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754142B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1780092077.8
申请日:2017-06-14
Applicant: NEC平台株式会社
IPC: H05K7/20
Abstract: 壳体(2),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管状体(6)和设置在管状体(6)的上端处的顶板(8),并且能够容纳发热元件(5)。在顶板(8)中形成有向上通气孔(16),用于将由发热元件(5)加热的热空气(P)排放到外部。从顶板(8)向下突伸的分隔壁(17)设置在向上通气孔(16)与管状体(6)之间。形成有由管状体(6)、顶板(8)和分隔壁(17)包围的空气积聚部(20)。
-
公开(公告)号:CN111656875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880088175.9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NEC平台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壳体的散热防水结构,其兼具优异的散热能力和防水性能。该散热防水结构(300)设置在热源(102)与用于容纳热源(102)的壳体(200)的顶部部分(203)之间,该结构包括:水接收部分(301),其用于将通过设置在壳体(200)的顶部部分(203)中的排出口(203A)进入的液体引导到壳体(200)的内部;以及水引导通道(302),通过该水引导通道引导已经由水接收部分(301)引导的液体,以便排出到容纳热源(102)的空间的外部。水接收部分(301)至少设有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从热源(102)的正上方逐渐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412006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474814.9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NEC平台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壳体的散热防水结构,其兼具优异的散热能力和防水性能。该散热防水结构(300)设置在热源(102)与用于容纳热源(102)的壳体(200)的顶部部分(203)之间,该结构包括:水接收部分(301),其用于将通过设置在壳体(200)的顶部部分(203)中的排出口(203A)进入的液体引导到壳体(200)的内部;以及水引导通道(302),通过该水引导通道引导已经由水接收部分(301)引导的液体,以便排出到容纳热源(102)的空间的外部。水接收部分(301)至少设有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从热源(102)的正上方逐渐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412006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110474814.9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NEC平台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壳体的散热防水结构,其兼具优异的散热能力和防水性能。该散热防水结构(300)设置在热源(102)与用于容纳热源(102)的壳体(200)的顶部部分(203)之间,该结构包括:水接收部分(301),其用于将通过设置在壳体(200)的顶部部分(203)中的排出口(203A)进入的液体引导到壳体(200)的内部;以及水引导通道(302),通过该水引导通道引导已经由水接收部分(301)引导的液体,以便排出到容纳热源(102)的空间的外部。水接收部分(301)至少设有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从热源(102)的正上方逐渐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656875B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1880088175.9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NEC平台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壳体的散热防水结构,其兼具优异的散热能力和防水性能。该散热防水结构(300)设置在热源(102)与用于容纳热源(102)的壳体(200)的顶部部分(203)之间,该结构包括:水接收部分(301),其用于将通过设置在壳体(200)的顶部部分(203)中的排出口(203A)进入的液体引导到壳体(200)的内部;以及水引导通道(302),通过该水引导通道引导已经由水接收部分(301)引导的液体,以便排出到容纳热源(102)的空间的外部。水接收部分(301)至少设有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从热源(102)的正上方逐渐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034380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780093709.2
申请日:2017-08-08
Applicant: NEC平台株式会社
IPC: H05K7/20
Abstract: 一种散热结构(10),设有:壳体(4),其构造成用以容纳加热元件(1);和热沉式部件(2),其构造成用以直接地或间接地吸收来自加热元件(1)的热量,以非接触方式面对壳体(4),并经由存在于壳体(4)的内部空间中的空气将热量传导至壳体(4),其中热沉式部件(2)或壳体(4)中的至少一个构造成使得:当从加热元件(1)生成热量时,热沉式部件(2)与壳体(4)之间的距离在内部空间(3)的温度相对不容易升高的区域中与在内部空间(3)的温度相对容易升高的区域中相比较小。
-
公开(公告)号:CN110754142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780092077.8
申请日:2017-06-14
Applicant: NEC平台株式会社
IPC: H05K7/20
Abstract: 壳体(2),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管状体(6)和设置在管状体(6)的上端处的顶板(8),并且能够容纳发热元件(5)。在顶板(8)中形成有向上通气孔(16),用于将由发热元件(5)加热的热空气(P)排放到外部。从顶板(8)向下突伸的分隔壁(17)设置在向上通气孔(16)与管状体(6)之间。形成有由管状体(6)、顶板(8)和分隔壁(17)包围的空气积聚部(20)。
-
公开(公告)号:CN308376021S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30018845.3
申请日:2023-01-30
Applicant: NEC平台株式会社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通信用中继器。
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将电子计算机等通信设备连接到网络上,主要安装在
室内使用。
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
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设计1立体图1。
5.指定设计1为基本设计。
6.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形变化状态说明:设计2参考图为设计2缩小比例的后视图,以便
于添加剖切标记A‑A。
5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