时补充加入吡咯喹啉醌使其在培养基中的浓度为0.003~0.005g/L,均可以缩短发酵周期、提高2‑酮基‑L‑古龙酸的合成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055417B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810984954.9
申请日:2018-08-28
Applicant: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 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上虞新和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IPC: C12N15/70 , C12N1/21 , C07K14/195 , C12P7/66 , C12R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组微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生产辅酶Q10中的应用。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一种外源导入编码全局调控蛋白irrE的基因来构建重组微生物的方法,该重组微生物适用于发酵法生产辅酶Q10,特别适用于生产氧化型辅酶Q10。本发明的重组微生物具有抗逆性,对包括高渗透压和高氧化还原电位在内的恶劣环境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因此可以显著提高辅酶Q10,特别是氧化型辅酶Q10的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073883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348466.X
申请日:2019-12-24
Applicant: 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类球红细菌的接合转移方法,包括:供体菌的培养,类球红细菌的培养,供体菌与类球红细菌的混合,混合菌的接合培养,以及接合转移子的筛选;在供体菌与类球红细菌混合之前,对类球红细菌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并在近红外光照射下进行类球红细菌的培养以及混合菌的接合培。本发明利用近红外光源对类球红细菌进行光照培养,并经过等离子体处理,显著提高了类球红细菌的接合转移效率,其转移率相对于目前较为成熟的接合转移方法提高了20~40倍,同时大大缩短了接合培养和筛选培养阶段的时间,有利于对类球红细菌进行定向遗传改造及基因功能研究。本发明方法具有高效、快速、便捷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048496B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711421000.9
申请日:2017-12-25
Applicant: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 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上虞新和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氧化型辅酶Q10的发酵生产方法、及由其制备而得的高含量氧化型辅酶Q10。该氧化型辅酶Q10的发酵生产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生产菌株的发酵过程中控制发酵液的氧化还原电势ORP为‑50~300mV,优选控制发酵液的氧化还原电势ORP为50~200mV。该氧化型辅酶Q10的发酵生产方法通过控制发酵液的ORP使得微生物产出的辅酶Q10中氧化型辅酶Q10含量可达到96%以上,产物构成相对单一,更方便于后处理;氧化型辅酶Q10较还原型辅酶Q10稳定,高含量氧化型辅酶Q10相较于现有技术发酵生产得到的辅酶Q10在生物体内被降解的少。此外,本申请发酵方法效价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073883B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1911348466.X
申请日:2019-12-24
Applicant: 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类球红细菌的接合转移方法,包括:供体菌的培养,类球红细菌的培养,供体菌与类球红细菌的混合,混合菌的接合培养,以及接合转移子的筛选;在供体菌与类球红细菌混合之前,对类球红细菌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并在近红外光照射下进行类球红细菌的培养以及混合菌的接合培。本发明利用近红外光源对类球红细菌进行光照培养,并经过等离子体处理,显著提高了类球红细菌的接合转移效率,其转移率相对于目前较为成熟的接合转移方法提高了20~40倍,同时大大缩短了接合培养和筛选培养阶段的时间,有利于对类球红细菌进行定向遗传改造及基因功能研究。本发明方法具有高效、快速、便捷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593813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811626312.8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上虞新和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IPC: C12P39/00 , C12P7/60 , C12N1/20 , C12N1/38 , C12R1/11 , C12R1/085 , C12R1/125 , C12R1/07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2-酮基-L-古龙酸的发酵用培养基,其含有0.007~0.009g/L的混合营养剂,所述混合营养剂重量百分比组成为:25~67%的细胞色素C和33~75%的血红素。本发明还提供一种2-酮基-L-古龙酸的发酵生产方法,通过在发酵培养基中的混合营养剂浓度降至0.001~0.003g/L时补充加入所述混合营养剂,以维持其浓度在0.001~0.003g/L直至发酵结束,或者当在线溶氧值为20%~40%时补充加入吡咯喹啉醌使其在培养基中的浓度为0.003~0.005g/L,均可以缩短发酵周期、提高2-酮基-L-古龙酸的合成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048496A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711421000.9
申请日:2017-12-25
Applicant: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 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上虞新和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氧化型辅酶Q10的发酵生产方法、及由其制备而得的高含量氧化型辅酶Q10。该氧化型辅酶Q10的发酵生产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生产菌株的发酵过程中控制发酵液的氧化还原电势ORP为‑50~300mV,优选控制发酵液的氧化还原电势ORP为50~200mV。该氧化型辅酶Q10的发酵生产方法通过控制发酵液的ORP使得微生物产出的辅酶Q10中氧化型辅酶Q10含量可达到96%以上,产物构成相对单一,更方便于后处理;氧化型辅酶Q10较还原型辅酶Q10稳定,高含量氧化型辅酶Q10相较于现有技术发酵生产得到的辅酶Q10在生物体内被降解的少。此外,本申请发酵方法效价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120516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0701999.6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 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具有优化弱化ilvE基因表达的生产维生素B工程菌,以及使用所述工程菌发酵生产维生素B5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197928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110383418.5
申请日:2021-04-09
Applicant: 山东新和成精化科技有限公司 ,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 上虞新和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天冬氨酸酶突变体及其在生产氨基酸中的应用。具体来说,本公开涉及一种新的天冬氨酸酶突变体、重组多肽、多核苷酸、核酸构建体、重组表达载体、重组宿主细胞,以及生产氨基酸的方法。本公开的天冬氨酸酶突变体是在在对应于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至少第273和387位中的一个位置处发生突变的突变体。与SEQ IDNO:1所示序列的多肽相比,本发明公开的天冬氨酸酶突变体在高底物浓度、低pH、低反应温度的催化条件下仍具有高酶活的特点,可高效制备目标氨基酸或其盐或其多聚体,以提升其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