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器件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99058C

    公开(公告)日:2005-04-27

    申请号:CN01804643.6

    申请日:2001-12-07

    Inventor: 木村宏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0056 G02B5/0252 G02B5/265 G02B5/3016 G02B6/0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器件。这种光学器件不使用导光板及光波导路等,直接地原封不动地高效率地导入面状入射光,并在所希望的界面上高效获得面状全反射光。同时,由不依靠入射角和不吸收的反射体构成了光学器件。本发明是一种平面形状的光学器件,向光学器件导入面状入射光时,该导入的入射光至少有一部分在光学器件构成层界面上被全反射,而另一方面,入射光其实并没有从入射光导入一侧的对面射出。

    一种滤光结构、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390418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642682.X

    申请日:2017-07-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514 G02B5/203 G02B5/26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滤光结构、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折射率匹配层、波导层、第二折射率匹配层及光栅层,入射的光线经所述光栅层筛选后使目标波长的光线按预设角度射出,该目标波长的光线入射至波导层,并在所述第一折射率匹配层和所述波导层的接触面,以及所述波导层和第二折射率匹配层的接触面发生全反射,目标波长的光线在波导层中传播,达到预设共振强度后向上经光栅形成出射光。这样,光线在经过光栅层的筛选后,只有特定波长及入射角度的光线才能进入波导层,并在波导层中传播且当达到预设共振强度后向上经光栅层形成出射光,可以有效降低出射光的半峰宽度,去除杂峰,并且可以提高出射光的色域。

    薄片及发光装置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405424B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080017144.8

    申请日:2010-04-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5/265 H01L51/5268

    Abstract: 一种通过使一侧的面与发光体邻接所使用的透明的薄片,其中,薄片的另一侧的面被分割成内切最大圆直径为0.2μm以上1.5μm以下的多个微小区域δ,并且各微小区域δ被所述多个微小区域δ中的另外的两个以上所邻接且围绕。多个微小区域δ由从多个微小区域δ中以40%以上98%以下的比率所随机选择的多个微小区域δb和除此以外的多个微小区域δa构成,在微小区域δa配置有厚度为d且有效折射率为na的第一微小体,在微小区域δb配置有厚度为d且有效折射率为比na大的nb的第二微小体。

    具有异向性透光的多层膜

    公开(公告)号:CN108132495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711147257.X

    申请日:2017-11-17

    Applicant: 刘介中

    Inventor: 刘介中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5/201 G02B5/26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异向性透光的多层膜,包括:第一透光图案层、第一透光填充层、第一透光基板层、第二透光图案层、第二透光填充层、第二透光基板层,还可包括多层光敏高分子层、第一透光保护膜层及第二透光保护膜层。通过第一透光图案层及第二透光图案层,可实现多层膜的单向遮蔽性;通过多层光敏高分子层,可调节多层膜的单向穿透性;通过荧光材料可使经过多层膜的出射光线更加柔和或鲜艳;通过经雾化处理的第一透光保护膜层,使反射物影像模糊;通过经镜面处理的第二透光保护膜,使反射物影像清晰。通过本发明可使多层膜达到高效的单向遮蔽或单向穿透效果,将采光、景观与保全区域内机密隐私的目的同时达成。

Patent Agency Ranking