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84166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211096459.7
申请日:2022-09-08
Applicant: 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 , 天津大学浙江绍兴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糖浆中回收D‑阿洛酮糖结晶的方法,属于D‑阿洛酮糖结晶技术领域,通过采用SAS公司的JMP软件进行实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DOE),对D‑阿洛酮糖的结晶过程参数进行优化,深入分析结晶过程参数对结晶收率的影响,建立了结晶收率预测模型,从而精确地控制结晶过程。通过本发明D‑阿洛酮糖的结晶收率从81%%提高到了91.36%(现有资料公布的最高结晶率);且获得的D‑阿洛酮糖晶体大小均一、表面较光滑,晶型呈较为规则的长棒型,品质较高;同时,该方法还建立了结晶率的预测模型,能够对后续大规模生产中结晶参数控制提供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9081856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088271.7
申请日:2024-08-09
Applicant: 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
IPC: C12M1/42 , C12M1/36 , C12M1/34 , C12M1/12 , C12M1/04 , C12M1/02 , C12M1/00 , A23N17/00 , B08B1/12 , B08B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生长替抗饲料生产设备,属于饲料生产技术领域。包括支撑主体、活动连接于支撑主体上的调配预混主体、通过加固连接架与支撑主体连接且与调配预混主体底端贯通连接的磁辅发酵主体;该设备通过定量称取所需原料,破碎混合后均匀洒落于磁辅发酵主体内,通过平铺旋转架对混合原料进行拨动并摊平,确保每部分原料都能充分接触空气和微生物,从而促进均匀发酵,同时,通过充氧组件将外部空气压缩、过滤,并通过负离子进行净化,去除空气中的正离子、细菌、病毒和有害气体,然后通入磁辅发酵主体内,经过处理后的空气提高了发酵过程中的空气质量,还有助于提升发酵效率和产品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1899377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875049.5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
IPC: C05F15/00 , C12N1/20 , C12N1/16 , C12N1/14 , C12N1/36 , C05F17/20 , C12R1/125 , C12R1/10 , C12R1/645 , C12R1/1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复合菌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土著菌的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异位发酵床,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剂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5‑7份土著菌、10‑14份枯草芽孢杆菌、10‑14份地衣芽孢杆菌、5‑7份乳酸菌、5‑7份纤维素酶、3‑5份酵母菌、1‑3份白腐菌、3‑8份煎盘梭菌、3‑5份微生素C、5‑8份磷酸二氢钠、10‑15份营养剂、45‑55份复合载体;异位发酵床包括用于将牛粪和菌剂混合的混料装置和用于牛粪发酵的发酵装置,本发明的微生物复合菌剂可降解粪污中氨、吲哚、硫化物等化合物,除臭去味,实现减排减污,净化养殖环境。同时,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消纳大量的养殖粪污,减少环境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8799108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267324.1
申请日:2024-09-11
Applicant: 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 , 西安市临潼区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IPC: G06Q50/02 , G06Q10/063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质量安全预警方法与系统,涉及小麦质量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本发明首先根据小麦的先验种植信息,评估小麦的先验质量系数,进而根据小麦的先验质量系数对小麦的贮存参数进行修正,同时对小麦的贮存安全参数进行修正,保障小麦的贮存环境的初始设置的合理性,提高小麦的贮存质量,从而对后续小麦的贮存环境安全性分析时的针对性较高,节约贮存资源,本发明在第小麦的贮存环境进行监控时,不仅仅从麦仓内部的温度、湿度和风速进行监控,而且对外界环境对小麦麦仓的渗透和小麦的细致分析,提高了小麦的贮存环境安全性评估的准确性,进一步保障小麦的贮存环境的适宜性,避免小麦出现质量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42547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877444.7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 , 西安市临潼区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养分的智能监测系统,涉及土壤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传感器埋设模块、土壤施肥分析模块、施肥调整模块、传感器数量调整模块、传感器频率调整模块和本地数据库,本发明在废弃矿区修复时,通过废弃矿区的土壤数据,计算废弃矿区所属各区域的氮磷钾传感器的埋设数量和埋设深度,保证初始修复状态下的各氮磷钾传感器的监测数据相对可靠,并在后续监测过程中,在每次需要施肥时计算废弃矿区所属各区域的适宜施肥量,即减少资源的浪费,又保障土壤养分的恢复效率,并判断是否需要调整传感器的数量和监测频率,进一步保障氮磷钾传感器的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210375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311336065.9
申请日:2023-10-16
Applicant: 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研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沙福芽孢杆菌及其应用。该沙福芽孢杆菌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6193。利用沙福芽孢杆菌菌液防治根结线虫,结果显示,沙福芽孢杆菌菌液对根结线虫具有较佳的防治效果,其不仅能够抑制根结线虫的虫卵孵化,对根结线虫的幼虫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同时还能抑制根结的产生。
-
公开(公告)号:CN115724729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211444975.4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
IPC: C07C45/72 , C07C49/794 , C07C49/796 , C07C49/835 , C07C49/84 , C07C49/807 , C07C201/12 , C07C205/45 , A01N35/04 , A01P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类1‑芳基‑α,β‑不饱和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该类化合物作为杀根结线虫药物的应用。一类1‑芳基‑α,β‑不饱和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具有以下反应特征:#imgabs0#其中:R1是邻位、对位或间位的甲基,甲氧基,硝基,氟,氯,溴,碘等;R2是H或者烷基、链烯基、芳基,该类化合物作为有效成分在制备杀植物根结线虫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所涉及的不饱和酮类化合物具有结构简单、合成容易、杀虫活性强、对动植物毒性小及成本低廉的优点,在开发新型高效杀线虫药物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283875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10053895.4
申请日:2023-02-03
Applicant: 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
IPC: C07D311/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玉米芯花青素提取方法及其提取组合物。现有花青素提取方法适用于浆果类的提取对象,若针对高纤维对象则需要增加酸浓度,或延长提取时间、增加提取温度,势必会导致花青素的损失,制约提取率或产品的生物学活性。本发明的方法包括:粉碎玉米芯,获得玉米芯粉;在玉米芯粉中加入花青素提取组合物,花青素提取组合物为包含酒石酸和鼠李糖脂的乙醇溶液;温浴条件下超声处理;浓缩纯化,获得玉米芯花青素。本发明基于鼠李糖脂提取玉米芯花青素,鼠李糖脂具有油、水两亲性,不仅能起到浸润玉米芯的效果,还能缩短处理时间,有效促进提取;不再需要使用如浓盐酸等强酸,有效避免了酰基化的花青素部分或全部的水解,显著提高了提取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898165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218412.6
申请日:2024-02-28
Applicant: 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猕猴桃果园根结线虫病间作防治方法,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将猕猴桃树与孔雀草、篦子草间作种植,每相邻两行所述猕猴桃树之间种植两行所述篦子草和至少一行所述孔雀草,相邻两行猕猴桃树间的两行篦子草之间种植至少一行所述孔雀草。将篦子草种植在猕猴桃树的基部,篦子草的根系与猕猴桃树根系交错,形成良好的隔离屏障,阻止根结线虫病的进一步感染,并利用篦子草对根结线虫的趋避作用,大多数根结线虫会转移至孔雀草根部,通过收割、去除根部以实现猕猴桃园中根结线虫病的防治,并且孔雀草含有alpha‑三联噻吩,收割后作为肥料施入猕猴桃园中继续发挥抑制线虫的作用,本发明的方法绿色无污染,方法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6376749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070523.2
申请日:2023-02-07
Applicant: 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ambifaria),于2022年9月2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783。同时,本发明还公开所述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在防治猕猴桃黑头病中的应用。所述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对猕猴桃黑头病田间防治效果好,可达到91.7%。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