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50078B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280006442.X
申请日:2022-01-21
Applicant: NGK电子器件株式会社 ,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L23/08
Abstract: 框部(120)由陶瓷构成,具有第一面(SF1)和第二面(SF2)。第二面(SF2)具有包围空腔(CV)的内缘和包围内缘的外缘(EO)。基板部(110)由陶瓷构成,具有第三面(SF3),该第三面具有支承框部(120)的第二面(SF2)的部分和面向空腔(CV)的部分。电极层(200)设置于基板部(110)的第三面(SF3)上。过孔电极(510)具有:在第一面(SF1)具有直径DA的端面(SFA);和在第二面(SF2)与电极层(200)相接且具有比直径DA小的直径DB的底面(SFB)。在俯视下过孔电极的底面(SFB)具有距框部(120)的第二面(SF2)的内缘的最小尺寸LI和距框部(120)的第二面(SF2)的外缘(EO)的最小尺寸LO,并且满足LO>LI。
-
公开(公告)号:CN116250078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280006442.X
申请日:2022-01-21
Applicant: NGK电子器件株式会社 ,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L23/08
Abstract: 框部(120)由陶瓷构成,具有第一面(SF1)和第二面(SF2)。第二面(SF2)具有包围空腔(CV)的内缘和包围内缘的外缘(EO)。基板部(110)由陶瓷构成,具有第三面(SF3),该第三面具有支承框部(120)的第二面(SF2)的部分和面向空腔(CV)的部分。电极层(200)设置于基板部(110)的第三面(SF3)上。过孔电极(510)具有:在第一面(SF1)具有直径DA的端面(SFA);和在第二面(SF2)与电极层(200)相接且具有比直径DA小的直径DB的底面(SFB)。在俯视下过孔电极的底面(SFB)具有距框部(120)的第二面(SF2)的内缘的最小尺寸LI和距框部(120)的第二面(SF2)的外缘(EO)的最小尺寸LO,并且满足LO>LI。
-
公开(公告)号:CN1249845C
公开(公告)日:2006-04-05
申请号:CN03102959.0
申请日:2003-01-21
IPC: H01P1/20
Abstract: 一种介质滤波器,其包括第一和第二谐振器(16A,16B),各谐振器具有由7个开口端部形成的多层开口端部。在与主谐振电极体(18A,20A,22A,18B,20B,22B)不同的平面,四个开口端部形成开口端电极(40A,42A,44A,46A,40B,42B,44B,46B)。介质滤波器还包括各自在第一开口端电极(40A,40B)和第二开口端电极(42A,42B)之间形成的第一内层接地电极(48A,48B),各自在与第二层主谐振电极体(20A,20B)相同平面上形成的第二内层接地电极(50A,50B),和各自在第三开口端电极(44A,44B)和第四开口端电极(46A,46B)之间形成的第三内层接地电极(52A,52B)。
-
公开(公告)号:CN1411097A
公开(公告)日:2003-04-16
申请号:CN02149508.4
申请日:2002-10-03
Abstract: 谐振电极(16)有短路端元件(18),它设置在介质衬底(14)中大致垂直中心平面上,例如,第5介质层(S5)的主表面上,具有连接到设置在介质衬底(14)侧面上的接地电极(12c)的短路端;第1开口端元件(20),设置在介质衬底(14)中面对设置在介质衬底(14)的上表面上的接地电极(12a)的平面上,例如第2介质(S2)的主表面上;第2开口端元件(22),设置在介质衬底(14)中面对设置在介质衬底(14)的下表面附近的接地电极(12b)的平面上,例如第8介质层(S8)的主表面上。
-
公开(公告)号:CN102640351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080054960.6
申请日:2010-10-22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P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P5/185
Abstract: 定向耦合器(10A)包括:表面至少形成输入端子(18)和输出端子(20)的介电体基板(12);形成于所述介电体基板(12)内、配置于所述输入端子(18)和所述输出端子(20)之间的主线路(14);形成于所述介电体基板(12)内、且一端电连接有第1终端电阻(28a)、用于监测通过所述输入端子(18)输入的输入信号(Si)的电平的第1耦合线路(16a);形成于所述介电体基板(12)内、且一端电连接有第2终端电阻(28b)、用于监测通过所述输出端子(20)输入的反射信号(Sr)的电平的第2耦合线路(16b)。
-
公开(公告)号:CN1291520C
公开(公告)日:2006-12-20
申请号:CN02149508.4
申请日:2002-10-03
Abstract: 谐振电极(16)有短路端元件(18),它设置在介质衬底(14)中大致垂直中心平面上,例如,第5介质层(S5)的主表面上,具有连接到设置在介质衬底(14)侧面上的接地电极(12c)的短路端;第1开口端元件(20),设置在介质衬底(14)中面对设置在介质衬底(14)的上表面上的接地电极(12a)的平面上,例如第2介质(S2)的主表面上;第2开口端元件(22),设置在介质衬底(14)中面对设置在介质衬底(14)的下表面附近的接地电极(12b)的平面上,例如第8介质层(S8)的主表面上。
-
公开(公告)号:CN1263193C
公开(公告)日:2006-07-05
申请号:CN02130397.5
申请日:2002-07-02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P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P1/20381
Abstract: 一种叠层介电滤波器包括一滤波部件(20),其具有两个1/4波长谐振器的第一和第二输入端谐振电极(16a,16b)以及第一和第二输出端谐振电极(18a,18b),以转换部件(28),其具有多条带状线(22,24,26),以及连接该滤波部件(20)与转换部件(28)的一连接部件(30),其中滤波部件(20),转换部件(28),以及连接部件(30)形成在一介电衬底(14)内。滤波部件(20)形成在介电层的堆叠方向上的上层部分上。转换部件(28)形成在堆叠方向上的下层部分上。连接部件(30)形成在滤波部件(20)与转换部件(28)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02640351B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080054960.6
申请日:2010-10-22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P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P5/185
Abstract: 定向耦合器(10A)包括:表面至少形成输入端子(18)和输出端子(20)的介电体基板(12);形成于所述介电体基板(12)内、配置于所述输入端子(18)和所述输出端子(20)之间的主线路(14);形成于所述介电体基板(12)内、且一端电连接有第1终端电阻(28a)、用于监测通过所述输入端子(18)输入的输入信号(Si)的电平的第1耦合线路(16a);形成于所述介电体基板(12)内、且一端电连接有第2终端电阻(28b)、用于监测通过所述输出端子(20)输入的反射信号(Sr)的电平的第2耦合线路(16b)。
-
公开(公告)号:CN1434540A
公开(公告)日:2003-08-06
申请号:CN03102959.0
申请日:2003-01-21
IPC: H01P1/20
Abstract: 一种介质滤波器,其包括第一和第二谐振器(16A,16B),各谐振器具有由7个开口端部形成的多层开口端部。在与主谐振电极体(18A,20A,22A,18B,20B,22B)不同的平面,四个开口端部形成开口端电极(40A,42A,44A,46A,40B,42B,44B,46B)。介质滤波器还包括各自在第一开口端电极(40A,40B)和第二开口端电极(42A,42B)之间形成的第一内层接地电极(48A,48B),各自在与第二层主谐振电极体(20A,20B)相同平面上形成的第二内层接地电极(50A,50B),和各自在第三开口端电极(44A,44B)和第四开口端电极(46A,46B)之间形成的第三内层接地电极(52A,52B)。
-
公开(公告)号:CN1225056C
公开(公告)日:2005-10-26
申请号:CN03103465.9
申请日:2003-01-27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P1/20345
Abstract: 一种介质滤波器(50)包括由多个介质层形成的介质基体(14),介质层经层叠、烧结形成一个整体。接地电极(12a,12b)在介质基体(14)的两个主表面上形成。两组谐振器(10A,10B)设置在介质基体上。滤波器应满足关系式0.03<Lb/La<0.5,假定La表示在介质基体(14)的上下表面形成的接地电极(12a,12b)之间的距离;Lb表示第一层谐振电极(16A)的短路端部到第三层谐振电极(20A)的短路端部之间的距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