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器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80342B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510325248.X

    申请日:2015-06-12

    Inventor: 金镇成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器及其控制方法。该空气调节器包括:电源部,接收相连接的发电机电源并进行整流及平滑处理来供给直流电源;电压检测部,用于对上述电源部的直流电源的电压进行测定;驱动部,用于控制压缩机及室外风扇的驱动;控制部,对上述发电机电源的运转模式进行识别,由此设定发电机模式,基于上述电压检测部测出的上述电压来判断上述发电机电源的负载状态,若上述发电机电源处于无负载状态,则控制上述室外风扇动作。通过对所供给的电源的负载状态进行判断来控制运转,来防止在所供给的输入电源处于无负载状态时流入高的电压,从而防止产品被损伤,因此具有能够使产品的可靠性及稳定性提高的效果。

    空气调节器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80342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325248.X

    申请日:2015-06-12

    Inventor: 金镇成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器及其控制方法。该空气调节器包括:电源部,接收相连接的发电机电源并进行整流及平滑处理来供给直流电源;电压检测部,用于对上述电源部的直流电源的电压进行测定;驱动部,用于控制压缩机及室外风扇的驱动;控制部,对上述发电机电源的运转模式进行识别,由此设定发电机模式,基于上述电压检测部测出的上述电压来判断上述发电机电源的负载状态,若上述发电机电源处于无负载状态,则控制上述室外风扇动作。通过对所供给的电源的负载状态进行判断来控制运转,来防止在所供给的输入电源处于无负载状态时流入高的电压,从而防止产品被损伤,因此具有能够使产品的可靠性及稳定性提高的效果。

    空气调节器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99824B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510323985.6

    申请日:2015-06-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器及其控制方法。该空气调节器包括电源部,与发电机连接,接收供给的发电机电源后进行整流及平滑处理来供给直流电源;电压检测部,对电源部的直流电源的电压进行测定;驱动部,控制压缩机的驱动;控制部,对发电机电源的运转模式进行识别,由此设定发电机模式,在设定为发电机模式时,通过驱动部来控制压缩机的运转频率,使得基于电压计算出的空气调节器的耗电功率不超出发电机模式下的基准值。由此,即使输入有不稳定的低电压、小容量的电源,也能通过控制空气调节器的耗电功率来维持运转,从而能确保制冷制热性能的同时能实现长时间连续运转,能防止压缩机被损伤,能与供给的电源无关地执行规定动作,用户的便利性大幅度提高。

    空气调节器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99824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323985.6

    申请日:2015-06-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1/8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器及其控制方法。该空气调节器包括电源部,与发电机连接,接收供给的发电机电源后进行整流及平滑处理来供给直流电源;电压检测部,对电源部的直流电源的电压进行测定;驱动部,控制压缩机的驱动;控制部,对发电机电源的运转模式进行识别,由此设定发电机模式,在设定为发电机模式时,通过驱动部来控制压缩机的运转频率,使得基于电压计算出的空气调节器的耗电功率不超出发电机模式下的基准值。由此,即使输入有不稳定的低电压、小容量的电源,也能通过控制空气调节器的耗电功率来维持运转,从而能确保制冷制热性能的同时能实现长时间连续运转,能防止压缩机被损伤,能与供给的电源无关地执行规定动作,用户的便利性大幅度提高。

    使用半导体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242587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280032883.7

    申请日:2022-06-02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显示装置相关技术领域,并且例如涉及一种使用微型发光二极管(LED)的表面光源装置。本发明包括:布线板,该布线板上限定有多个单位像素区;布线电极,位于布线板上的布线电极包括第一像素区中的第一布线电极和位于布线板上的第二像素区中的第二布线电极;第一发光元件,该第一发光元件电连接至第一布线电极;以及第二发光元件,该第二发光元件电连接至第二布线电极,其中,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具有通过侧表面向一侧倾斜而形成的倾斜角度,并且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可以是相对于该倾斜角度对称放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