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557635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711051758.8
申请日:2017-10-31
Applicant: 富晋精密工业(晋城)有限公司
Inventor: 林佳妏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9/62 , G02B13/04 , G02B13/0045 , G02B13/06
Abstract: 一种光学镜头,其具有一光轴,所述光学镜头包括从物侧朝向像侧沿着所述光轴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元件、第二透镜元件、第三透镜元件、第四透镜元件、第五透镜元件、第六透镜元件以及像平面,所述光学镜头满足如下关系式:0.05 150;其中,D为光学系统的光圈直径,TTL为所述第一透镜元件朝向物侧一侧表面到像平面之间的水平距离,ω为半视场角。
-
公开(公告)号:CN106707470B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710059389.0
申请日:2017-01-24
Applicant: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Inventor: 生沼健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13/0025 , G02B5/005 , G02B9/00 , G02B9/02 , G02B13/001 , G02B13/002 , G02B13/04 , G02B13/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小型且全视角90°以上广角、具有高通光量F值2.40以下的由1个透镜组成的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为被应用于750nm~900nm波长领域内的静脉认证等生物特征认证或眼球追踪识别的1个透镜组成的摄像镜头,从物体侧向像面侧依次配置有开口光圈、凸面朝像面侧的具有正屈光度的弯月形第1透镜,并满足所规定的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9425966A
公开(公告)日:2019-03-05
申请号:CN201711419156.3
申请日:2017-12-25
Applicant: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欧菲日本株式会社
Inventor: 有田信一
IPC: G02B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13/0045 , G02B9/62 , G02B13/0085 , G02B13/04 , G02B1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透镜,其从物侧至像侧依次配置有:第一透镜,其凸面朝向物侧且具有正折射力;第二透镜,其为具有负折射力的弯月形状;第三透镜,其凹面朝向像侧且两面为非球面;第四透镜,其为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且具有正折射力;第五透镜,其在光轴上将凹面朝向像侧,朝向像侧的面在光轴以外的位置具有拐点,两面为非球面,并具有负折射力;第六透镜,其朝向像侧的后表面为在光轴以外的位置具有拐点的非球面,朝向物侧的前表面的曲率小于摄像透镜中其他任何透镜面的曲率,且该第六透镜还发挥红外截止滤波片的作用;满足条件式TTL/2ih
-
公开(公告)号:CN109307925A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810836788.8
申请日:2018-07-26
Applicant: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13/14 , G02B13/0045 , G02B13/008 , G02B13/04 , G02B13/146 , G02B13/18
Abstract: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至少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屈光力。光学成像系统中具屈光力的透镜为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当满足特定条件时,可具备更大的收光以及更佳的光路调节能力,以提升成像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4914553B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510098271.X
申请日:2015-03-05
Applicant: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Inventor: 山川博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9/60 , G02B9/34 , G02B13/004 , G02B13/04 , G02B1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在摄像透镜中,低成本地构成且实现高的光学性能。该摄像透镜由前组(G1)、光阑及正的后组(G2)构成,该前组由具有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的负的第一透镜(L1)、负的第二透镜(L2)及正的第三透镜(L3)构成,后组由1片正的透镜及1片负的透镜(L4、L5)构成。在第一透镜(L1)的材质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为vd1、折射率为Nd1时,满足下述条件式(1),60.0<vd1+26*Nd1<85.0…(1)。
-
公开(公告)号:CN108885327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780016489.3
申请日:2017-03-13
Applicant: TH瑞士检察司
Inventor: Y·椿
Abstract: 一种用于照相机的广角透镜组件(1)。该组件包括第一组(2)和第二组(3)透镜。第一组(2)适于被布置得比第二组(3)更靠近照相机的光圈。第一组(2)包括多个,优选地五个具有负折射率的透镜,第二组(3)包括至少三个,优选地胶合的透镜(5)和至少一个非球面透镜(6)。第一组(2)包括一个非球面透镜(7),其与第一组(2)的其他透镜间隔开,并且适于被布置得比第一组(2)的其他透镜更远离光圈。
-
公开(公告)号:CN108681032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426457.7
申请日:2018-05-07
Applicant: 南京波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13/004 , G02B1/00 , G02B13/008 , G02B13/04 , G02B13/06 , G02B1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幅面长波红外光学被动消热差鱼眼镜头,包括从物侧到靶面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其中,第一透镜为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光焦度透镜;第二透镜为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光焦度透镜;第三透镜为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光焦度透镜;第四透镜为凸面朝向物侧的正光焦度透镜。本发明采用光学被动消热差技术,对角线视场角可以达到180°,温度变化范围‑40°~+60°,适用于森林防火监视、公安、边防警戒等温度变化范围较大的场合,可靠性高;成像幅面大,可用于640机芯,光学系统通光量大。
-
公开(公告)号:CN108333726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711421925.3
申请日:2011-06-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尼康
Inventor: 木村阳子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3/04 , G02B13/04 , Y10T29/49826
Abstract: 涉及成像镜头、配备其的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一种在单反数字照相机中安设的成像镜头(SL),按照从物体侧的次序包括:第一透镜组(G1),和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G2)。第一透镜组(G1)按照从物体侧的次序包括:具有带有面向物体侧的凸形表面的负弯月形状的第一透镜构件(L11)、具有带有面向物体侧的凸形表面的负弯月形状的第二透镜构件(L12)、和第三透镜构件(L13)。第三透镜构件(L13)包括置于最物体侧的双凹透镜。成像镜头(SL)包括至少六个或者更多透镜构件,由此提供一种具有优良光学性能的、足够快速的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是具有非球面的大孔径、单焦距、广角镜头。
-
公开(公告)号:CN108227115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710088453.8
申请日:2017-02-17
Applicant: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15/161 , G02B9/60 , G02B13/04 , G02B13/18 , G02B15/177
Abstract: 一种光学镜头,包括分别具有负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群和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群及设于二透镜群之间的光圈,第一透镜群的透镜数目少于3,第二透镜群的透镜数目少于5且包括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为非球面透镜,且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其中之一具有衍射面。通过本发明设计的光学镜头,可兼顾轻量化及日夜共焦,并且能具有较低的制造成本及较佳的成像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08205195A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711350327.1
申请日:2017-12-15
Applicant: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Inventor: L.马努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27/0006 , B60R1/00 , G02B7/021 , G02B7/025 , G02B13/04 , H04N5/2252 , H04N5/22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摄像机透镜组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近距摄像机的透镜组件,该透镜组件包括设置在管状透镜壳体中的透镜堆。该透镜堆包括采用堆叠布置的数个透镜。透镜堆的最外透镜被设置在透镜壳体的开口端中,并且透镜堆的第二透镜沿在最外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环形接触区邻接最外透镜的面向内表面。沿环形接触区提供密封件。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密封件是通过沿环形接触区使第一透镜融合到第二透镜而形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