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761847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238185.5
申请日:2016-12-28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11/18 , E21D11/28 , E21D2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初支施工的型钢钢架免焊拼装式支护结构,其包括沿着隧道纵向间隔布置的多榀型钢钢拱架,每榀所述型钢钢拱架通过锁脚锚管连接装置锚固在隧道壁上;相邻所述型钢钢拱架之间通过纵向连接装置相互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通过型钢钢拱架与纵向连接装置、锁脚装置之间的拼装连接,免除了焊接,避免了焊接引起的施工速度慢、污染、质量难保证等相关问题;同时通过在型钢钢拱架预焊钢板,并在钢板上预留孔洞,可利用孔洞进行导向钻孔,方便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05604576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610035495.0
申请日:2016-01-20
Applicant: 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11/00 , E21D11/28 , E21D11/383 , E21D21/00
Abstract: 一种软岩地层暗挖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拱部中心处上部开挖拱部小导洞,拱部小导洞内设置拱顶竖向支撑体系;依次开挖左上、左中、右上、左下、右下导坑,各导坑,预留核心岩墙;浇筑左、右两侧仰拱混凝土和仰拱回填;浇筑隧道拱部和侧墙二次衬砌;开挖核心岩墙;浇筑仰拱混凝土和仰拱回填。该方法施工过程支护体系,包括拱部小导洞、人工挖孔桩、拱顶竖向支撑体系、侧墙初期支护和核心岩墙支护,拱顶竖向支撑体系包括贯穿于人工挖孔桩和拱部小导洞的钢管支撑,钢管支撑底部设置独立基础,独立基础位于人工挖孔桩底部。本发明能够有效控制隧道拱部沉降,开挖进尺大,加快施工进度,较早实现拱部二次衬砌,保障施工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2725481B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180007382.5
申请日:2011-01-31
Applicant: 伊莱斯杰特尼卡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支承和增强坑道的肋(1)。本发明还涉及用于支承和增强坑道的结构和方法。根据本发明的肋(1)包括设有管状本体(6)的至少一个结构元件(5A),所述管状本体(6)优选地具有圆形横截面,所述管状本体(6)限定有内腔(9A),所述内腔(9A)适于在所述肋的安装之后被完全填充混凝土。所述结构元件设有可操作地联接至混凝土注入装置上的填充装置(7)。
-
公开(公告)号:CN106761846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236831.4
申请日:2016-12-28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11/18 , E21D11/28 , E21D2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初支施工的格栅钢架免焊拼装式支护结构,其包括沿着隧道纵向间隔布置的多榀格栅钢拱架,每榀所述格栅钢拱架通过锁脚锚管连接装置锚固在隧道壁上;相邻所述格栅钢拱架之间通过纵向连接装置相互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通过格栅钢拱架与纵向连接装置、锁脚装置之间的拼装连接,免除了焊接,避免了焊接引起的施工速度慢、污染、质量难保证等相关问题;同时通过在格栅钢拱架预焊钢板,并在钢板上预留孔洞,可利用孔洞进行导向钻孔,方便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04453952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725600.4
申请日:2014-12-03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 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
IPC: E21D1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岩隧洞钢支撑超前支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多个钢支撑、可移动前探梁、多个前探梁支座以及支撑构件;钢支撑为与隧洞的横断面的岩壁形状一致的拱形,并且各个钢支撑按照预定间隔依次设置于隧洞的横断面上且靠近岩壁安装;前探梁支座能够拆卸地设置于钢支撑上,并且包括用于保持可移动前探梁的中空部分;可移动前探梁沿着隧洞的径向设置,并且穿过中空部分,通过前探梁支座与钢支撑之间的连接,可移动前探梁悬挂设置于钢支撑的下方;所述可移动前探梁能够在多个前探梁支座的中空部分中沿着隧洞的径向呈直线移动;两个邻近的钢支撑之间设置有支撑构件,各个支撑构件设置于可移动前探梁和隧洞的岩壁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02628368A
公开(公告)日:2012-08-08
申请号:CN201210127714.X
申请日:2012-04-26
Applicant: 李信斌
Inventor: 李信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9/0621 , E21D11/10 , E21D11/28 , E21D11/30 , E21D11/40 , E21D15/14 , E21D23/0086 , E21D23/03 , E21D23/04 , E21D23/0427 , E21D23/06 , E21D23/08 , E21D2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自移支撑棚,包括前拱架、后拱架、前移千斤顶和支撑千斤顶,前拱架包括三个以上前纵梁和三个以上的前拱梁,所有的前纵梁沿着前拱梁的拱形上表面纵向设置,每一个前纵梁连接所有的前拱梁,所述前拱架下方设有支撑千斤顶;后拱架包括三个以上后纵梁和三个以上的后拱梁,所有的所述后纵梁沿着所述后拱梁的拱形上表面纵向设置,每一个后纵梁连接所有的后拱梁,后拱架下方设有支撑千斤顶;前纵梁与后纵梁间隔设置,前拱梁与前方相邻的后拱梁之间设有间距;所述前移千斤顶一端连接所述前拱架,前移千斤顶另一端连接所述后拱架,前拱梁与后拱梁均为拱形梁。采用本发明省时省力,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7725068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1078235.2
申请日:2017-11-06
Applicant: 山东建筑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11/183 , E21D11/083 , E21D11/28 , E21D2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外侧钢拱架和内侧混凝土板的装配式支护结构,包括钢拱架和混凝土支护体,所述混凝土支护体为多片弧板装配结构,所述钢拱架设置在混凝土支护体的外侧;所述混凝土支护体和钢拱架通过锚杆固定在巷道/隧道的围岩上,该发明复合支护结构,在保证较高承载力的基础上省掉了钢筋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时间,大大的提高了支护施工速度。本发明为深井巷道、软岩巷道支护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为巷道/隧道支护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支护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05888699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473193.1
申请日:2016-06-23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11/18 , E21D11/183 , E21D11/28 , E21D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土隧道抗沉降支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在各正洞拱架之间以纵向杆件进行连接,在纵向杆件与正洞拱架的连接结点位置处、位于纵向杆件的底部设置有锁脚锚管;在正洞拱架的两侧拱脚的外侧分别设置型钢支腿,以型钢支腿与正洞拱架的拱脚形成“人”字支撑;在型钢支腿与正洞拱架的底部设置支垫钢板。本发明中扩大拱脚与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共同承受围岩压力,形成多榀拱架共同受力,由“杆系”受力变为“板系”受力,其事前控制的措施尤其适于在Ⅳ级自重湿陷性的Q3砂质黄土并伴随有浅埋、偏压、高含水率和低承载力的地质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9057831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274556.4
申请日:2018-10-30
Applicant: 湖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大断面巷道的分区式支护装置及支护方法,包括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圆环形体,每个圆环形体上沿轴向对称设有多个梁式连接器,构成多个圆环形体的连体结构。所述圆环形体中央设有小圆环固定圈,所述小圆环固定圈上固定有四根可伸缩锚杆,所述可伸缩锚杆另一端通过圆环形体锚固于巷道岩壁。本发明通过多个梁式连接器连接多个圆环形体,形成一个整体支架结构,从而加强了巷道支护效果。同时,圆环形体上的四根可收缩锚杆对巷道进行功能分区,不仅使巷道支护的力学效果得到优化,而且使一个巷道可以同时具备多个巷道的的功能,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开采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222976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711452507.0
申请日:2017-12-28
Applicant: 中铁六局集团天津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11/18 , E21D11/105 , E21D11/107 , E21D11/28 , E21D21/008
Abstract: 一种引水隧洞极软弱围岩段施工方法。其包括超前地质预报;围岩超前支护;爆破开挖;初期支护;仰拱封闭;监控量测等步骤。本发明提供的引水隧洞极软弱围岩段施工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避免盲目无序施工,上道工序可为下一道工序提供依据,各工序紧密结合,同时减少了对围岩的扰动次数,加快了施工进度,与其他施工方法相比每天施工进尺平均增加了1.5m,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且确保了施工安全,顺利通过了极软弱围岩段洞室开挖,取得了安全效益,可为今后类似围岩施工提供借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