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022049B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0710079105.0
申请日:2007-02-13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C7/18 , H01C1/084 , H01L25/167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可变电阻具备:可变电阻素体;互相相对的第1和第2内部电极;与第1内部电极物理连接且电连接的第1外部电极;与第2内部电极物理连接且电连接的第2外部电极;电绝缘膜。第1内部电极和第2内部电极,以在可变电阻素体的2个外表面露出端部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可变电阻素体内。第1外部电极,以覆盖在2个外表面中的一个外表面露出的第1内部电极端部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在一个外表面上。第2外部电极,以覆盖在一个外表面露出的第2内部电极端部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在一个外表面上。电绝缘膜,以覆盖第1内部电极端部的从第1外部电极露出的部分,和第2内部电极的端部的从第2外部电极露出的部分的方式,配置在一个外表面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276664B
公开(公告)日:2011-06-22
申请号:CN200810090246.7
申请日:2008-03-31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Abstract: 在可变电阻(V1)中,放热部(14)包含与作为可变电阻素体(15)的主成分的ZnO相同的成分作为金属氧化物,并使可变电阻素体(15)与放热部(14)的构成成分共同。另外,在烧制时,放热部(14)中包含的Ag在面(14a)和面(15b)的界面附近,在作为可变电阻素体(15)的主成分的ZnO的粒界中扩散。因此,可变电阻中(V1)在烧制时(或脱粘合剂时),在可变电阻部(11)和放热部(14)之间几乎不产生裂纹,从而能够充分地确保可变电阻部(11)和放热部(14)的接合强度。因此,传至可变电阻部(11)的热量,在放热部(14)的面中从(14a)遍及至面(14b)、面(14c)、面(14d)而形成的导通路径中传送,并被高效率地放出。
-
公开(公告)号:CN101047054B
公开(公告)日:2010-05-26
申请号:CN200710091525.0
申请日:2007-03-27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C7/102 , H01C1/142 , H01L25/167 , H01L2224/05568 , H01L2224/05573 , H01L2224/16225
Abstract: 本发明的可变电阻包括素体、2个外部电极、以及金属导体。素体含有具有相互相对的第1面和第2面的部分。2个外部电极配置在素体的第1面。金属导体配置在素体的第2面,其热传导率高于素体的热传导率。在素体中,至少2个外部电极和金属导体之间的区域表现电流电压非直线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022049A
公开(公告)日:2007-08-22
申请号:CN200710079105.0
申请日:2007-02-13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C7/18 , H01C1/084 , H01L25/167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可变电阻具备:可变电阻素体;互相相对的第1和第2内部电极;与第1内部电极物理连接且电连接的第1外部电极;与第2内部电极物理连接且电连接的第2外部电极;电绝缘膜。第1内部电极和第2内部电极,以在可变电阻素体的2个外表面露出端部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可变电阻素体内。第1外部电极,以覆盖在2个外表面中的一个外表面露出的第1内部电极端部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在一个外表面上。第2外部电极,以覆盖在一个外表面露出的第2内部电极端部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在一个外表面上。电绝缘膜,以覆盖第1内部电极端部的从第1外部电极露出的部分,和第2内部电极的端部的从第2外部电极露出的部分的方式,配置在一个外表面上。
-
公开(公告)号:CN1848426A
公开(公告)日:2006-10-18
申请号:CN200610074400.2
申请日:2006-04-14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224/16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其具备半导体发光元件和层叠型片状可变电阻。层叠型片状可变电阻具有,配置了可变电阻部的层压体和在层压体的外表面上配置的多个外部电极。可变电阻部具有以ZnO为主要成分且表现电压非直线特性的可变电阻层,和以夹着该可变电阻层的方式配置的多个内部电极。多个外部电极分别连接于多个内部电极中的对应的内部电极。半导体发光元件配置在层叠型片状可变电阻上。半导体发光元件以并联连接于可变电阻部的方式,连接于多个外部电极中的对应的外部电极。
-
公开(公告)号:CN101047052B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0710089495.X
申请日:2007-03-26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C7/102 , H01C1/142 , H01C7/1006 , H01L2224/05568 , H01L2224/05573 , H01L2224/16225
Abstract: 本发明的可变电阻具有可变电阻部、金属部和缓冲部。可变电阻部具有体现电流电压非线性特性的可变电阻素体和两个电极部。金属部的热传导率高于可变电阻素体的热传导率。缓冲部配置于可变电阻部与金属部之间,分别与可变电阻部及金属部相接合且以玻璃为主要成分。两个电极部相互电绝缘且以至少一部分分别在可变电阻素体的外表面露出的方式配置于可变电阻素体中。
-
公开(公告)号:CN101737653A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910211896.7
申请日:2007-02-13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IPC: F21S2/00 , F21V23/02 , H01C7/12 , F21Y10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C7/18 , H01C1/084 , H01L25/167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可变电阻具备:可变电阻素体;互相相对的第1和第2内部电极;与第1内部电极物理连接且电连接的第1外部电极;与第2内部电极物理连接且电连接的第2外部电极;电绝缘膜。第1内部电极和第2内部电极,以在可变电阻素体的2个外表面露出端部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可变电阻素体内。第1外部电极,以覆盖在2个外表面中的一个外表面露出的第1内部电极端部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在一个外表面上。第2外部电极,以覆盖在一个外表面露出的第2内部电极端部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在一个外表面上。电绝缘膜,以覆盖第1内部电极端部的从第1外部电极露出的部分,和第2内部电极的端部的从第2外部电极露出的部分的方式,配置在一个外表面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042951B
公开(公告)日:2010-05-26
申请号:CN200710089153.8
申请日:2007-03-20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IPC: H01C7/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层叠型片状可变电阻(V1)具备可变电阻素体(10)、第1和第2内部电极(12、14)、热传导体(16)、第1和第2外部电极(18、20)。可变电阻素体(10)具有第1和第2外表面(22、24)。第1和第2内部电极(12、14)以至少其一部分之间相互相对的方式配置在可变电阻素体(10)内。第1和第2外部电极(18、20)均形成在第1外表面上,第1外部电极与第1内部电极(12)连接,第2外部电极与第2内部电极(14)连接。热传导体(16)的一端面(16a)露出于第1外表面(22),另一端面(16b)露出于第2外表面(24),以从第1外表面(22)向第2外表面(24)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在可变电阻素体(10)内。
-
公开(公告)号:CN101047054A
公开(公告)日:2007-10-03
申请号:CN200710091525.0
申请日:2007-03-27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C7/102 , H01C1/142 , H01L25/167 , H01L2224/05568 , H01L2224/05573 , H01L2224/16225
Abstract: 本发明的可变电阻包括素体、2个外部电极、以及金属导体。素体含有具有相互相对的第1面和第2面的部分。2个外部电极配置在素体的第1面。金属导体配置在素体的第2面,其热传导率高于素体的热传导率。在素体中,至少2个外部电极和金属导体之间的区域表现电流电压非直线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042951A
公开(公告)日:2007-09-26
申请号:CN200710089153.8
申请日:2007-03-20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IPC: H01C7/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层叠型片状可变电阻(V1)具备可变电阻素体(10)、第1和第2内部电极(12、14)、热传导体(16)、第1和第2外部电极(18、20)。可变电阻素体(10)具有第1和第2外表面(22、24)。第1和第2内部电极(12、14)以至少其一部分之间相互相对的方式配置在可变电阻素体(10)内。第1和第2外部电极(18、20)均形成在第1外表面上,第1外部电极与第1内部电极(12)连接,第2外部电极与第2内部电极(14)连接。热传导体(16)的一端面(16a)露出于第1外表面(22),另一端面(16b)露出于第2外表面(24),以从第1外表面(22)向第2外表面(24)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在可变电阻素体(10)内。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